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小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现状与应对策略

浅谈中小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现状与应对策略

浅谈中小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现状与应对策略摘要:成本管理是企业关注的焦点,是企业持续经营,获得利润最大化的保证,要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足够的重视。

文章明确的分析了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现状,在此基础上一些加强成本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1
由于我国国名经济发展起步比较晚,存在着许多中小型企业,但它们在国名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前提下将面临这诸多的困难,比如管理人才不足,造成管理成本过高,造成了产品生产成本加大,利润空间减小等问题。

一、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的特点
1.中小制造业近年来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
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势头,推动了我国工业的蓬勃发展。

制造业分为两部分:一是加工制造企业,主要是对原材料的进行装配加工,比如从事日用品装配机械设备企业和耐用消费品。

二是原材料企业主要是提供建筑和工业材料的半成品企业,如钢材和水泥等企业。

从它的增长规律来看短期内有扩大的能力。

能够快速的进入高速增长的是加工工业企业,而原材料不能在短期内进行有效地扩张,是因为受到自身投资时间周期比较长和其上游企业开采业的影响。

加工工业企业的快速增长必然拉动着原材料企业的适应性的增
长。

制造业日益成为工业的支撑力量,制造企业的快速增长对工业的拉动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2.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盈利水平较低,部分企业还处于艰难时期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技术核心关键产品和市场。

在技术上拥有专利的企业寥寥无几,总体还达不到西方国家的一个企业的数量,压向使用它们的专利就要支付费用,增大了生产成本,还要受到专利企业的牵制。

在一方面就是管理落后,人均生产率较低,能耗比较大等因素限制,是成本的进一步的增大,陷入了盈利越小投入越小从而盈利就更小的循环中,是企业科研和工作举步维艰。

3.管理水平落后,缺乏长线目标
我国经营管理的特点有,管理不规范,随意性比较强。

许多中小型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一套系统规范的管理制度,多数企业是被动反应型,新的问题出现,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就拿着其他企业的制度来进行运用,没有考虑是否适应企业的真实情况等。

我国的众多中小型没有永久经营的最终目标,一味的追求短期利益,有的虽然有目标但目标不切实际,很容易导致企业多元化的经营陷阱。

二、中小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的现状
1.企业的管理意识不强,观念薄弱
一是领导团队浅薄的管理意识,落后的管理成本观念。

中小制造业的领导大多数不是财务出身,对管理的内涵了解甚少,片面的
认为成本管理就是成本核算,当成本居高不下时,一味的去责怪财务的成本核算不准确。

他们还没有事前的成本预算,计划和决策,更没有对其进行成本控制和事后的分析考核和检查。

某些企业即使有一些成本管理制度,但是局限于传统的思路,片面的以为降低成本就从避免某些费用的使用入手,很少从利益的角度出发,不能应用效益原则,经过改变成本来实现利益更大化。

二是员工的成本意识比较浅薄,广大的员工认为控制成本和降低成本是领导和财务人员应该思考的事情,与本人无关,对这些问题也无力过问,意识浅薄。

他们以为干的好与坏一样,受不到市场的压力,感觉不到浪费现象。

2.公司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欠缺
财务人员只懂得财务方面不懂技术方面,即使是科班出身的高级财务人员没有接触过产品设计和工艺流程等方面的事情,没有受到过培训由于只懂财务不懂技术,对成本的超支是材料成本超支还是在人员成本方面的超支,不能提出有效地信息,对于应该如何去降低成本没能够提出强有力的建议。

另一方面,成本的核算方法不能跟随着时代进步,不能依据市场的变化进行改变调整核算方法。

根据市场总结成品种法、分步法和分批法。

在计划经济市场环境下,产品应该实施统购统销,产出等于收入,为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成本而采用大批量生产,自然是采用品种法和分步法。

但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为减少存货提高利用率,以销定产作为企业的成产模式,根据订单进行生产,采用批量法是最为准确的。

作业成本法是
建立在传统的成本核算制度下间接成本和间接费用分配不真实而
提出来的,具有创新意义的计算方法,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已得到普遍的运用,而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还没有推广。

3.技术工作人员不能将成本管理理念穿插到产品研发的过程中来
技术人员大多数是不懂财务的,一个新产品研发出来,用什么样的材料进行加工是由他们决定的。

制造过程中,材料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成本的60%左右,使用不同的生产材料就造成了生产成本的不同。

在开发新产品时收到个种条件的限制采用移花接木的比较多,很难有自己的理念和思维,所以是不会从降低成本的方面来研发新产品。

另外,中小企业的各个部门往往各自为政,缺乏良好的沟通,没有合作精神,这也是促使成本增大的一个原因。

三、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策略
1.加强企业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要使管理成本理念深入人心
成本意识就是建立成本是可以控制的,并努力的降低到最低水平更好地去保持这一最低水平的一种思想意识,增强企业全体员工成本意识和把管理理念思想吸纳到成本控制中是成本管理的最大
问题,因为企业的每一个部门和领导,管理团队和基层的工作人员在内的所有员工的工作质量是成本控制的每一个环节。

增强每一个员工的成本意识,就是让他建立这种思想,只有在员工树立和具备了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才能增加降低成本的主动性,才能使降低成本的各项措施顺利进行实施,才能使每一个企业员工心中都有成
本控制的意识。

2.建立明确的目标成本,增强成本的控制
目标成本就是根据预测和经营目标要求建立的一定时间内要实现的成本水平,就是一定时期企业的奋斗目标,经过一定的努力和奋斗就可以达到的。

它的制定必须通过先制定以目标利润为原则,经过目标利润克制目标成本,目标成本又作为成本控制的一种表现出现。

企业的每一项活动都会产生成本,因此他所控制的对象就是成本产生的全过程,包括投产的控制,制造过程中的控制以及流通中的控制。

在控制过程重要区别的重点对待,应从简控制想、成本费用支出,对超出计划外的费用要格外的关注,对脱离计划标准的差异展开调查,对超出部分建立审批制度。

3.强化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员工培训
针对我国中小制造企业懂技术不懂财务,懂财务不懂技术的人员,企业单位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如技术人员在开发新产品时应先在会计岗位上学习一个段时间熟悉对成本对象和内容的怎样核算,可以对成本控制的了解更加具体,在选用材料和用工方法都会进行具体的研究。

财政人员也可以再上岗之前在其他部门实习一段时间,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视野能更好的发现和降低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4.与世界接轨采用先进的核算方法
专业人员应该具备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工作能力。

成本是产品销售价格制定和经营决策的依据,它的信息是否真
实直接影响大企业经营的成败,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当前,国际上采用的作业成本计算法来计算生产成本,它可以为其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国内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应对这种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究,逐步采用这种方法,以达到更有效地减少企业生产成本。

5.要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信念意识符号价值观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能量之源和制胜法宝。

它全面的影响了各项管理的实现和组织能力的发挥,约束着所有的政策和措施。

成为一个企业价值理念的组成部分与成本管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在后危机时代,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首要选择,推行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在融洽的环境下,工作人员能够愉快的工作,从而达到促进节约成本措施的推行。

因此,领导者要切实推行人性化的成本管理,工作人员要做到对社会负责,对个人负责,对企业负责。

综上所述,本文对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做了简单的分析对其提出了一点简单的改进策略。

文中表明生产成本管理对制造企业的重要性,以及现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实施作业成本计算法是多么的紧迫。

它不仅可以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大了企业收获利益,而且还能够推动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有利发展,间接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德惠,赵慧利,赵慧平.企业成本管理的变革与成本控制
新思路[j].统计与决策,2007(17).
[2]顾宏伟.基于战略管理思想的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0).
[3]张敬云.浅析煤炭企业内部成本管理[j].河北煤炭,2009(03).
[4]李芳芳.机械制造行业成本控制的措施探讨[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02).
[5]王德志.水利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水利,2008(06).
[6]赵猛.中国机械制造企业品牌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