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五章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五章说课稿

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一节曲线运动一、教材分析从本节内容安排来讲是安排在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力学的直线运动之后,又在平抛、圆周、天体等更复杂曲线运动之前。

是后面研究学习复杂曲线运动的基础,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

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刚把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力学、直线运动学完,对于用动力学方法处理直线运动应该没太大问题。

但曲线运动尚未接触,不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许多曲线运动,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很容易接受什么是曲线运动。

关键是曲线运动方向和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他们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列举各种生活实例及实验探究,让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节内容。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叫曲线运动,知道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显著区别。

2、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知道曲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能在曲线的轨迹图上画出各点的速度方向。

3、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

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曲线运动条件,掌握速度与合外力方向与曲线弯曲方向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

2、经历蜡块运动的探究过程,体会研究平面运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归纳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体验学习物理的兴趣。

2、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的判断;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五、教法及学法教法:目标分层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问题引导法、实验视频探究法学法:自主、合作、作图练习、推导、观察视频等学习方法本课时通过四个环节完成“建立坐标系、运动位置、轨迹、位移、速度的描绘以及探究曲线运动的产生条件”等教学内容。

六、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过程,我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完成“曲线运动及其产生条件的探究”的教学任务。

环节1、视频导入、曲线运动(板书:曲线运动)设计情景1、体验曲线运动播放“荡秋千”“撑开带有雨水的伞绕伞柄旋转”“在砂轮上磨刀具”“花样滑冰”“链球”“飞机拐弯”前面学习了直线运动,学生会发现生活中轨迹是曲线的例子较多。

演示:抛出去的物体做曲线运动。

环节2、建立坐标、位移速度(板书:曲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设计情景2、在坐标系上表示运动轨迹、位移的方法第一步、首先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步、画出轨迹。

(播放“描点法绘制平抛运动的轨迹”)第三步、画位移。

用绘图方法体验位移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第四步、画分量。

体会分量随位移的变化而变化。

设计情景3、体验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1、播放视频“撑开带有雨水的伞绕伞柄旋转”“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实验验证”“探究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实验”“小实验:红墨水沿切线方向飞出”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2、在所绘轨迹上描绘各点的切线方向,并体会速度方向的作图方法,体会平抛运动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3、描绘各点速度的分量,体会速度与分速度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并计算分速度。

环节3、实例分析、合成分解(板书:运动描述的实例)设计情景4、体会蜡块运动位置、位移、速度的确定与计算演示:蜡块运动,体会在竖直与水平建立平面坐标系分析速度位移的方法。

第一步、蜡块位置的确定(确定坐标);第二步、画出位移并计算位移,计算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第三步、画出速度,并计算速度大小。

第四步、蜡块运动轨迹的确定,体会通过消元法消去时间得到表示轨迹的曲线方程的方法。

设计情景5、画图分析小船过河实例引导问题1、顺水和逆水时船的实际速度是多少?从矢量合成的角度如何理解?问题2、如果船头正对河岸(既与河岸垂直划船),分析经过时间t 船的位置,位移大小、速度大小、速度方向以及船的实际轨迹。

问题3、如果船头指向与河岸的夹角是30°,分析经过时间t 船的位置,位移大小、速度大小、速度方向以及船的实际轨迹。

问题4、什么情况下船的航行时间最短,最短时间是多少?问题5、什么情况下船的航行位移最短,最短位移是多少?此时船与河岸的夹角是多少?(v 水=4m/s ,v 船=5m/s )最后播放“小船过河问题分析”flash 视频,帮助学生理解。

环节4、实验探究、作图分析(板书:曲线运动产生的条件)设计情景6、探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第一步、播放“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视频,得出曲线运动形成的条件第二步、发放磁铁和钢球、以及带细线的钢球、细棍等,组织学生探究使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法 先猜想→再实验验证猜想1、用磁铁改变钢球的运动方向,形成曲线运动;猜想2、用细线改变物体的运动;猜想3、用细棍改变运动方向;猜想4、用书弯曲成曲面使钢球做曲线运动;猜想5、让钢球滚离桌面做曲线运动。

结论: 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他的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他的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问题6、合外力与曲线运动的弯曲方向有什么关系?问题7、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吗?是匀变速运动吗?问题8、将合外力正交分解到沿速度方向和垂直运动方向,则两个分力各有什么意义?环节5、总结并布置作业总结、并布置作业课本7页“问题与练习”1、(作位置、位移图,确定位移大小、方向)2、(跳伞员的实际速度)3、(做切线得速度方向)4、(研究圆周运动过程中位移方向的周期性变化,速度的周期性变化) 环节6、课外探究速度关联问题: 1. 特点:沿杆或绳方向的分速度和与沿杆或绳相连的物体的速度相等。

2.思路和方法:先确定合运动的方向(物体实际运动的方向),然后分析合运动产生的效果,以确定两个分速度的方向:沿杆或绳方向的分速度和垂直于杆或绳方向的分速度。

沿杆或绳方向的分速度和与沿杆或绳相连的物体运动的速度相等。

这样,就找到了两个物体速度之间的关联关系。

练习、重物M 沿竖直杆下滑,并通过绳带动小车m 沿斜面升高。

则:当滑轮右侧的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且重物下滑的速率为v 时,小车的速度为多少?【解析】:重物M 的运动是合运动,速度v 是合速度。

重物M 的运动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滑轮右边的绳子伸长,而是使绳子以滑轮为轴向左转到。

绳的伸长效果与转动效果相互垂直,这样就得到了M 的两个分运动。

如图,将重物的速度v 分解,由几何关系得出小车的速度θcos v v =' 七、板书设计m v M v'θvv'θ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平抛运动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对平面作图、平行四边形法则,直线运动规律的深入应用,为今后处理物体的类平抛运动提供了方法。

特别是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运动提供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一中已经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即平行四边形定则。

并在上节学习中分析了蜡块的运动,为这节课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但学生的作图能力较差,缺乏将物理问题应用数学工具求解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引导学生画轨迹、画位移、分解位移(仿正交分解法)、画速度、分解速度,从会认到会画再到画会的转变。

三、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知道抛体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什么是平抛运动。

2.知道抛体运动的受力特点,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

3.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知道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4、会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以及确定平抛运动任意时刻的速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观察、自主实验、概括出平抛运动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能力;2、经历运用所学直线运动的知识解决平抛运动,让学生体会复杂问题的综合分析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思想。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抛体规律的应用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五、教法与学法教法:目标分层教学法、多媒体本辅助教学法、实验探究教学法、问题引导教学法学法:自主画图、思考、分析,分组讨论,交流、练习等六、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过程,我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完成“平抛运动的速度与位移规律及其应用”的教学任务。

环节一:引入新课(板书:抛体运动和平抛运动)设计情景1、体验抛体运动利用多媒体网络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如:网球被击打后在空中的运动、铅球被扔出后在空中的运动、弹弓水平射出弹丸,弹丸在空中的运动;被运动员水平击出的排球在空中的运动。

演示用手抛出飞机的运动。

教师提出问题: 1、请大致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是什么样子的2、它们运动过程的受力情况?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由学生共同回答的方式。

从而建立抛体运动的概念,并说明平抛运动是抛体运动的一个特例。

(初速度水平)环节二: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设计情景2、平抛运动的速度。

问题1、如何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沿该点的切线方向)问题2、在直线运动中如何得到物体的速度?(先求沿此直线方向的合外力,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最后由速度公式求得)问题3、描述运动的方法是怎样的?(建立坐标系、描绘位置、描绘轨迹、作出位移与分位移、速度与分速度、然后探究位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问题4、在研究平抛运动时如何建立坐标系?(建立以初速度方向的x轴和竖直向下的y轴,分析:物体受到重力是竖直向下的,在x方向的分力是0,所以在x方向的加速度是0,说明沿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保持不变;而初速度在开始时沿x方向的分速度v x是v0,所以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水平分速度保持v 0不变。

同理mg →g →初速度的竖直分速度是0→应用速度公式v y =gt )问题5、白板展示平抛运动轨迹,如何做出轨迹上一点的速度和分速度?(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切线作图的理解,和速度为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问题6、前面得出了分速度,现在用什么方法求速度呢?(由于速度与分速度的关系为矩形,所以用直角三角形关系求解22022)(gt v v v v y x +=+=)问题7、由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你对平抛运动速度的大小有什么认识?这种认识与实际相符吗?(逐渐增大)问题8、什么只分析了速度大小,同样根据矩形关系可以分析速度的方向,通常选择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称为速度的方向角θ,能推导出θ的关系式吗?(0tan v gt v v x y==θ,说明速度方向角与时间是正比关系,因此可以互求。

而且说明方向角随时间逐渐增大,表明速度越来越接近竖直方向,但永远不能竖直。

)设计情景3、平抛运动的位移,0t v x =221gt y =或g v y y22=,位移22y x S +=,位移方向角02tan v gt x y ==α展示课本9页“例题1”求速度方向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