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通信与广电工程管理与实务I O《通信与广电工程管理与实务》高频考点汇编O1L410000通信与广电工程技术1.通信网上任意两个用户间、设备间或一个用户和一个设备间均可进行信息的交换。
交换的信息包括用户信息(如语音、数据、图像等)、控制信息(如信令信息、路由信息等)和网络管理信息三类。
从硬件构成来看,通信网由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和传输系统构成,它们完成通信网的基本功能:接入、交换和传输。
软件设施则包括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它们主要完成通信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
2.最常见的业务节点有智能网中的业务控制节点(SCP)、智能外设、语音信箱系统,以及Internet ±的各种信息服务器等。
3.构成一个业务网的主要技术要素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交换节点设备、编号计划、信令技术、路由选择、业务类型、计费方式、服务性能保证机制等,其中交换节点设备是构成业务网的核心要素。
4.通信网中的支撑网负责提供业务网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信令、同步、网络管理、业务管理、运营管理等功能。
支撑网包含同步网、信令网、管理网三部分。
5.环形网的缺点是节点数较多时转接时延无法控制,并且环形结构不好扩容;网状网的网络可靠性高,任意两点间可直接通信,其网状结构通常用于节点数目少,又有很高可靠性要求的场合;通常在传输链路费用高于转接设备、可靠性要求又不高的场合,可以采用星形结构,以降低建网成本;总线结构主要用于计算机局域网、电信接入网等网络中。
6.通信网的类型按运营方式分,可分为公用通信网和专用通信网。
7.相对于频分复用传输系统,时分复用传输系统可以利用数字技术的全部优点:差错率低,安全性好,数字电路高度集成,以及更高的带宽利用率。
8.基带传输的优点是线路设备简单,在局域网中广泛使用;缺点是传输媒介的带宽利用率不高,不适于在长途线路上使用。
9.SDH帧结构以125 ”为帧同步周期,并采用了字节间插、指针、虚容器等关键技术。
10.SDH传送网是一种以同步时分复用和光纤技术为核心的传送网结构,OTN是一种以DWDM与光通道技术为核心的传送网结构,它由光分插复用、光交叉连接、光放大等网元设备组成,具有超大容量、对承载信号语义透明及在光层面上实现保护和路由的功能。
OTN可以保持与现有SDH网络的兼容性;SDH系统只能管理一根光纤中的单波长传输,而OTN系统既能管理单波长,也能管理每根光纤中的所有波长;随着光纤的容量越来越大,采用基于光层的故障恢复比电层更快、更经济。
11.一个WDM系统可以承载多种格式的“业务”信号,WDM是网络扩容的理想手段。
采用WDM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单模光纤的巨大带宽资源(低损耗波段),在大容量长途传输时可以节约大量光纤。
12.目前在OTN上的网络节点主要有光分插复用器(OADM)和光交叉连接器(OXC)。
13.AS0N网络是由智能网元、TE链路、ASON域和SPC组成。
14.计算机互联网主要由路由器、服务器、网络接入设备、传输链路等组成。
其中,路由器是网络中的核心设备,对各分组起到交换的功能。
15.第三级时钟是有保持功能的高稳定度晶体时钟,通过同步链路与二级时钟或同等级时钟同步,设置在汇接局(Tm)和端局(C5)。
16.光纤是光通信系统最普遍和最重要的传输媒质,它由单根玻璃纤芯、紧靠纤芯的包层、一次涂覆层以及套塑保护层组成。
纤芯和包层由两种光学性能不同的介质构成,内部的介质对光的折射率比环绕它的介质的折射率高。
17.光在光纤中传播,会产生信号的畸变(衰减),其主要原因是光纤中存在损耗和色散。
损耗和色散是光纤最重要的两个传输特性,它们直接影响光传输的性能。
18.色散是光脉冲信号在光纤中传输,到达输出端时发生的时间上的展宽。
产生的原因是光脉冲信号的不同频率成分、不同模式,在传输时因速度不同,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不同而引起的波形畸变。
19.光纤自身的损耗主要有吸收损耗和散射损耗。
吸收损耗是因为光波在传输中有部分光能转化为热能;散射损耗是因为材料的折射率不均匀或有缺陷、光纤表面畸变或粗糙造成的,主要包含瑞利散射损耗、非线性散射损耗和波导效应散射损耗。
当然,在光纤通信系统中还存在非光纤自身原因的一些损耗,包括连接损耗、弯曲损耗和微弯损耗等。
这些损耗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光纤传输距离的长短和中继距离的选择。
20.构成SDH系统的基本网元主要有同步光缆线路系统、终端复用器(TM)、分插复用器(ADM)、再生中继器(REG)和同步数字交叉连接设备(SDXC)。
21.在SDH保护环网结构中,ADM是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网元节点,利用它的时隙保护功能,可以使得电路的安全可靠性大为提高。
22.按照SDH网络分层的概念,标出实际系统中的复用段、再生段和数字段。
23.接收端OTU的主要作用是将光分波器送过来的光信号转换为宽谱的通用光信号,以便实现与其他设备互联互通。
因此一般情况下,接收端不同波道OTU 是可以互换的(收发合一型的不可互换)。
24.PTN系统普遍采用的时钟同步方案,可以实现高质量的网络同步,以解决3G基站回传中的时间同步问题。
利用PTN提供的地面链路传达高精度时间信息,将大大降低基站对卫星的依赖程度,减少用于同步系统的天馈系统建设投资。
25.目前微波通信L波段的频率范围是1.0〜2.0 GHz。
26.中继站处在微波传输链路中部。
中继站的任务是:对收到的已调信号解调、判决、再生,转发至下一方向的调制器。
这种站不上、下话路,不具备波道倒换功能,具有站间公务联络和无人值守功能。
27.微波天线的基本参数为天线增益、半功率角、极化去耦、驻波比。
28.分路系统由环形器、分路滤波器、终端负荷及连接用波导节、波道同轴转换等组成。
29.K型衰落是由于直射波与地面反射波(或在某种情况下的绕射波)到达收信端时,因相位不同发生相互干涉而造成的微波衰落。
30.克服电磁波衰落的分集接收并不能解决所有的衰落,如对雨雾吸收性衰落等只有增加发射功率,缩短站距,适当改变天线设计才能克服。
31.利用静止卫星通信时,信号由发端地球站经卫星转发到收端地球站,单程传输时延迟约为0.27 s,会产生回波干扰,给人感觉又听到自己反馈回来的声音,因此必须采取回波抵消技术。
32.VSAT网络的主要特点包括:①设备简单,体积小,耗电少,造价低,安装、维护和操作简单,集成化程度高,智能化功能强,可无人操作。
②组网灵活,接续方便,独立性强,一般作为专用网,用户享有对网络的控制权。
网络结构模块化,易于扩展和调整网络结构。
可以适应用户业务量的增长以及用户使用要求的变化。
③通信效率高,性能质量好,可靠性高,通信容量可以自适应,适用于多种数据率和多种业务类型,即能够传输综合业务,便于向ISDN 过渡。
④可以建立直接面对用户的直达电路,它可以与用户终端直接接口,避免了一般卫星通信系统信息落地后还需要地面线路引接的问题。
⑤VSAT站很多,但各站的业务量较小。
⑥有一个较强的网管系统,互操作性好,可使用不同标准的用户跨越不同地面网而在同一个VSAT网内进行通信。
33.动态信道分配的引入是基于TD-SCDMA采用了多种多址方式,如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以及空分多址(SDMA)。
34.VSAT小站是用户终端设备,主要由天线、射频单元、调制解调器、基带处理单元、网络控制单元、接口单元等组成,其可直接与电话机、交换机、计算机等各种用户终端连接。
在VSAT网络中的主要结构有:星形网络、网形网络、混合网络。
35.欧洲的WCDMA和美国的CDMA2000分别是在GSM和IS-95CDMA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唐电信代表中国提出的TD-SCDMA标准釆用了TDD模式,支持不对称业务。
36.基站控制器(BSC)是基站系统(BSS)的控制部分,在BSS中起交换作用。
面向无线网络,主要负责完成无线网络管理、无线资源管理及无线基站的监视管理。
37.WCDMA和CDMA200。
最主要的区别有:①WCDMA和CDMA2000采用FDD方式,需要成对的频率规划;②WCDMA的基站间同步是可选的,而CDMA2000的基站间同步是必需的,因此需要全球定位系统(GPS)o38.GSM无线网络规划基本上釆用4X3频率复用方式,即每4个基站为一群,每个基站分成6个三叶草形60°扇区或3个120。
扇区,共需12组频率。
39.TDMA体制的典型代表是欧洲的GSM系统。
与TDMA相比,CDMA 具有以下优点:①系统容量大;②系统通信质量更佳;③频率规划灵活;④频带利用率高;⑤适用于多媒体通信系统;⑥CDMA手机的备用时间更长。
40.导频信道、寻呼信道、同步信道、业务信道构成前向信道;接入信道、业务信道构成反向信道。
41.为了提供多种信息服务,3G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即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 Mbps. 384 kbps以及144 kbps的传输速度。
42.TD-SCDMA系统的接力切换概念不同于硬切换与软切换。
接力切换可提高切换成功率,与软切换相比,可以克服切换时对邻近基站信道资源的占用,能够使系统容量得以增加。
43.SDH传送系统被同步的过程即是传送基准同步信号的过程,两者不可分割;WCDMA支持异步和同步的基站运行方式,组网方便、灵活,减少了通信网络对于GPS系统的依赖;由于DDN采用了同步传送模式的数字时分复用技术,用户数据信息根据事先约定的协议,在固定的时隙以预先设定的通道带宽和速率,顺序地传输到目的终端,免去了目的终端对信息的重组,减少了时延。
44.WCDMA的软切换采用了更软的切换技术。
在切换上优化了软切换门限方案,改进了软切换性能,实现无缝切换,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5.我国目前采用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标准。
46.4G无线通信系统支持更高的终端移动速度为250 km/h。
47.4G的关键技术包括:①OFDM多载波技术;②MIMO多天线技术;③OTDM链路自适应技术;④SA智能天线。
48.电路交换系统有两种交换方式:空分交换和时分交换。
49.电路交换的特点是可提供一次性无间断信道,即给用户提供了完全“透明"的信号通路,还有其他一些特点:①呼叫建立时间长,并且存在呼损;②对传送的信息不进行差错控制;③对通信信息不做任何处理,原封不动地传送(信令除外);④线路利用率低;⑤通信用户间必须建立专用的物理连接通路;⑥实时性较好。
50.电路交换在每个节点上的延迟很小,因此延迟完全可以忽略。
电路交换适用于实时、大批量、连续地数据传输。
51.分组交换的思想是从报文交换而来的,它采用了报文交换的“存储一转发”技术。
为适应不同业务的要求,分组交换可提供虚电路方式与数据报方式两种服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