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 学 旅 行 心 得

研 学 旅 行 心 得

研学旅行心得
7月8日
6:00
青春起程
出发了,终于离开爸爸妈妈了,和老师同学们单独在一起旅行。

吃完早餐,我们听着黄老师给我们讲这次研学旅行的要点,还给我们讲照相的技巧。

我们一起做游戏,很兴奋。

11:30
奇异的景观——地下银河
时间过得真快,第一个目的地到了,我们来到了地下银河。

听讲解员说这种景观是经过了一亿两千万年形成的。

里面有许多奇异的景观:龙王庙、定海神针、鹊桥、葡萄石......尤其是鹊桥这个景观,等到七夕来临的时候上面就会凝结成很多水珠,传说那就是织女的泪。

看完了景观我们又玩了漂流。

13:30
吃午饭
终于到了午饭时间了,饭很丰盛,饿了吃嘛嘛香,我们都吃了好多。

14:30
畅玩海浪谷
来到了海浪谷,这是一个水上乐园。

我和同学们都换上了泳衣,穿上了救生衣。

刚开始下水同学们还有点不适应,可是过了一会儿就
熟悉了。

水上乐园有很多玩的项目,我最爱玩的就是大滑梯。

我先从后面的台阶上去,然后走到滑梯上面,闭上眼躺在滑梯上,“嗖”的一下就下去了,可刺激了。

我跟肖松涛、敬祎林、范树岩、屈东旭玩了海底碰碰车、从水里跑步、拉火车等游戏,很开心。

19:00
篝火晚会
晚上,吃完晚饭,我们举办了一场篝火晚会。

同学分成两组分别是,第一组:1班、2班、3班、4班、7班。

第二组:6班、8班、9班、10班。

我被分在第二组。

第一组有唱歌的、说相声的等等。

我们这一组可是五花八门,有唱歌的、跳舞的、表演武术、吟诗的、说相声的。

我们班表演的节目是唱歌。

我们围着篝火跑呀,跳呀,唱呀,笑呀,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真想永远停留在这个瞬间。

最后,我们以《难忘今宵》为闭幕曲结束了这次活动。

7月9日
8:30
爬蒙山
7月9日上午,我和同学们来到蒙山脚下,准备登山。

我们先来到蒙山脚下的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石门。

石门上有八座形态迥异的金刚,有的面目狰狞,有的双手合十闭目,有的呲牙咧嘴,栩栩如生,所以叫金刚门。

两边有两座石狮的雕像,那石狮张着血盆大口、威风凛凛的站在金刚门的两边。

守护着蒙山的入口。

从金刚门向蒙山山上远望,那蒙山上树木葱茏、绿意盎然,让人
十分向往。

稍作停留,我们便来到森林巴士站,坐上了上山的大巴,向山顶驶去。

大巴行驶在盘山路,不时的左拐右拐、左摇右晃。

有的同学吓得大叫,用手紧紧地扶住栏杆,不敢睁眼;有的同学安安静静地坐在位子上一动不动,目视前方;有的同学胆子大,左顾右盼观赏着两边的风景;而有的同学掏出手机、相机不停地拍照。

大约过了二十分钟,我们就到达山顶了。

我们在山顶逗留了一会儿,从山上往山下望去,有一层薄薄的雾笼罩着山顶。

若隐若现壮观极了。

玩了一会儿,我们开始陆续下山。

刚开始,同学们可起劲了,争先恐后的往下冲,都想第一个到达山下。

走了不到三分之一,速度开始慢了下来,这时的天公也不做美,下起了蒙蒙细雨。

同学们哪走过这么长的路啊。

何况是下山的路。

有的嚷脚疼,有的嚷腰疼,有的同学大叫,我受不了了。

还有的同学抱怨,怎么这么多台阶呀,看着都得了“台阶恐惧症”了。

我也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腿跟灌了铅似的,抬不起来。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还真是那么回事。

我想起了上次爬泰山的时候,爸爸教给我的下山的小窍门:那就是别直着走,身子斜着下台阶,还能省点力气。

沿途还有许多蒙山美景也吸引着我,有蒙山的日光岩、蒙山天池等等。

一边欣赏美景,一边下山,这样就不觉得太累了。

同学们虽然嘴上说累,但也凭着坚强的毅力下了山,这真应了一句话:“坚持就是胜利!”
12:30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纪念馆前,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陈毅大元帅和粟裕大将军的雕像,他们威风凛凛的站在那里,后面还有一匹雄壮的战马,两位大将运筹帷幄,眺望着远方。

纪念馆后是英烈亭,大将军粟裕的骨灰就撒在这里。

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他修建了将军墓。

有许多无名英雄墓守卫在将军墓的周围。

在这里,为了寄托我们的哀思,我们在烈士墓前肃立默哀。

走进纪念馆,听了讲解员的讲解,我们好像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华东野战军在陈毅大元帅和粟裕大将军的指挥下,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凭着顽强的斗志,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夺取抗战的胜利。

有实物为证。

展览柜里展出的那些信件,武器,炮弹,汽车等等,和敌人军队的装备相差的真是一天一地,小米加步枪,我们的军队就是抱着必胜的信心,坚强的信念,和国民党军队决一死战,最终取得胜利。

在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沂蒙老区的人民,他们为了支持抗战,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倾其所有,送儿子上战场,送丈夫上战场,省下粮食,为战士做军装,做军鞋,做鞋垫。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幅画:“女子火线桥”。

画上的老区妇女,为了让增援部队渡过水流湍急的汶河,用肩膀扛起门板,搭起人桥,一个团的兵力迅速通过,最后取得战斗的胜利。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难怪陈毅大元帅深情地感慨:“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们用小米养育了革命,用小推车
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军民团结力量大,战无不克,攻无不胜。

妈妈告诉我,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虽然我不太懂,但是通过这次实地参观,我感觉到: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让我们中国更加强大,这样别的国家也不敢侵略我们,欺负我们,我们才会在世界立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