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工程名词解释

园林工程名词解释

园林工程名词解释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花木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优美的环境和休憩境域。

园林工程设计:综合考虑艺术、生态、技术等各个层面,研究风景园林建设的工程技术和造景技艺的一门学科。

风玫瑰图:根据某一地区气象台观测的风的气象资料绘制出的图形。

竖向设计:在园林设计中为了满足地面排水、道路交通、建筑场地布置、植物生长和视觉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进行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方等规划设计。

高程:以大地水准面作为基础面,并作零点起算地面各测量点的垂直高度。

绝对高程/海拔:地面点高出水准面的垂直距离。

假定水准面:如果在某一局部地区,据国家统一的高程系统水准点较远,也可选定任意水准面作为高程起算的基准面。

相对高程/相对标高:地面任意测点与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

高程系统:以某一地区选定的基准面所测出的地面点高程。

等高线:是一组垂直间距相等、平行于水平面的假象面与自然地貌相交切所得的交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两者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间距,两者和垂直距离称为等高距。

首曲线:按相应比例尺规定的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图上用细线表示。

计曲线:为了方便参看等高线的高程,规定从零米算起,每隔4条基本等高线加粗成粗实线。

间曲线:按等高距的1/2测绘的等高线,用与首曲线等宽的虚线表示,补充显示局部形态。

助曲线:按等高距的1/2测绘的等高线,用与首曲线等宽的虚线表示,补充显示间曲线无法表述清的局部形态。

坡度系数:坡的水平值与垂直高度值的比值。

插值法:通过已知点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原理,求出在他们之间的其他点的高程。

隆起的山脊为地表径流的分水线,凹陷的谷地为地表径流的汇水线。

坡级法:用坡度等级表示地形的陡缓和分布的方法。

安息角/自然倾斜角:松散状态下的土壤颗粒,自然滑落而形成的天然斜坡面,叫土壤自然倾斜面,该面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做土壤的自然倾斜角。

箭头法:利用场地四角标高,推算室外四角标高,应略高于相邻场地四角标高,并以入口为最高点。

对称等高线法:在推算出建筑室外四角标高后,增设四个红线标高点,使建筑南北场地单坡排水,分别从东西两边北段角排出。

平曲线:当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为了使车体顺利转弯,保证行车安全,要求弯道外侧部分应为圆弧曲线,该曲线称为平曲线。

最小半径不小于6.曲线加宽:为了防止后轮驶出路外,弯道内测需要加宽。

弯道超高:为了平衡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所设置的弯道横向坡度所形成的高差。

结合层:采用块料铺筑面层时,在面层和基层之间,为了给结合和找平而设置的一层。

基层:在土基之上,起承重作用。

垫层:在路基排水不良或有冻胀、翻浆的路段上,为了排水、隔温、防冻的需要,用煤渣土、石灰土等筑成。

放线:按路面设计的中线,在地面上每20~25m放一中心桩,在弯道的曲线上应在曲头、曲中和曲尾各放一个中心桩,并在各中心桩上写明标号,在一中心桩为准,根据路面宽度定边桩,最后放出路面的平曲线。

水位:水体上表面的高程。

流速:水体流动速度。

流量:在一定水流断面间单位时间内流过的水量。

落水:利用自然水或人工水聚集一处,使水从高处跌落而形成白色水带。

沉褥:护坡:三相四线制:从电厂的三相发电机发出的三相交流电源,采用三根火线一根地线组成一条电路,这种供电方式叫做三相四线制供电。

配光曲线:表示一个灯具或光源发射出的光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

轴向对称:又称旋转对称,指各个方向上的配光曲线都是基本对称的。

定向照明:光主要是从某一特定方向投射到工作面或目标上的照明。

漫射照明:光无特定方向投射到工作面和目标上的照明。

特置:孤置:对置:散置:群置:抱角/镶隅:蹲配:涩浪:山脚线:布脚:收头:拉底:满拉底:周边拉底:露脚:埋脚:起脚:刹:单刹:重刹:浮刹: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潜水:承压水:园林规划设计名次解释公园游客容量:游览旺季高峰期同时在公园内的游人数。

湿地:是陆地与水域全年或间歇地被水淹没的土地,是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

城市湿地:位于城市之中以及城市周边近郊区的湿地,或者纳入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内的以及城市近郊区的湿地,包括人工湿地,自然与人工复合体的湿地,自然湿地三大类。

城市湿地公园: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的公园。

环境容量:在不破坏城市湿地自然特性和自然演替条件下湿地公园可以容纳的人流量。

生态环境容量:在一定时间内旅游地域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景区所能容纳的活动量。

路侧休憩绿地:是开放式的路旁绿地,主要是指临街建筑与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化带。

开放式绿地:街道休息绿地,俗称街道小游园。

街旁绿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

街旁小游园:紧邻城市道路、呈点状分布、面积较小的绿地,于其中安排简单的户外活动、休息设施,为周边居民和路人提供一出休憩和停留的场所。

边界效应:人们都比较倾向于在一个大空间的边界上逗留。

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耕作区:苗圃中进行育苗的基本单位,是指耕作方式相同的作业区。

城市防护绿地:城市中(建成区范围内)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

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等。

红线:在城市规划图纸上划分出的建筑用地与道路用地的界限,常以红色线条表示。

分车带:车行道上纵向分隔行驶车辆的设施,用以限定行车速度和车辆分形。

园林景观路: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貌绿化特色的道路。

通透式配置:绿地上配置的数目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9~3.0m之间,其树冠不遮挡驾驶员视线的配置方式。

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安全视距:行车司机发觉对方来时立即刹车而恰好能停车的距离。

视距三角形:视距三角形是为保证行车安全,道路交叉口、转弯处必须空出一定的距离,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面或侧方来往的车辆,并有一定的刹车和停车的时间,而不致发生撞车事故。

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在交叉口平面图上绘出的三角形,叫“视距三角形”。

导向岛:用以指引行车方向,约束车道使行驶车辆减速转弯,保证行车安全。

路堑:道路经过高地,由自然地面向下开挖而成的路基。

隔离栏:位于高速公路边沟外侧,将高速公路与农田村庄城镇等隔离分开,并组织人畜、非机动车辆或其他机动车辆进入高速公路界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侵略斗争时期1.鸦片战争(近代史的起点):1840.4 《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中英《望夏条约》中美《黄埔条约》中法·主要矛盾:……两大历史任务:……·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2.抵抗:三元里抗英义和团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建立1851金田起义~1856.9天京事变~1864.7失败天朝田亩制度(空想性)资政新篇(资本主义)3.洋务运动(60年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建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甲午海战后失败·《马关条约》中日1895.44.戊戌维新(资产阶级性质政治改良运动)1898.6.11百日维新~9.21失败【康有为(公车上书)谭嗣同梁启超严复《天演论》1895】二.辛亥革命时期1.中兴会孙中山檀香山1894.11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2.中国同盟会1905.8.20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民报》(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标志资产阶级革命进入新阶段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民族民生民权3.武昌起义1911.10.104.临时政府1912.1.1~袁世凯临时大总统3.10~1915蔡锷护国军(护国运动)三.民国时期1.新文化运动1915 陈独秀《青年》杂志(新青年)2.十月革命第一人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5(巴黎和会签字引起)4.共产党的成立1920.8 上海建立书记陈独秀1920.9 《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10 北京党支部书记李大钊1920.11 《共产党》月刊第一个工会——上海机械工会《中国共产党宣言》1921.7.23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中央局书记陈独秀1922.7 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发动群众)5.第一次国共合作1923.6 共产动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1924.1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6.北伐战争直系吴佩孚:湖南湖北河南保定支系孙传芳: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奉系张作霖:东三省热河察哈尔京津山东7.大革命1925~1927 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清党”汪精卫“分共”后失败8.土地革命兴起1927.4.18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8.1 南昌起义(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1927.8.7 八七会议“枪杆子”瞿秋白为首1927.9.9 秋收起义1927.10.7 井冈山根据地1928.10.11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武装割据思想)1930.1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村包围城市)1930.5 《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1930.10 围剿与反围剿1931.11 毛泽东当选为主席1934.10 ~1936.10 长征诱因: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导致反围剿失败1935.1.15~17 遵义会议四.抗日战争时期1.侵略战争1931.9.18 九一八事变~1932.2 东北陷落1935.12.9 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名抗日救亡新高潮的到来1935.12.25 瓦窑堡会议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12.12 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1937.7.7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9.2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7.12 南京大屠杀1937.9 平型关大捷第一次重大胜利1938.5~6 《论持久战》1941.12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1945.4~6 《联合国宪章》1945.7 波兹坦公告1945.8.15 日本投降1945.9.2 签署投降书2.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三三制:工作人员分配共产党、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不左不右中间派各占1/3 1941.5《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1942.2 整风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1945.4 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确立五.内战时期1.重庆谈判1945.8.20~1945.10.10 双十协定2.内战爆发1946.6.26辽沈淮海平津1949.4.23 占领南京3.共同纲领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村1949.6.30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9.2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自身建设六.建国时期1.建国1949.10.1 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最初三年:①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②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③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2.发展道路工业化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二者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