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城市形态的理论标准看中国传统城市空间形态_兼议传统城市空间形态继承的思路

从城市形态的理论标准看中国传统城市空间形态_兼议传统城市空间形态继承的思路


BC7/DEF/
F4"G’"’"(. 3+,. <061".-819,. G40;.4G. F+’"1.H+’9+.’-. 34. 6,.’"+,0’3,2. 34. 3+,. 8,0’42. G04;.=’"(.I%"1-3%.34. JKLK , 3+,) 103’9$,) 61-’91$$%)
考察与研究
从城市形态的理论标准看中国传统城市空间形态
—兼议传统城市空间形态继承的思路 ——
!"#$%&’"()*+’",-,./012’3’4"#$. 506#") 7819,) :40;) 3+04<(+)5061") =408+4$4(’91$) 731"2102— ——>’3+.7<((,-3’4". 4".?3-. ?"+,0’31"9,
周毅刚 袁 粤
@+4<. A’(1"(
摘 要
A<1". A<,
把中国可继承的城市空间形态限定在以明、清、民国三代为主的范围内,从凯文・ 林奇城市形态的理论标准出发,对明、清城市空间形态作
了基本分析和定位,对半殖民地的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城市空间形态做了简要总结;在对世界城市发展方向作了分析之后,提出中国传统城市空间形 态继承的思路。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城市空间形态 传统 全球化
城市设计实践 中 , 有 关 传 统 的 问 题 都 集 中 于 此。对这三代的城市作空间形态定位分析, 于传统的继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明、清为代表的 古代城市空间形态
凯 文・林 奇 在 《 城 市 形 态 》 中 总 结 了 城 市形态的三种 理 论 标 准 : 宇 宙 模 式 、 机 器 模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
清代福州城
式和有机 体 模 式 。 在 宇 宙 模 式 的 论 述 中 , 他 提出了水晶城市的概念:“稳定和等级 制—— —魔 术 般 微 观 世 界 的 城 市 , 其 中 每 个 部 分都完美地融合到整体中” 。水晶城市“按 照自己有 节 奏 的 、 有 次 序 的 、 全 然 不 变 的 循 环方式” 发 生 变 化 。 林 奇 还 指 出 : “ 中 国 人 的宇宙观 有 着 巨 大 的 影 响 , 几 乎 主 宰 了 所 有 中国、韩 国 和 日 本 以 及 大 部 分 东 南 亚 城 市 的 布局方式。 ”对照《考工记》营国制度的礼 制建城思 想 , 水 晶 城 市 似 乎 可 以 很 好 地 界 定 古代中国城市。 许多学者认同这些说法。他们认为古代 中国城市 往 往 具 有 “ 整 齐 划 一 的 街 道 , ‘ 排 在一条直线上呈直角交叉’ , …… 像 一 座 ‘ 巨 大 的 营 房 ’ …… ” 如 果 是 奥 斯 曼 或 者 美 国建筑师 行 走 在 明 清 时 期 的 中 国 城 市 , “ 他 们不会讨 厌 这 几 何 形 的 建 筑 艺 术 , 但 一 个 从 房屋建筑 都 是 哥 特 式 和 巴 洛 克 式 的 城 市 来 的 人 是 会 感 到 失 望 的 ” c^d。 在 城 市 史 中 , “ 房 屋建筑都 是 哥 特 式 ” 的 城 市 是 欧 洲 的 中 世 纪 城市,“ 房 屋 建 筑 都 是 巴 洛 克 式 ” 是 文 艺 复 兴晚期巴洛克风格兴起后的欧洲城市风貌
礼制的宇 宙 模 式 是 古 代 中 国 城 市 规 划 思 想的核心,但是 各 个 城 市 在 实 际 发 展 时 往 往 — 顺应“ 天 材 地 利 ” 走 向 自 然 发 展 的 趋 势—— 城市的轮廓不一定规则,如潮州(图 ( ) 、杭 州、泉州。随着 城 市 发 展 ( 如 果 这 座 城 市 没 有完全毁于改朝 换 代 和 战 争 ) 城 市 的 肌 理 会 逐渐有机,如广州、福州(图 $ ) ;随着商业 和经济的发展, 在 城 的 外 围 出 现 有 机 生 长 的 新 城 区 , 如 广 州 西 关 ( 图 ) ) …… 同 时 , 还 有许多城市除了行政建筑群反映了礼制之 外,整个城市都是自然有机形态的,如重 。 庆、平乐(图 * , % ) 通过比较 发 现 : 除 了 缺 乏 广 场 外 , 许 多 清代中国城市的 街 道 布 局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和 欧 。 洲中世纪的格网型城市具有相似性(图 $" ) 沙里宁认为整齐 规 划 的 城 市 出 现 的 原 因 是 在 明确的目的指引 下 快 速 建 设 的 结 果 , “ 在 任 何城市建设中, 只 要 规 划 目 的 明 确 , 并 需 要 立即实现,那么 城 镇 布 局 或 多 或 少 都 是 如 此 (指整齐的规划) ” !+#; 芒 福 德 在 论 及 方 格 型 中世纪城市的时 候 则 指 出 了 文 化 的 影 响 , 同 样的长方形在不 同 的 文 化 背 景 中 具 有 完 全 不 同 的 内 涵 !,#, 所 以 有 的 地 方 人 们 会 发 展 方 格 网城市。综合他 们 的 观 点 可 以 非 常 合 理 地 解 释中国古代城市 选 择 格 网 型 的 原 因 : ! 快 速 建设, " 文化背景。 因为战火 毁 坏 , 也 因 为 封 建 统 治 者 人 为 毁坏,致使比明 清 更 久 远 的 城 市 极 少 保 留 下 来。中国古代城 市 重 建 、 改 建 、 扩 建 和 新 建 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汉长安、北魏洛阳、 唐长安、隋唐洛阳、元大都是新建的例子; 宋东京、明南京 、 清 北 京 是 扩 建 的 例 子 ; 宋 临安、明北京是改建的例子,在这些城市 中,长安和洛阳 曾 多 次 重 建 ; 而 所 有 的 土 木 工程都是在极短 的 时 间 内 完 成 的 。 在 这 样 的 建设条件下,又 受 到 礼 制 文 化 背 景 下 的 宇 宙 模式的影响,古 代 中 国 的 城 市 选 择 方 格 网 型 是必然的。在以 上 城 市 中 , 新 建 的 那 些 具 有 非常整齐的格网 形 式 , 改 扩 建 的 则 受 到 原 有 城市形态的影响 ( 如 宋 临 安 和 明 北 京 具 有 不 同的空间形态) 。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会带来 。这种现象 新 的 城 市 空 间 形 态 更 替 ( 图 $+ ) 发生的范围如此 普 遍 , 以 至 于 在 今 天 各 地 的 城市中都很少见明代以前的城市物质痕迹。 这种城市空间变 换 的 现 象 抑 制 了 依 赖 较 长 时 间才能形成的有 机 空 间 形 态 。 虽 然 这 样 , 我 们仍然可以借用 沙 里 宁 的 话 认 为 , 古 代 中 国 城市同中世纪欧洲城市 “在性质上有许多相 似之处,尤其可 以 看 到 两 者 都 有 一 个 明 显 的
中图分类号
9’3%. G40;, YZ[\]L
<061".-819,.G40;,
文献标识码
, 3012’3’4" 文章编号
($461$’&13’4" ^\\\[_K‘K (]\\_ )\a[\\ Lb[ \a
E
今天可 见 的 传 统 城 市 空 间 的 物 质 形 态 基 本都是明、清 和 民 国 时 期 以 来 的 遗 存 , 比 这 些遗存更久远 的 城 市 空 间 形 态 通 过 这 三 代 间 接有所反映, 直 接 影 响 薄 弱 。 这 三 代 的 传 统 城市可以归纳 进 两 个 时 间 段 : 明 清 时 期 、 半 殖民地的晚清 与 民 国 时 期 ( 这 两 个 时 间 段 在 晚清有所交叉乃是半殖民地的特殊性决定 的) 。明、清时期的城市反映了源自更古代 的传统城市空 间 形 态 ; 半 殖 民 地 的 晚 清 与 民 国时期形成了 近 代 传 统 城 市 空 间 形 态 。 这 两 种城市空间形 态 涵 盖 了 传 统 城 市 空 间 形 态 继 承问题的可寻 的 物 质 研 究 对 象 , 所 以 是 城 市 空间形态传统 继 承 问 题 的 研 究 核 心 。 在 当 前
(这些城市的 基 本 空 间 格 局 是 中 世 纪 的 ) ,这 些城市景 观 丰 富 , 是 有 机 体 城 市 ; 而 同 时 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清代昆明城
(广州,‘^\aL^ )
Lb
新 建 筑 a e]\\_
考察与研究
的美国基本都是几 何 形 的 城 市 , 所 以 美 国 建 筑师见到中国的城市不会感觉失望。 上一段的引 文 说 出 了 通 常 认 为 的 中 国 古 代城市和 有 机 体 城 市 形 态 的 区 别 —中 —— 国 的 城市和美国的方格 网 城 市 一 样 反 映 着 各 自 不 同的宇宙图示 !"#,是宇宙模式的城市。 但实际上在 《 考 工 记 》 宇 宙 模 式 思 维 之 外,古代中国 还 有 另 外 一 种 思 维 — —— 《管子》 中 的 建 城 思 想—— —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 下,必于广川之上 。 高 毋 近 旱 而 水 用 足 , 下 毋近水而沟防省。 因 天 材 , 就 地 利 , 故 城 郭 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 中 准 绳 ” ( 《 管 子・卷 一・乘 马 第 五 》 ) 。广观中国古代城市,管子 之说可以更好地解说古代中国的许多城市。 古代中国的城市除 去 都 城 、 王 城 和 曾 经 是 都 城、王城的之外, 许 多 地 方 中 小 城 市 对 于 匠 ,中国历 人 营 国 制 度 的 体 现 有 限 ( 图 $ !% ) 史上的都城从元大 都 开 始 才 对 这 种 礼 制 的 宇 宙城市模式具有了 较 为 全 面 的 体 现 。 在 恪 守 宇宙模式方面,元 代 之 前 没 有 一 座 都 城 可 以 和大都相比。明清 北 京 城 进 一 步 完 善 了 元 大 都的宇宙模式,在 中 华 帝 国 的 末 期 发 展 出 水 ,但这个范 晶 城 市 的 最 佳 典 范 ( 图 & , $’ ) 例是独一无二的, 整 个 帝 国 再 没 有 另 一 座 城 市能够达到这个范 例 的 水 平 。 其 他 城 市 都 处 于折衷的形态,它 们 倾 向 于 《 管 子 》 “ 因 天 材,就地利”的模 式 , 没 有 在 城 市 空 间 上 充 分反映宇宙模式。 礼制宇宙模式约束城市的形态,使之 “中规矩”(符合礼制 ) ,《管子》思想的有 机发展的方向又引导城市“不必中规矩” 。 这两种建城思想导 致 了 中 国 古 代 城 市 处 于 发 展方向的斗争之中 , 或 者 偏 向 宇 宙 模 式 , 或 者偏向有机体城市,但始终是一个折衷形 态。 所以我们说 , 中 国 古 代 城 市 的 平 面 布 局 显示了宇宙模式和 有 机 体 模 式 的 折 衷 。 其 具 体表现为:宇宙模 式 的 影 响 使 城 市 具 有 方 格 网布局的倾向,有 机 体 模 式 则 在 方 格 网 内 外 生长。从这一点来 说 , 明 清 北 京 和 欧 洲 以 奥 斯曼改建 后 的 巴 黎 具 有 相 通 之 处—具 —— 有 反 映各自宇宙模式的强调轴线的控制性框架, 。 有 机 的 细 节 穿 插 在 这 个 框 架 之 中 ( 图 $$ ) 不同的是,北京先 设 计 了 框 架 , 然 后 再 生 长 出类似有机体的局 部 ; 而 巴 黎 正 好 相 反 。 明 清北京和奥斯曼巴 黎 表 达 了 中 国 传 统 城 市 和 欧洲近代从传统中 世 纪 城 市 改 造 出 来 的 巴 洛 克城市的区别。这 两 个 城 市 的 宇 宙 模 式 的 内 涵完全不一样,而 且 北 京 是 在 宇 宙 模 式 的 框 架下向有机方向发 展 , 巴 黎 则 在 有 机 体 模 式 的城市格局上强加了宇宙模式的框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