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校结合的意义

家校结合的意义

家校结合的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只在课堂上创新,钻研是不够的,要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共同影响,正确的面对和处理与家长的关系,充分的发挥来自家长的教育力的作用,更好的促进与家长的交流与合作,使我们的教育行为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更新观念——视家长为合作伙伴什么是合作伙伴?两者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并为了两者共同的目标,而携起手来紧密配合,共同努力。

这样的关系称为合作伙伴。

1.学校要努力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学校对家长教育资源的有效性还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作为家长教育资源的利用者,学校并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没有让家长教育资源的价值得以全面显现。

甚至认为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只会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效果。

由此看出,学校对家长教育资源的认识不全面严重阻碍了家校合作的顺利推行。

为保证家校合作的顺利推行,学校首先要转变角色观念,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推动相关活动的进行,给家校合作提供长足的空间和支持。

首先,学校应对自身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正确定位。

学校在家校合作中起主导作用,学校还是与家长进行平等、双向交流的平台,在家校合作中,学校起主导作用而非领导作用,充当的是服务角色而非其他。

其次,学校应充分发挥其服务角色的功能,尽可能地激发家长参与的热情,深挖家长教育资源的潜力,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努力加强与家长的合作。

学校和教师应在家校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只有由学校引领家庭,由教师指导家长,吸引更多的家长关心并参与学校教育工作,才能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融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作为学校,有义务、有能力对家庭教育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

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2.教师要建立有效沟通的意愿当我们明白了家校结合的重要意义之后,首当其冲的意愿就是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而要化解家校沟通障碍的关键的原则是:家校双方都应充分认识沟通的必要性,真正重视沟通。

在我们对家长宣传这一点的同时,班主任老师首先应当在用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经常性联系与沟通上发挥更多的主动性作用。

家校合作的基础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他们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沟通的桥梁。

因此加强我们班主任自身交流沟通能力的修炼,提升实践智慧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呼唤和学校以及自我发展的需求。

首先,班主任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沟通观。

应当从思想上重视这种交往,把家长视为自己教育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积极主动地与家长的联系,以利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并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使孩子成长得更好的方法。

我们还应该明确,差异是沟通的基础,但沟通不是为了排斥差异,消除差异,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差异,求同存异。

我们还应当了解,要实现有效的沟通,参与者必须具有平等的人格和平等的沟通机会,并且都愿意倾吐自我,尊重彼此的观点,乐于积极地接纳对方;同时,沟通的参与者都被沟通活动所吸引,共同决定对话的形式和内容,共同创设交往的情境。

当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沟通观,就能够遵循上述要求,做出良好的示范,创造有利于家校沟通的和谐氛围,并以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作为目标,灵活选择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引导沟通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沟通的效能。

由此而避免只是对家长一味强调自己良好的动机和教育内容的正确的现象,因为没有效果的沟通,即使动机良好,内容正确,也毫无意义。

其次,让沟通成为一种重要的制度化形式。

班主任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论、经验等方面往往比家长高出一筹,因此班主任可以在沟通活动和培育家长的沟通意识、消除沟通心理障碍方面发挥更多的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沟通机会、开拓沟通渠道、建立密切而稳定的家校关系。

例如,班主任可以在开学之初即着力于强化制度化沟通的理念。

向家长明确沟通是正常、必要的环节,不沟通是不正常的,家访不等于告状上门,找家长了解情况也不等于“请家长”,越是现代型的教育,就越要强化家长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

铺垫在先,说明在前。

有利于祛除顾虑,表明姿态,培育家长经常性沟通的观念或意识,也能为今后的实际沟通、合作创造条件。

达到“教师用心,家长关心,学生开心”的三赢局面,建立一个崭新、有序、健康、科学、规范的育人环境。

二、掌握方法——对家长做科学指导学校与家长有效地合作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家校合作能力,教师与家长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是教师专业形象的标志之一。

要塑造教师专业形象,就必须提高教师家校合作以及指导家长的相关技能。

我们一定要明确“指导型”的家校结合才是科学的。

这需要老师们用心交流、智慧沟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的教育生活;家长才能实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孩子才能获得家校协调、和谐统一的教育指导。

(一)掌握基本的方式方法1.技术沟通法任何一种方式都有不可能是万能的,采取多种多样方式进行沟通,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会见效。

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家长产生信任和理解,家长和教师彼此都能从对方那里学习有关儿童教育的经验和知识。

我们可以召开“家长建议会”、开设“家长俱乐部”、举办“家长沙龙”,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通过“联系本”、“联系卡”及时与家长交换教育孩子的意见;设立家庭教育指导站、发放“家庭教育指导菜单”来指导家长;开展“亲子运动会”“亲子辩论赛”,创设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机会。

逐渐地减少家长与学校间的意见和分歧,促进相互的谅解和合作。

2.感情疏通法无论是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的分歧,还是在教育出发点上的分歧,只要形成直接冲突,就必然会带有感情方面的冲突。

因此感情疏通就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必要手段。

使用此法时,可采用两种途径:一是与家长直接沟通情感,这有利于教师与家长互相说出心理话,使知情统一,顺利达成认识上的一致、情感上的相容。

但这条途径不适用情感冲突激烈的情况,因此,有时我们也必须采用间接沟通情感的形式。

如通过对学生的真诚关心与爱护解决情感冲突,或通过其他人转达自己的情感,以求达到谅解等。

学校处理学生打人事件的经过3.网络交流法就目前而言,传统的沟通的方式比较单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家长由于工作繁忙不可能定期同老师会面,同时由于大部分学校的电话数量有限,因此老师不可避免的要在家中接听家长的电话,这样也会有许多的不便。

双方在沟通的选择上都比较被动。

经过实践,我们认为把现代媒体和传统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渗透到家校教育中的方法也是很有效的方式之一,这一方法效率高、效果好。

因此可以以网络平台为老师和家长提供更多便捷的联络方法,灵活使用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工具,使老师和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充分体现老师与家长的互不干扰的秘书式的个性化沟通。

4.书信沟通法与家长定时进行书面交流,把要布置的任务,家长需注重的方面,以及自己的想法可以清楚有条理地写在纸上,让孩子带回家,家长阅读后还可以回信。

家长信的优点是简便,无需劳师动众,教师也可以有一定的准备。

一些平时难以启齿的话可以通过理性的文字表述来取得家长支持或谅解。

薜瑞萍老师(网名看云)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家长信——“请跟我来”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与指导的,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二)掌握科学的沟通语言艺术我们教师与家长沟通,更要讲究语言的表达艺术。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教养不同,“沟通无限”,方法不拘才能游刃有余。

在讲究沟通的语言艺术方面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坦诚相待,不能盛气凌人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从工作关系上讲,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学生的教育者;目标是一致的,都想培养好学生。

所以说话态度要谦和,语言要礼貌。

班主任对学生要怀有一片赤诚之心,要为学生成长而忧,为学生进步而喜,与家长谈话时坦诚相见,推心置腹,给人可近、可亲的感觉。

这样家长才会敞开心扉接纳我们,才能赢得家长和学生的尊敬和信赖,才能够让家长和孩子一道“亲其师,信其道”。

2.要实话实说,不要添油加醋班主任找家长谈话时要善于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误,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地指出孩子的过失,向家长提供合理的教育意见。

切不可当众数落家长和学生的过失,更不能不调查研究,而“添油加醋”,将“恨铁不成钢”的怨气转嫁给家长,达到出一口怨气的目的。

3.要胸有成竹,不要随意发挥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前,必须对学生的性格、品行、爱好、学习方法、学习成绩都了如指掌,这样既能表现出你对他孩子的关心和了解,又可以掌握讲话的主动权,和家长产生语言共鸣,使家长产生仰慕之心。

如果胸中无数,随意发挥,模棱两可,出尔反尔,自相矛盾,则会使家长觉得班主任工作懒散,无主见,责任心太差。

4.要一分为二,不要以点概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再好的学生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也有闪光点。

对一个学生的评价要一分为二,不要以点概面。

把自己喜欢的学生说成一朵花,没有一点瑕疵,会使家长过分宠爱孩子,放松必要的管教;把某方面较差的学生说得浑身毛病,毫无可爱之处,会使家长对孩子丧失信心,放任自流或导致棍棒教育,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敌视情绪。

这样的沟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是很不利的。

5.要有自知之明,不要炫耀自己。

班主任要有自知之明,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才能给人谦虚、诚实的形象,即使工作中有不足之处,家长也能体谅。

不要炫耀自己,什么“你的孩子连校长都不怕,就怕我这个班主任”,什么“他想什么坏主意,我一看就知道”等等。

这样班主任的形象会大打折扣,是过头话损坏了你班主任的形象。

6.要通力合作,不要推卸责任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同时肩负着沟通家长和全体科任教师关系的任务,要力求褒奖科任老师的工作精神和教学水平。

对教学能力强、知名度高的老师要着意宣传他们的教学成果,对经验不足的新教师,着重介绍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上进心,使家长充满信心和希望。

不要说某门功课不好就是科任教师的责任,发生某件不愉快的事,又是某老师的错等等,转嫁责任会使家长认为教师之间不团结,师资力量差,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产生质疑失去信心。

7.要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说死孩子们正在成长,可塑性很强,对他们的评价要留有余地,不能把话说死。

要用热情感人的语言,促使家长满怀信心地进一步配合班主任教育好孩子。

不要轻易说“你的孩子将来考上好大学绝对没有问题”,也不能轻易断言某个学生“肯定不会升入高一级学校”,更不能说“你的孩子已无法教育”。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学会讲“只要积极鼓励、科学指导,你的孩子就会有自己最好的表现的。

”8.要自信坦然,不要懦弱无助很多问题家长只视自己的孩子为掌上明珠,娇惯纵容,使班主任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

与这类学生家长交谈,我们要自信坦然,开诚布公地指出学生的缺点。

不能吞吞吐吐,含糊其辞,好象班主任对学生无可奈何,只有请家长“帮帮忙”才能管住他似的。

这样做家长只会觉得班主任性格懦弱,缺少能力和经验,不可信赖,会从内心里瞧不起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