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之”字的用法PPT课件

文言“之”字的用法PPT课件


二、作代词
2、代物
①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袁宏道《西湖游记两则》) 译文:傅金吾园中的梅树,本是张功甫家的旧物,赶紧去观赏它。 之:代词,代梅花
②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韩愈《马说》) 译文:拿着鞭子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之:代词,代千里 马
二、作代词
3、代事
①烦三老为入白之。(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译文:请三老替我去说明这件事。 之:代词,代这件事
②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使楚》 ) 译文: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 之:代词,代“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件事。
二、作代词
3、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
之:动词,去,到 词,代区寄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代词,代这件事
卖之:代
三、作助词
1、 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音节助词,起补充、调节音节的作用。 4、宾语前置的标志。 5、定语后置标志。
THANK YOU
文言“之”的用法
乳山市西苑学校 陈丹丹
“之”的用法
一是作动词 二是作代词 三是作助词
一、作动词,可译为“往、到”“到……去”
1、辍耕 之 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译文:他停止耕作,到田畔高地上休息。 之:到 2、吾欲之南海,何如?(彭端淑《为学》) 译文:我想到南海去,怎么样? 之:到……去
4、作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这样”“那”“那样”。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译文: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 之:这 样
②故为之说。
( 柳宗元 《捕蛇者说》)
译文:所以写了这篇说。
之:这
练习
1、于楹间以揭之。
代词,指墨池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代词,代蛇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作助词
4、宾语前置的标志。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②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
三、作助词
5、定语后置标志。
① 马之千里者。(韩愈《马说》)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
4、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助词,的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小结
一是作动词 “往、到”“到……去”
1、代人
二是作代词
2、代物 3、代事

4、作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这样”“那”“那样”
三是作助词
1、 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必译出。 3、音节助词,起补充、调节音节的作用,不必译出。 4、宾语前置的标志。 5、定语后置标志。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文: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平民百姓忧愁,处在偏远的江湖中,则替 君主担忧。
练习
1、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音节助词,不译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SUCCESS
2019/8/7
可编辑
三、作助词
1、 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①于厅事之东北角 (林嗣环《口技》)
译文:在大厅的东北角
之:助词“的”
② 永州之野产异蛇。 (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文: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
之:助词“的”
三、作助词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原来的主谓句成为句子成 分或复句的成分,不必译出。
① 人之为学 有难易乎? (彭端淑《为学》) 译文:人们求学、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译文: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污染。
三、作助词
3、音节助词,起补充、调节音节的作用,不必译出。 ①公将鼓之。(左秋明《曹刿论战》) 译:鲁庄公将要击鼓进攻了。
二、作代词
1、代人
2、代物 3、代事 4、作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这样”“那” “那样”。
二、作代词
1、代人
①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译文: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之:代词,代晏子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 柳宗元 《捕蛇者说》)
译文:您是要怜悯我,使我活下去吗!
代我
之:代词,
THANK YOU
SUCCESS
2019/8/7
可编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