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社会学讲义六讲PPT课件

人口社会学讲义六讲PPT课件


年轻型 >40 <5 <4 <15 <20
国际通用标准 成年型 30—40 5—10 4—7 15—30 20—30
老年型 ≤30 ≥10 ≥7 ≥30 ≥30
衡量人口年龄构成的指标
常用指标:
➢ 少年系数 ➢ 老年系数(人口老龄化系数) ➢ 老少比 ➢ 少儿抚养比 ➢ 老年抚养比 ➢ 总抚养比 ➢ 年龄中位数
总抚养比(社会负担系数):少儿抚养比和 老年抚养比之和。
年龄结构的影响
年龄结构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出生、婚姻、 死亡、迁移等。
年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劳动适龄人口 的数量及其同被抚养人口的比例关系。
年龄构成对社会生产和服务的影响:不同年 龄人口的需要不同,年龄结构会影响文化教 育设施的配置,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以及住 宅、交通建设、消费结构。
年龄中位数:按照年龄将总人口划分为人数相等的 两部分,年龄高于年龄中位数的人和年龄低于年龄 中位数的人口数量相等。
依据上述指标,联合国提出划分人口年龄结构的标 准: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
人口结构类型(%)
0-14 岁人口比重 60 岁以上人口比重 65 岁以上人口比重 老少比(65+/0~14) 年龄中位数(岁)
人口自然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 人口社会经济结构:城乡结构、地域分布结构、
文化教育结构、职业结构等。 最基础的人口结构就是年龄和性别结构。
一、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年龄结构: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 围内,不同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状 况。
人口年龄结构与出生、死亡、迁移关系 密切。
一、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年龄金字塔
人口年龄金字塔是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形象描 述,是研究人口年龄结构的常用手段。
人口年龄金字塔计算方法:以总人口为分母, 以各年龄或者年龄组的分性别人口为分子,求得男 女两性各年龄或者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人口年龄金字塔
2008年我国人口年龄金字塔
95 90 85 80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国际上通常将不同年龄的人口划分为三大类:014岁少年儿童、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65岁及 以上老年人口。
少年儿童人口和老年人口通常也称为非劳动 年龄人口或被抚养人口。 由于年龄结构对人口的再生产至关重要,还将 人口划分为婚育年龄人口(15-49岁)和非婚 育年龄人口(小于15或者大于49岁) 其中15-49岁女性人口也称为育龄妇女
为了便于与发达国家作比较,1982年,在联合国“老 龄问题世界大会”上,将老年年龄的界限定义为60岁。 目前国际通用的是以60岁或65岁作为标准。
就中国而言,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也规定为年满60岁, 因此60岁成为国内中国社会普遍认定,学术界普遍使 用的老年人群划分标准。
争论:年龄标准的调整?
人口的年龄结构类型
5 0
1.50
1.00
0.50
0.00
0.50
1.00
1.50
人口年龄金字塔
用人口年龄金字塔在形象的展示现有人口年 龄结构的同时,还可以看出未来人口在一定 生育模式下的人口再生产规模、速度及发展 趋势。
人口年龄金字塔
用人口年龄金字塔描述人口年龄结构有三种基本
类型: 增长型:年轻组人口比重大,塔型上窄下宽,呈
第六讲 性别与年龄结构
人口结构
一、人口年龄结构 二、人口性别结构 三、年龄性别结构的度量 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比较 五、人口城乡结构 六、人口城域分布结构 七、人口文化教育结构 八、人口民族结构 九、人口结构问题
人口结构
人口学并不只是研究人口总量和增长,也研究 人口的构成。
按照各种分类指标可以将不同类别人口所占比 例表现出来,反映出结构。
锥型 稳定型:除老年组以外,其他年龄组人口比重差
别不大,塔呈桶型 缩减型:中年人口比重较大,年轻人口较少,塔
底收缩,下窄上宽。
联合国划分人口年龄结构的标准及分 析方法
老年系数: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少年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老少比:65岁及以上人口与14岁及以下人口之比
老年系数(老年人口比重):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百分比
少年系数(少年儿童比重): 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 百分比
老少比(老龄化指数): 65岁及以上人口与14岁及以下人 口之比.
少儿抚养比(少年抚养系数):14岁及以下 人口占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
老年抚养比(老年赡养系数):65岁及以上 人口占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
年龄结构和人口变动
同出生率一样,年龄结构也是导致人口增长 或减少的原因。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年轻人 占很大的比例,这样,既便生育率下降,甚 至降到了“更替水平”,人口总量仍会持续 增长。
在年龄结构老龄化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老年 人口比例的不断增大,通常粗死亡率也会上 升。
人口红利(Demographic Window of Opportunity/Demographic Bonus)
瑞典人口学家桑德巴的人口年龄结构“三分法”
将人口划分为0~14岁,15~49岁和50岁以上三个年龄阶段 以当时的瑞典人口结构作为参考
类型 增加型 稳定型 减少型
0~14岁 40 33 20
15~49岁 50 50 50
50岁及以上 10 17 30
在人口转变的后一阶段,易出现人口老龄化倾向。 由于出生率下降速度和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是同步 发生的,前者先于后者发生,前者与后者也是原 因和结果的关系。
在出生率下降初期,出生率下降速度快于人口老 龄化速度。在这一人口变动过程中,会形成一个 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也就是少儿抚 养比与老年抚养比在一个时期内都比较低的局面, 并会持续一段时间。
1956年,联合国委托法国人口学家撰写并出版了《人口老 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影响》一书,其中以65岁作为老年起点。 联合国进行人口统计时,经常以65岁为老年的起点,将年 龄在65岁和65岁及以上的人口划分为老年人口。
随着时间推移,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球趋势,许多发展中国 家老年人口不断增多,而发展中国家通常采用60岁作为老 年段的年龄起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