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 ppt课件
PPT课件
7
电镜下可见肝细胞内线粒体变致密,线粒体嵴消失,粗面内质网 断裂。 脑部以壳核最明显,其次为苍白球及尾状核,大脑皮质亦可受侵。
角膜边缘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浆内,有棕黄色的细小颗粒沉积。
PPT课件
8
临床表现
青少年期起病,少数可持至成年期,发病年龄4~50岁. 以肝脏症状起病者平均年龄约11岁, 以神经症状起病者平均年龄约19岁,
11
2、肝脏症状
约80%患者发生。 大多表现非特异性慢性肝病症状群,如倦怠、 无力、食欲不振、肝区疼痛、肝肿大或缩小、 脾肿大及脾功亢进、黄疸、腹水、蜘蛛痣、食 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肝昏迷。 10%~30%WD患者发生慢活肝。 少数患者表现无症状性肝、脾肿大,或转氨酶 持续升高而无任何肝症状。
肝脏损伤还可使体内激素代谢异常,导致内分 12 PPT课件 泌紊乱。
若未经治疗最终都会出现肝脏和神经损害症状。
起病多较缓慢,少数可由于外伤、感染或其他原因而呈急性发病。
PPT课件
9
1、神经症状
突出表现是锥体外系症状,舞蹈样或手足徐动 样动作,肌张力障碍,静止性、意向性和姿势 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构音障碍,吞咽 困难,屈曲姿势及慌张步态。 20岁以前起病常以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症 为主;
PPT课件
21
5、头颅CT及MRI 可见脑萎缩、基底节低密度灶、特别是双侧豆状核区低密度灶。
PPT课件
22
6、基因诊断
PPT课件
23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主要根据4条标准: (1)肝病史或肝病征/锥体外系病症; (2)血清CP显著降低和/或肝铜升高;
(3)角膜K-F环;
(4)阳性家族史。 符合(1)(2)(3)或(1)(2)(4)可确诊WD;
PPT课件
5
其它因素入胆道排铜障碍、细胞内异常蛋白存在、溶酶体缺陷也 可能起一定作用。 由于铜不能与铜结合蛋白结合,过量铜沉积在肝、脑、肾和角膜 等组织而致病。
PPT课件
6
病
理
WD呈特殊分布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累及肝、脑、肾、角膜 等处。 肝脏外表及切面均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 或假小叶,病变明显者像 坏死后性肝硬化,肝细胞常有脂肪变性,并含有铜颗粒。
PPT课件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正常人从肠道吸收入血的铜大部分先与白蛋白疏松结合,然后进 入肝细胞。 在肝细胞中,铜与α-2球蛋白牢固结合成铜蓝蛋白 (Ceruloplasmin,CP),CP具有氧化酶的活性,因呈深蓝色而得名。 循环中的铜90%~95%结合在CP上,约70%CP存在于血液中,其 余部分存在血管外。
PPT课件
17
正常人尿铜排泄量小于50µg/24小时, 未经治疗者多为200~400µg/24小时, 个别高达1200µg/24小时。
青霉胺负荷试验:正常人和未经治疗患者口服青霉胺后,尿铜均 增高,但患者比正常人更明显。
PPT课件
18
(3)肝铜量:是诊断WD的金标准。 需经肝穿刺检查,绝大多数患者肝铜含量在250µg/g肝重以上 (正常50µg/g)。
PPT课件
16
2、人体微量铜测定 (1)血清铜:正常人血清铜为 14.7~ 20.5µmol/L,WD患者90% 降低。 (2)尿铜:大多数患者24小时尿铜含量显著 增加,未经治疗时增加数倍至数十倍,服用排 铜药物后尿铜进一步增加,待体内蓄积铜大量 排出后,尿铜量又见降低,这些变化可作为临 床排铜药物剂量调整的参考指标。
3、眼部症状
K-F环是本病最重要的体征,95%~98%患者有K-F环。 由于铜沉积在角膜后弹力层所致,绝大多数见于双眼,个别见于 单眼。
有神经症状时亦可见此环,位于角膜与巩膜交界处,在角膜内表 面上,呈绿褐色或金褐色,宽约1.3mm,光线斜照时最清楚,早 期需用裂隙灯。
PPT课件
13
4、其它
患者可有皮肤色素沉着,尤以面部及小腿伸侧明显。 铜离子在近端肾小管和肾小球沉积,造成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出 现肾性糖尿、多种氨基酸尿、尿酸尿、高钙尿、蛋白尿等。
少数患者可发生肾小管性酸中毒,产生骨质疏松,骨和软骨变性。
PPT课件
14
辅助检查
1、血清CP及铜氧化酶活性测定 正常人CP值为0.26~0.36g/L, WD患者显著降低,甚至为零。
血清CP降低是诊断WD重要依据之一,但血清CP值与病情、病程 及驱铜治疗效果无关。
PPT课件
15
血清铜氧化酶活性强弱与血清CP含量呈正比,故测定铜氧化酶活 性可间接反映血清CP含量,其意义与直接测定血清CP相同。 但应注意血清CP降低还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活肝、原发性胆汁性 肝硬化、某些吸收不良综合征、蛋白-热量不足性营养不良。
肝豆状核变性
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HLD Wilson病 WD
PPT课件 1
定
义
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节为主的脑部变 性疾病。 1912年由Wilson首先报道和描述。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锥体外系症状、肝硬化、精神症状、肾 功能损害及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 ring,K-F环)。
PPT课件
3
铜作为辅基参与多种重要生物酶的合成。 剩余的铜通过胆汁、尿液和汗液排出体外。
PPT课件
4
WD基因有多种突变型,常涉及P类ATP结合区。 由于90%以上患者血清CP量明显减少,而生化研究表明,肝内前 铜蓝蛋白 含量和结构均正常,表明肝内合成的前铜蓝蛋白与铜结 合存在障碍,因而认为CP合成障碍是本病最基本的遗传缺陷。
年龄更大者常表现震颤、舞蹈样或投掷样动作。
PPT课件
10
此外可有广泛的神经损伤: 皮质功能损伤,智力减退、思维迟钝、情感行 为性格异常,情绪失控,晚期可有器质性精神 病症状。 小脑损伤,共济失调和语言障碍。
锥体系损伤,腱反射亢进、病理征和假性球麻 痹。
下丘脑损伤,肥胖、持续高热及高血压。 少数患者可有癫痫。PPT课件
P外系症状为主要表现的WD患者,早期可无肝 功异常。 以肝损害为主要表现者可表现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如血清总蛋 白降低、γ-球蛋白增高。 以肾功损害为主者可出现尿素氮、肌酐。增高
PPT课件
20
4、骨关节X线检查 最常见双腕关节以下,骨质疏松、骨关节炎、骨软化、自发性骨 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