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15年高中自主招生语文试卷1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15年高中自主招生语文试卷1

初- 二语文 试 卷时量: 90分钟满分:120分、 积累与运用( 10分)A/-t厶口曰 /1、 卜夕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或书与有错误.的一组是()A、 惬意(qi e ) 恣雎(su i) 撺掇(duo)叱咤风云(zh Q B 、 陨(y tn )落 炽热(ch 1) 羸弱(l 百 ) 强聒(gu 0 )不舍 C 、羁绊(ji)缄(ji 01 )默 砭骨(bi , 峦)迫不急待(j 1) D 、 剽悍(pi e )凛冽(li e)嫉妒(j 1)心无旁骛 (w u )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 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市举行,届时,世界各地将有不少人趋之若鹜....。

B 、 这些海归们毕竟文化层度高,修养好,他们组成的团队成员之间,相敬如宾....。

C 、 考试时,我们一定要沉着冷静,细心答题,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会影响得分的。

D 、 改建后的商业大厦美轮美奂.,吸引了很多市民的目光。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央视女记者非亚(真名刘薇)在试图和另外一名男子救助车祸中被困人员时,不幸被后面 驶来的车撞倒身亡。

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值得可歌可泣。

B 、 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 、 临近毕业,我们更要与班级的每一个同学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D 、 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和班主任的重视。

4、 将“同时,活着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一句还原到下面的语段中,位置正确的一处是()我们为什么活着?①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

只要我们还拥有生 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②“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能领悟 山月对话的静谧,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体验。

③欢看潮涌大江的壮阔,品味人间真情的 美好,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享受。

④A. ①B. ②C. ③D. ④5、 以下是某中学对学生“好的阅读习惯”调查(调查人数:300)后的情况显示。

从直接呈现该表格信息的角度做概括,最精当的一项是( )A 、 “积累词汇做摘录笔记”的, “经常做”的为13%, “偶尔做”的为 42%, “不做”的为 45%; “动笔勾画圈点批注”的,“经常做”的为15%, “偶尔做”的为25%, “不做”的为 60%; “遇到不懂的词查字典”的, “经常做”的为17%, “偶尔做”的为50%, “不做”的 为 30%。

B 、 该中学学生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老师要加强引导。

C 、 真正符合该中学学生阅读的文章、书籍不多,校领导要注意调整。

D 、 该中学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二、名著阅读与古诗文默写(16分)(1)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① 武松乘着酒兴,走上冈子来,见一个败落的山神庙。

行到庙前, 见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转身再回酒店.......②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力气,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

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

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6、上文节选自古典长篇小说《》。

(1分)7、作者要塑造武松“打虎英雄”的形象,却为何写武松胆怯,想转身回去?(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8、武松从柴进庄上出来,就一直将哨棒带在身边,作者也时时提起它,读者满以为定当靠它打虎,结果却没有用上。

这样写有何作用?(2分)9、古诗文默写(11分)(1)刘禹锡被贬23年,却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表达自己的乐观精神,文天祥身陷囹圄忠贞不屈,发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的千古绝唱,苏轼“游宦”五年,丧妻别子,中秋节月夜却发出____________ , _________ 的美好祝愿。

(2、)不戚戚于贫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

(4)《出师表》中表达诸葛亮追求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乎山水之间也。

三、古诗文阅读(21分)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10、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3分)A、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

B、诗人用“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使冶炼场面卓然生辉。

C、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瞭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

D、这是一幅壮观的秋夜冶炼图。

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

11、简要回答:为何如何理解“赧郎”这个词?(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秦时妇人唐开元中,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恐妖伪事起,非有住持者,悉逐之。

客僧惧逐,多权窜山谷。

有法朗者,深入雁门山。

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

朗多赍干粮,欲住此山, 遂寻洞入。

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

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并衣草叶,容色端丽。

见僧惧愕,问云:“汝乃何人?” 僧曰:“我人也。

”妇人笑云:“宁有人形骸如此!”僧曰:“我事佛,佛须摈落形骸,故尔。

因问佛是何者,僧具言之。

相顾笑曰:"语甚有理。

”复问宗旨如何,僧为讲《金刚经》,称善数四。

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

妇人云:“我自秦人,随蒙恬筑长城,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逃窜至此。

初食草根,得以不死。

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

”遂留僧,以草根哺之,涩不可食。

僧住此四十余日,暂辞出人间求食。

及至代州,备粮更去,则迷不知其所矣。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3分)A、因问佛是何者,僧具.言之(详细)B、客僧惧逐,多权.窜山谷(暂且)C、有妇人,并衣.草叶(衣服)D、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认为)13、选出与“以草根哺之”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故时有物外之趣B、愿借子杀之C、辍耕之垄上D、何陋之有14、翻译下列句子。

(6分)(1)我事佛,佛须摈落形骸,故尔。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5、通读全文,你很容易联想到我们曾经学过的类似的文章,请写出篇名,并写出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任意一点相似之处。

(3分)四、议论文阅读(7分)疯狂粉丝的背后①一项媒体联合调查结果称,目前中国粉丝的数量超过两亿人。

“粉丝”已替代“追星族”,而成为所有人、事、物的迷恋者、狂热者、喜爱者、支持者的统一代名词,成为狂热迷一族的最强代名词。

②“粉丝”,已然成为一种无孔不入的现象。

正如西方一位文化批评家所言,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渴望更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价值观念的尺度已完全改变一一这个“渴望更新的世界”,因为人类的生活和渴望,不仅每日是新的,而且,也不断涌现出新的文化。

伴随着当今娱乐时代产生的“粉丝”群体出现的,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粉丝文化”就是这样一种新文化。

③无论健康、极端,还是疯狂,粉丝文化受到公众的广泛承认并迅速蔓延。

2006年8月出版的《中国中学生百科全书》用许多词条来解释、说明追星现象。

这或许意味着,“粉丝文化”开始通过教育的通道,走上中国文化的“正文” 。

④事实上,真正应该担心的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各种选秀活动中越来越猖獗的“粉丝秀”,即各个媒体开始关注的所谓“职业粉丝”现象。

2007年3月31日《环球人物》的报道说:台上选手谈笑风生,台下“粉丝”则服装统一,加油助威,他们会为了选手的一次情绪波动而微笑、哭泣……中国人突然被“粉丝”的疯狂举动镇住了。

但如果你真以为这些选手魅力无边到让人一见钟情,那就大错特错!他们从素不相识的面孔一夜之间成了“万人迷”,全仰仗“职业粉丝”。

据调查,“职业粉丝”大多来自13岁一25岁之间的年轻人,身强力壮,有饱满的精力,洪亮的嗓门,热爱“粉丝”职业。

他们接受的训练,就是揣好某个明星的照片,认准模样以后,在他每次公开亮相的时候,忘我投入外加歇斯底里地欢呼对方的名字。

而“职粉”也有自己的等级,最普通一级就是举举海报,喊喊名字,为选手造势、造人气。

中级“粉丝”就有技术含量了:他们前赴后继地去热门网站发帖子,为选手制作个人网页、博客,拉高人气。

顶级的“职粉”,甚至能与选手和主办方保持紧密联系,指挥“粉丝” 、组织拉票、制作宣传品、与其他选手的“粉丝”团合纵连横。

⑤当然,活儿不能白干,视每个人参与的次数和现场表现拿赏钱。

当曲终人散之际,职业粉丝们擦干眼泪,润润喉咙,带着兴奋后的疲惫,从顶级“职粉”那里领薪水。

⑥如果说,“职业粉丝”也是泛娱乐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谋生手段,它在经济层面是无可厚非的,凭汗水、凭泪水、凭气力吃饭,没什么不妥。

但毕竟,“职粉”以金钱打破了开蒙时期粉丝文化的纯粹度,似乎有违娱乐精神的初衷。

⑦很多人对越来越职业的“粉丝精神”表示担忧,也有粉丝开始反思自己的“职粉”身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