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与土壤
ϸ ɰÁ£
· Û Á£
Õ³ Á£
任务一 土壤质地
情境三 土壤物理性状评价
土壤质地
土壤结构 性
土壤孔隙 性
土壤耕性
2、土壤质地是指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 的百分数,也叫土壤的机械组成。
质地分类标准:国际制、卡庆斯基制、 中国制
任务一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
土壤结构 性
土壤孔隙 性
土壤耕性
情境三 土壤物理性状评价
任务二 土壤结构
情境三 土壤物理性状评价
土壤质地
土壤结构 性
土壤孔隙 性
土壤耕性
3)围栏保护,避免人为的践踏,通过生物措施 改良。
4)深翻施用有机肥。常用腐叶土。 5)施用结构改良剂:是人工提取或人工合成的
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应用效果好的合成剂有:聚丙烯腈水解物钠盐、
羧化聚合物的钙盐。
任务三 土壤孔性
土粒一般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四个 基本粒级。
常用的分级标准有:国际制、卡庆斯基制和 中国制。
特点:颗粒愈大,透气性愈好,保水保肥力 愈差。
任务一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
土壤结构 性
土壤孔隙 性
土壤耕性
情境三 土壤物理性状评价
µ±Á¿ Á£ ¾¶ (ºÁ Ã×) 3-2 2-1 1-0.5
0.5-0.25 0.25-0.2 0.2-1 0.1-0.05 0.05-0.02 0.02-0.01 0.01-0.005 0.005-0.002 0.002-0.001 0.001-0.0005 0.0005-0.0001 <0.0001
Kg )
水分质量 烘干土质量1000
用百分数含量表示:
2 土壤容土积壤含质量水含量水量是(指%)土=壤烘水干水分土质分质量量容积100与土壤容积之
比。
土壤容积含水量(%)
水分容积 土壤容积
100
3 土壤相对含水量
任务三 认识土壤 液相气相
情境二 植物生长与土壤组成
4 水层厚度 5 蓄水量 6 墒情
农业土壤
4.土壤本质特征:具有肥力
任务一 认识土壤
情境二 植物生长与土壤组成
土壤相关 知识
5.土壤组成:
土壤肥力
土壤固相 组成
任务一 认识土壤
情境二 植物生长与土壤组成
土壤相关 知识
土壤肥力
土壤固相 组成
任务一 认识土壤
情境二 植物生长与土壤组成
土壤含相义关 知识
土壤肥力
土壤固相 组成
任务一 认识土壤
因土质地种植
土壤质地
土壤结构 性
土壤孔隙 性
土壤耕性
任务一 土壤质地
情境三 土壤物理性状评价
土壤质地的改良
土壤质地
土壤结构 性
土壤孔隙 性
土壤耕性
任务二 土壤结构
土壤质地
土壤结构 性
土壤孔隙 性
土壤耕性
情境三 土壤物理性状评价
二、土壤结构
1、土壤结构体:单粒互相胶结在一起形 成的团聚体。
2、土壤结构体类型及肥力特点
20.99
CO2 0.15 ~ 0.65
0.03
N2
水汽
78.8 ~ 饱和 80.24
还原性气体
有时含CH4、 H2S、H2等
78.05
多数不 饱和
无
土壤气体交换方式 1.整体交换 2.扩散
任务一 土壤质地
情境三 土壤物理性状评价
土壤质地
土壤结构 性
土壤孔隙 性
土壤耕性
一、土壤质地
1、粒级:按照土粒直径 ( 粒径 ) 的大小 及其性质分成的若干个等级。
孔隙容积
土壤孔隙度(%)=
×100
土壤容积
=(1-容重/土粒密度)*100%
任务三 土壤孔性
情境三 土壤物理性状评价
土壤质地
土壤结构 性
土壤孔隙 性
土壤耕性
(1)、土粒密度 单位容积固体物质的质量,称为土粒密度。 单位为g/cm3,一般土壤的土粒密度(2.6— 2.7)左右,平均在2.65。
(2)、土壤容重(土壤密度) 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的质量。 单位为g/cm3,(1.0—1.8)左右
± í 4-3
ÖÐ ¹ú ÖÆ (1987) ʯ Àù
³³³³³³³³
¿¨ÇÕ Ë¹ »ù ÖÆ (1957) ʯ Àù
´Ö ɰÁ£
ϸ ɰÁ£ ´Ö · Û Á£
´Ö ɰÁ£
Îï
ÖРɰÁ£
Àí
ÐÔ
ϸ ɰÁ£
ɰ
Á£
´Ö · Û Á£
ÖÐ · Û Á£ ϸ · Û Á£ ´Ö Õ³ Á£
情境三 土壤物理性状评价
三、土壤孔隙性
土壤质地
土壤结构 性
土壤孔隙:土壤中 土粒或土团间的空 隙
土壤孔隙 性
土壤孔隙性:土壤 孔隙的大小、比例
土壤耕性
和总孔隙体积所反 映的土壤性质
任务三 土壤孔性
情境三 土壤物理性状评价
土壤质地
土壤结构 性
土壤孔隙 性
土壤耕性
1.土壤孔隙的数量
孔隙度:又称总孔隙度,是指单位土壤总容积中土壤孔 隙容积。
ϸ Õ³ Á£
Îï
ÖÐ · Û Á£
Àí
ϸ · Û Á£
ÐÔ
Õ³
Õ³
´Ö Õ³ Á£
Á£
Á£
ϸ Õ³ Á£
½º ÖÊ Õ³ Á£
ÃÀ ¹ú Å© ²¿ ÖÆ (1951) ʯ Àù
¼« ´Ö ɰÁ£ ´Ö ɰÁ£ ÖРɰÁ£ ϸ ɰÁ£
¼« ϸ ɰÁ£
· Û Á£
Õ³ Á£
¹ú ¼Ê ÖÆ (1930) ʯ Àù ´Ö ɰÁ£
团粒结构是改进土壤固、液、气三相比的一个重要 因素。有团粒结构的土壤中,水、肥、气热比较相互 协调,被称为土壤肥力调节器。
任务二 土壤结构
情境三 土壤物理性状评价
土壤质地
土壤结构 性
土壤孔隙 性
土壤耕性
3、创造土壤团粒结构的措施 1)合理的耕作。一般土壤外白(干)、里暗
(湿),或干一块、湿一块呈花脸时为宜耕; 用手摸时,当捏不成团,手松不粘手,落地 即散时为宜耕期。 2)合理灌溉:喷灌、滴灌好、避免大水漫灌、 太急的喷灌等不良方式。
土壤固相
非腐殖物质(非特异性物质)指土壤中动植物微生物
组成 2 残体和它们不同阶段的分解产物。
组 腐殖质(特异性物质)是指有机生物残体经土壤微生
成
物分解和再合成作用重新形成的一类含氮的、高级的、
复杂的特殊有机化合物。
任务二 认识土壤 固相组成
土壤相关 知识
土壤肥力
土壤固相 组成
情境二 植物生长与土壤组成
占5%~20%, 碱性土壤
蓝绿藻,硅 藻,绿藻
鞭毛虫类, 根足虫类, 纤毛虫类
任务三 认识土壤 液相组成
情境二 植物生长与土壤组成
任务三 认识土壤
情境二 植物生长与土壤组成
液相气相
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1 土壤质量含水量是指一定质量土壤中保持的水分
重量占1千克干土重的分数 。
土壤质量含水量(g
/
任务二 土壤结构
情境三 土壤物理性状评价
土壤质地
土壤结构 性
土壤孔隙 性
土壤耕性
任务二 土壤结构
情境三 土壤物理性状评价
土壤质地
土壤结构 性
土壤孔隙 性
土壤耕性
情境三 土壤物理性状评价
任务二 土壤结构
情境三 土壤物理性状评价
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土壤质地
土壤结构 性
土壤孔隙 性
土壤耕性
协调土壤水、气矛盾 协调土壤有机养分消耗与积累矛盾 能稳定土壤温度,使温度状况适宜 改良土壤耕性,有利于根系伸展
物理状态、化学组成、有机物的C/N比
任务二 认识土壤 固相组成
情境二 植物生长与土壤组成
4、有机质的作用
土壤相关 知识
土壤肥力
A、能提供给作物需要的养分
B、改良土壤质地、结构、孔隙性能;调节酸碱性、保肥 与供肥性能;调节土壤水、肥、气、热
土壤固相 组成
C、土壤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a:消除重金属离子的污染。 b:消除土壤中残留农药的污染。
情境二 植物生长与土壤组成
土壤相关 知识
土壤肥力
二、土壤肥力
1. 含义:在植物生长发育整个过程中,能 持续不断供给植物水、肥、气、热等生活 条件要求的能力
土壤固相 组成
2.分类:
自然肥力 人工肥力
有效肥力 潜在肥力
任务二 认识土壤
情境二 植物生长与土壤组成
固相组成
土 土壤壤含相义关 知识
土壤肥力 土壤固相
任务一 认识植物
环境
环境含义
环境因子
环境对植 物影响
植物对环 境适应
情境一 植物生长环境
退出
任务一 认识植物
环境
环境含义
环境因子
环境对植 物影响
植物对环 境适应
情境一 植物生长环境
任务一 认识植物
环境
环境含义
环境因子
环境对植 物影响
植物对环 境适应
情境一 植物生长环境
日 灼 病
任务一 认识植物
3、转化
矿质化: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简单化合
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腐殖化: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合成为复杂稳定 的腐殖质的过程。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a、土壤的湿度和通气状况 b、温度: 25—35℃
c、土壤酸碱反应 细菌:中性,放线菌:偏碱,真菌:偏酸 d、有机物本身的物理状态和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