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生态学题库_共8页

园林生态学题库_共8页

1.影响温度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 B C D E )A.纬度B.大型水体C.海拔 2.水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主要有( A B C D E )D.地理方位E.地形A.促进种子萌发B.影响植物的开花结实 E.影响根系的发育C.影响植物产品的品质D.影响植物的抗性3.在生态学巩固时期涌现了多个学派,其中有( A.欧美学派 B.北欧学派 C.法瑞学派4.园林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主要体现在( B C E )A.乔灌草结构B.自然式结构C.规则式结构 5.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按其功能可划分为( B D E )A.植物B.生产者C.动物6.影响植物分布的温度因素主要有( A B C E )B C D E ) D.英美学派 E.前苏联学派 E.混合式结构 E.分解者 D.多层结构D.消费者 A.极端高温 7.水生植物的特征有( B C D E )A.根系发达B.叶片大、柔软 B.极端低温C.年平均温度D.最适温度E.积温 C.发达的排水器官 D.通气组织发达 E.生殖方式多样 8.常见低温造成植物直接伤害的有( A C D ) A.冷害 B.冻害 C.冻裂 9.下列组合物种为互利共生关系的是( A B E A.地衣 B.菌根 C.藻类10.以下植物中对室内苯污染有防治作用的是( A B )A.常春藤B.铁树C.菊花D.虎尾兰 11.近地面温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D.霜害 D.蕨类E.生理干旱 E.根瘤 )E.吊兰A.太阳辐射量B.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D.直接辐射E.散射辐射 C.地面有效辐射12.下列选项属于园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途径的是( A B C )A.草牧食物链B.寄生食物链C.腐生食物链D.能量的暂时贮存E.人工控制途径 13.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 B )在其论著《普通生物形态学》首次为生态学下了定 义。

A.奥德姆 14.1840年,德国化学家( A.李比希B.瓦尔明 B.海克尔C.马世俊D.辛柏尔 D.辛柏尔 A C )提出了最小因子定律。

C.坦斯里15.某一种群的年龄结构的椎体图呈典型金字塔形,表明该种群是( B ) A.下降性种群 16.当光合产物( A.恰好抵偿 B.增长型种群 C.稳定型种群 D.波动型种群 A )呼吸消耗时,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B.大于 C.小于B.寄生 17.下列属于非生物因子的是( C ) A.互利共生C.风D.开采资源18.以下种群的分布格局中,最为罕见的是( 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19.植物在其生长发育阶段,抗低温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A ) C.集群分布 D ) A.萌芽期 20.长日照植物在连续光照条件下( A.不开花 B.开花延迟 21.稳定性最低的生物群落是( A.落叶阔叶林B.营养生长期C.生殖生长期D.休眠期 D.正常开花 D.荒漠C ) C.开花提前D ) B.北方针叶林C.温带草原22.简答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的植物为( C )A.一年生植物 23.以下东北树种对大气粉尘污染抗性较弱的是( A.臭椿B.油松24.拟寄生现象属于下列哪种种间关系( B.地面芽植物C.隐芽植物D.地上芽植物 D.家榆B ) C.银杏B ) A.寄生B.捕食C.竞争D.共生25.荷花属于( A.浮水植物C )植物。

B.沉水植物C.挺水植物 C.白杨D.多浆植物D.旱柳 26.能分泌杀菌素的树种是( ) AA.核桃楸B.火炬树27.藻类常附着在甲鳖等甲壳动物上,既不从栖主获取食物,也不伤害栖主,它们之间的关 系是( C )。

A.偏害共生 28.生态学的经典定义是( B.偏利共生 C.互利共生 D.原始协作 A ) A.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B.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D.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C.研究环境问题发生规律及环境保护的科学29.下列属于生物因子的是( A.光 B.温度 D ) C.风 D.寄生 30.有些植物叶片垂直排列使叶缘向光或在高温条件下叶片折叠,原因是( C ) A.植物向光性 B.叶片失水 C.减少光的吸收 D.植物是阴性植物 31.阴性植物的外部形态特点是( A.枝叶浓密,透光度少A ) B.树皮较厚,叶色较淡 D.生长较快,寿命较短 C.枝叶稀疏、透光,自然整枝好32.陆地植物群落的外貌主要是由群落植物的( A.生态位 B.生态型 33.前苏联学派的杰出代表为( A.布朗布朗克 C )所决定的。

C.生活型D.垂直结构 D ) B.Du.Rietz C.克里门茨 D.苏卡乔夫 D.刺槐 34.以下东北植物中对大气汞污染有较强抗性的是( ) A.五角枫 B.玉簪 C.五叶地锦 35.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引起的演替为( DD ) A.次生演替 36.当( B B.中升演替C.生物发生演替D.外因性演替)时,植物出现光饱和现象。

A.制造有机物量和消耗有机物量相等 C.制造有机物量多于消耗有机物量 B 制造有机物量少于消耗有机物量 D.制造有机物不再增加37.下列属于生物因子的是( A.光 B.竞争 38.下列关于生态因子作用规律说法不正确的是(A )C.风D.流水 C )A.限制因子起主导因子作用B.地形因子对生物的影响是间接作用C.水分因子对农作物的影响是阶段性作用D.不同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同等重要不可代替,但可以相互补偿 39.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全球陆地 B.全球海洋 40.只有黑暗低于临界日长的时数或光照大于临界日长的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称为(A )C.整个生物圈D.整个宇宙A)A.长日照植物 D.中性植物B.中间型植物C.短日照植物 41.小于临界日长的光照或黑暗大于临界日长的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为( B ) A.长日照植物 42.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为( A.群落 B.植被 C.种群43.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 A.地面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B.短日照植物 C.中日照植物 D.中间型植物 D.生态系统 D )D )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44.构成系统的各种生物种类以及他们之间的数量组合关系即为园林生态系统的( ) A.空间结构 B.水平结构 C.时间结构 D.物种结构 45.刺松分泌苦马酸对狗尾草有抑制作用,属于下列哪种关系( A.他感作用 B.资源利用性竞争 C.同种相残 D.拟寄生46.当光强度不足时,二氧化碳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至于降低,这种 D C )作用称为( C )A.综合作用B.阶段性作用C.补偿作用D.不可替代作用47.有些植物叶片垂直排列使叶缘向光或在高温条件下叶片折叠,原因是( C ) A.植物向光性 B.叶片失水 C.减少光的吸收 D.植物是阴性植物 48.群落由高级阶段向低级阶段发展的演替为( B )A.进展演替 49.下列哪种关系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A.鸟与树的关系B.松树与菌根 50.种群的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是群落的( B.循环演替C.逆行演替D.生物自发演替 B ) C.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 D.青蛙与水稻的关系 A ) A.成层 B.镶嵌性 C.水平性 D.垂直性 D.睡莲51.常见的挺水植物是( A.菖蒲 D ) B.王莲 C.菱角52.没有被活的生物体以任何方式改变的环境中开始的演替( A )A.次生演替 53.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物B.环境 54.按照群落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可分为( B.进展演替C.原生演替D.内因性演替 D.生物圈C ) C.生态系统 B ) 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和旱生演替B.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和快速演替 D.内因性演替和外因性演替55.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包括( B ) A.所有的绿色植物和某些动物 C.所有的绿色植物和某些真菌 56.下列属于非生物因子的是( B.所有的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 D.仅指所有的绿色植物 )C A.共生 57.下列属于低温对植物直接伤害的类型是( A.冻害 B.冻裂 C.冻拔 58.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空间配置状况即为园林生态系统的( A.物种结构 B.水平结构 C.物种结构 59.造成大气升温的主要部分是大气中的( A.水汽和氧气 B.氧气和 CO C.氧气和氮气 D.水汽和二氧化碳 E.氧气和二氧化碳 60.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比强光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植物为( B.寄生 C.水 D.采伐 A ) D.生理干旱D ) D.空间结构 A )A )A.阴性植物 61.城市中的树木偏冠和( 62.下列植物抗旱能力最强的是( A.梅B.旱柳B.中性植物C.阳性植物 A.温度D.中间型植物C.水分D.土壤B )有直接关系。

B.光B ) C.三角枫 D.杏63.植物在低氮水平供应下比高氮水平需要更多的水分以防止植物凋萎,此现象属于下列生 态因子中哪条作用规律( D ) A.间接作用 B.综合作用 C.阶段性作用 C.喷施化学物质 C.40% D.补偿作用 D.增加土壤含水量 D.5-20% 64.提高园林植物抗旱途径是( A.多施氮肥 B.延长日照时间 65.阳性植物需光度为全日照的( C ) B ) A.100%B.70%66.墙壁植物配置的攀援型植物为( A.常春藤 B.蔷薇67.下列不是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径有( A.盲目引进 B.自然传播A ) C.连翘D.银杏D ) C.无意传入 D.基因突变产生68.某一植物生长的下限温度为 10度,连续五天的温度分别为 15、16、9、11和 14度,则 此段时间的有效积温为( A ) A.16度B.9度C.56度D.13度 D.欧德姆 69.生态学一词是由( A.达尔文B )首先提出来的B.海克尔C.坦斯利 70.由于生态系统自身变化而引起的演替是( A.生物发生演替 B.进展演替 71.光合有效辐射是指太阳辐射能的波长在( C )C.自发演替 )D.异发演替 D A.290~750nm B.290~380nm C.300~750nm 生理 D.380~710nmD.养分元素的循环定律D.湿度 72.lindeman 效率定律是( A.2/3定律 C ) B.3/2定律C.1/10定律)C.水分73.对引种限制最明显的生态因子为( A.温度 B.光照 74.( A C )是指土壤水分并不缺乏,只是因为土温过低、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或积累有毒 物质等原因,妨碍根系吸水,造成植物体内水分平衡失调,从而使植物收到干旱危害。

A.大气干旱 75.群落中植物按照高度的垂直配置所形成的层次现象即为( A.群落的季相 B.群落的成层现象 C.群落的层片现象 76.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cm 之下的植物为( A.地面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隐芽植物B.土壤干旱C.生理干旱D.生境干旱 B )D.群落的生态位 D.高位芽植物 B )77.种群的年龄结构含有大量的幼年个体和较少的老年个体,则该种群属于( ) A.增长性种群 B.稳定型种群 C.衰退型种群 D.混合型种群 78.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 A.能量越来越少 B.能量越来越多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 79.以下植物属于避旱植物的是( A.骆驼刺 B.樟子松 80.植物没有水便会死亡,说明生态因子的( A.直接作用 B.补偿作用 C.间接作用AA ) A )C.东北红豆杉D.地衣 D )D.不可替代性81.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增强,到某一光强时,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光照强度称为( D )A.光饱和点B.光合能力C.光和有效辐射D.光补偿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