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学复习大纲
绪论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二、环境生物学概述
1. 掌握环境生物学的定义、任务和研究内容
2. 掌握环境生物学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第一章 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第一节 环境污染概述
第二节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第三节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第四节 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缩、积累与放大
第五节 生物对污染物在环境中行为的影响
掌握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以及在生物体内的浓缩、积累与放大。
1.名词解释:环境污染、环境生物效应、污染源、污染物、优先控制污染物、污染物转化、生物污染、生物转运、生物浓缩、生物积累、生物放大。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和转化途径。
3.什么是生物转运?污染物透过细胞膜的方式。植物和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途径有哪些?
4.什么是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请简述生物转化过程和主要反应。
5.什么是生物浓缩、生物积累、生物放大和浓缩系数,前三者有何区别。
第二章 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
第一节 污染物在生物化学和分子水平上的影响
第二节 污染物在细胞和器官水平上的影响
第三节 污染物在个体水平上的影响
第四节 污染物在种群和群落水平的影响
第五节 化学污染物对生物的联合作用
掌握环境污染物在不同水平上对生物体的影响规律;污染物对生物体的联合作用。
1.名词解释:靶器官、效应器官、环境激素、优势种、敏感种、种的多样性、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
2.何为酶的诱导和抑制作用?目前研究较多的诱导酶有哪一些?酶的抑制作用可以分为几种类型,举例说明酶的抑制作用。
3. 污染对生物大分子蛋白质、DNA和脂肪的影响如何?金属硫蛋白有哪些作用?
4. 污染物在细胞和个体水平上的影响有哪些? 5. 联合作用包括哪些类型?
第三章 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
第一节 生物测试及方式
第二节 一般毒性试验
第四节 生物致突变、致畸和致癌效应检测
第五节 微宇宙
掌握生物测试及方法;环境污染物的一般毒性试验、“三致”作用。
1.名词解释:生物测试、LD50、剂量-反应关系、剂量-效应关系、蓄积系数、最小致死剂量、最大无作用剂量、最小有作用剂量、每日容许摄入量、致突变、致畸效应、致癌效应、微宇宙。
2.受试生物选择的条件。
3.什么是Ames实验,其基本原理是什么?对环境监测有何意义?
4.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和蓄积毒性试验的主要目的。
第四章 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
第一节 生物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概念
第二节 生物监测与评价
一、大气污染生物监测与评价
二、水污染生物监测与评价
掌握水污染生物监测与评价的概念及方法。
1.名词解释: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标准、生物监测、指示生物、氧垂曲线、生态环境质量、生物标志物
2.生物监测与一般理化监测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3.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有哪些?
4.水污染的生的监测方法有哪些?
5.为何用大肠菌群作为水质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6.如何进行水环境质量的生物学评价?简述污水生物系统的污染带划分。
第五章 环境污染生物净化的原理
第一节 环境污染净化概述
第二节 生物对污染净化原理
掌握环境污染生物净化的原理、类型及方法。
1.水环境污染有那些指标?为什么BOD和COD能说明水的污染程度和净化程度?
2. 何为共代谢?共代谢在有机物的生物降解中有何意义?
3. 微生物的哪些特点使其在环境污染处理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 请叙述BOD曲线所反映的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的生物学特征。
5. 生物可降解性的定义?如何确定并评价不同有机化合物的生物可降解性?其原理如何?
6. 什么是水体自净?自净过程包括了哪些作用?可根据哪些指标判断水体自净程度?
第六章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净化方法
第一节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
一、活性污泥法
二、生物膜法
第二节 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第三节 废水的微生物脱氮除磷
掌握废水处理的活性污泥与生物膜法;废水的脱氮除磷原理。
1.好氧生物处理与厌氧生物处理有哪些主要区别?
2.什么是活性污泥,活性污泥的组成是什么?为什么活性污泥能降解有机污染物?
3.菌胶团中有哪些微生物种类?细菌和原生动物在污水生物处理和水体自净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4.生物膜的形成及其处理废水的机理是什么?生物膜法的特点是什么?
5.试论述微生物脱氮除磷的生物学原理。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微生物脱氮除磷的?
第七章 生态工程与污水处理系统
一、生态工程
二、氧化塘法
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掌握生态工程的定义,氧化塘法与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原理
1. 什么是生态工程?什么是氧化塘法?净化机理是什么?
2. 什么是人工湿地?分为几种类型?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机理是什么?
第八章 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
第一节 生物修复的概念及其原理
第二节 生物修复工程技术
掌握生物修复的原理
1.名词解释:生物修复、重金属超富集植物。
2.生物修复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具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