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市场化养护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高速公路由于其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本文对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的现状和现存问题及发展趋势作了详细的介绍,提出建立专门的高速公路养管公司,养护项目实行招投标和合同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养护队伍,实现养护机具“现代化”和养护工作专业化,从而使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事业走上一个崭新的阶段。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迅速增长,为全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高速公路的养护任务也随之愈来愈重,养护管理工作也日益复杂。
做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提高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益和服务水平,是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和经营企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要把我国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做好,必须了解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现状和现存问题,分析其发展趋势,制定出符合我国高速公路可持续性发展的养护管理措施。
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现存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
就宏观而言,目前我国大多数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仍采用事业型管理体制,养护经费采用拨款方式。
这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高速公路公司型经营的要求。
尽管各省市在养护管理机构及组织方式上较为健全,但由于体制的影响和养护市场的封闭型管理,已愈来愈严重地影响了高速公路养护水平的提高和养管机制的创新。
特别是有些地方管理观念陈旧,人员机构臃肿,分配机制缺乏活力,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当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上的不足。
此外,与养护有关的交通管理体制、路政管理体制,以及“一卡通”的收费分配体制改革步伐的滞后,也在不同程度制约和影响着高速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进程。
(2)、“重建轻养”思想严重。
这是一个在行业中长期未能很好解决的老问题。
“重建轻养”在高速公路管理中主要表现为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和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两个方面。
咎其原因不外乎这样几点:一是长期以来我国公路建设资金一直不足,特别是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速度加快,同时也加重了养护的负担。
加之部分管理者对高速公路早期养护认识不足,在资金及科技投入上更屈从于建设方面的压力,这在建设与管理合一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中更为明显。
二是我国目前的高速公路大都利用贷款或其他融资方式建设,开通运营后,还贷
或提取回报的压力较大,不能抽出更多的资金从事养护和科技开发,甚至出现部分养护资金被挪用的现象。
三是部分中外合作或转让经营权的高速公路,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养护管理。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有些地方管理部门尚缺少必要的监管手段,在政府方面也缺少应有的政策与法律法规支持。
(3)、缺少定额与规范。
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目前仍未制定全国或地方统一的养护定额与规范。
各地管理部门大都依据公路工程定额和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养护工程费用支出;参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中有关高速公路的条款制定养护管理方案;养护工作的考核一般仍沿用“好路率”标准。
但就是这些尚可参照的东西也都仅仅局限在土建方面,远远不能满足高速公路全方位养护的现实需求,不能反映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整体面貌。
特别是高速公路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实行公司经营后,制定必要的行业定额与规范就尤其显得重要并且刻不容缓。
(4)、养护的机具设备不够先进。
高速公路各养护部门都有自己专门的养护机具,要保证养护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就要求养护设备必须具备运行安全可靠、工作效率高、环保符合标准、适应高速公路的养护作业等特点,因此要求养护机具一定要机械化。
但我国现在的高速公路养护设备未到达此水平。
(5)、养护管理工作的养护人员素质较低,技术水平较差
大多数养护机械都具有先进的技术性能,若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知识很难掌握管理方法、使用技巧,从而影响了设备本身性能的正常发挥,达不到理想效果。
所以我们现在应时刻注重培养专业人员。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飞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全国高速公路的联网将有望实现,因而在诸如车辆分类、服务标准、技术标准等高速公路基础管理方面,应尽快制定全国性的规范。
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一些养护公司的较成功经营,在今后若干年内,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实行养护体制的改革。
其基本思路是实现事企分开、转变机制、引入竞争;走公司化、社会化、专业化、机械化的路子。
同时还要坚持养护工作招标投标的公平、公正、等价、讲求信用的原则。
1、开放高速公路养护市场:要建立与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和养护生产相适应的、规范有序的、法制化的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只有通过建立与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相配套的各项管理制度,才能不断地培育和完善高速公路养护市场。
(1)、制定养护维修工程招投标办法。
在培育和发展高速公路养护市场时,是通过制定完整的、科学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来规范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的。
在实施公路工程招投标制度时,变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公路养护工程每年由上级部门下达计划,然后由公路部门按计划进行养护的方式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内部议标和市场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并逐步把公路养护专项工程由内部小市场推向了社会大市场。
在进行公路养护维修工程招投标时,同时邀请3个以上的养护单位参加议标。
业主代表将工程地段、工程项目、工程数量印发给各邀请单位,然后,让参与投标的承包业主到施工现场踏勘,确定出各项目的单价和施工报价。
由业主代表编制出工程标底价,最后由评标小组宣布以报价合理,施工方案可行,能确保工期质量的单位中标。
(2)、制定养护合同管理办法。
高速公路养护维修工程管理实行业主代表负责制和招投标制后,业主代表着重考察合同负责人承包路段的养护作业量和养护工程质量,并按照合同的实施情况支付维护费和工程费。
合同负责人把所中标路段的工作量和养护质量的完成情况与报酬挂钩,按每个负责人所养护路段的工作量和养护质量支付报酬。
通过合同化的管理方式,不仅使合同负责人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是什么,而且每个职工都知道,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就是商品,只有把公路养护好,拿出合格的产品(公路),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报酬,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
2、建立专业化养护公司。
逐步将现有的养护队伍转变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护企业;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允许和鼓励组建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养护专业队,使其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参与市场竞争。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外市场的逐步接轨,养护管理和养护生产的分离,养护公司进入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
养护公司能够顺利地走向市场,第一步应该用3~5年时间,壮大现有公路养护队伍。
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化先从内部市场开始展开竞争,使现有养护公司有一个演练过程。
上级主管部门应给养护公司创造一定的竞争条件,给他们提供一定的内部市场竞争的机会,让他们先在自己的小市场进行锻炼、发展、壮大。
第二步,通过3~5年时间,让这些养护公司发展起
来后,再把他们推向社会这个大市场。
同时,在调整行业结构时,成立公路养护产业集团公司,集公路项目总承包、专业施工、咨询、租赁、劳务输出等相互联结、分工合理的行业结构体系,形成经营管理公司、专业生产和养护公司网络,从而使整个公路行业以一个全新的体制形式进入公路养护市场,只有这样,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
如果依然像现在这种资质不高、人员素质低、队伍庞大、机械设备落后,规模小、养护资金不足,长期靠行业保护生存的公路养护施工单位,在市场竞争中,是没有出路的。
3、养护机械实现社会化服务。
鼓励建立养护设备租赁公司,集中大中型设备优势,向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养护公司提供有偿服务,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高速公路养护的机械化程度。
4、推行养护工程费制。
按养护定额及养护工程量核定不同路段的养护费用,废除以“年公里”或“年平方米”为单位的指令性计划投资方式。
5、完善政府对养护管理的行业监督。
在培育和发展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的同时,要建立有效的政府养护监督机制,加大政府对国有基础设施和投资效益的监管力度,保证高速公路养护质量与效益。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发现并有效修复高速公路及其配套设施实时出现的损坏,不仅是经营性高速公路管理者的责任,更是高速公路提高自身收益、促进其战略发展的重要手段。
如何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使这些用最新科学技术及先进设备、巨额资金建造起来的汽车专用公路充分发挥其功能,让高速公路的社会经济效益得以充分发挥,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还有待高速公路人在实践中总结。
高速公路市场化养护是一向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工作,也是一项紧迫的工作。
只有尽快完善,才能顺利完成从建设到管理养护的过渡。
随着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彻底改革和国家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确定,一个充满活力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崭新局面将会形成。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21世纪将是高速公路市场化养护蓬勃发展的世纪,也是中国公路走向更加辉煌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