黪
生蚝育肥王王志刚年入两千万
它们生长在海里,长得像石头一
样,每个身价都有l5~l8元。它们是生
蚝(牡蛎),山东省乳山市王志刚就靠它
们赚钱。一万多亩育肥海面,2000多万
元生蚝产值,这是王志刚2015年的业
绩。
接住大“馅饼”
2015年,王志刚每天都要从他的 “海上迷宫”捕捞十几吨的生蚝上岸。
这海上迷宫由几十万个浮球组成,
每个浮球中间都有绳索相连,稍不留
神,捕捞船发动机就会卷入其中,没有
十年以上的驾驶经历,根本无法在迷宫
中自如行走。这座迷宫的设计者是王志
刚。他养的生蚝,就深藏在浮球下面。
每两个浮球中间,都绑着一个20
多公斤的养殖笼,笼子要靠人力拽上
船,再统一用吊车吊上码头。每天十几 吨生蚝的捕捞量,在乳山的同行中都是
数一数二的。
王志刚23岁结婚时,200元是他的
所有积蓄。那时候的一罐液化气价格
260元。贫穷激发了他强烈的赚钱欲
望,他养虾养蛤蜊,到2000年,手里竟
攒下几十万元,过上了小富生活。
没想到,这一年,一个改变命运的
机会从天而降。山东省蓬莱市一家主要 做海产品加工的企业找到王志刚,要订
生蚝。然而,这笔订单的数量,却是王志
刚做梦也没想到的——500多万公斤。 客户要求一年之内交货,可是生蚝正常
生长周期是三年,他觉得这是个不可能
完成的情况,因为他当时只有100万公
斤左右的年生产能力。
常人都这么想,每年500多万公斤
的生蚝万一养不活,这块天上掉下来的
馅饼,就会把王志刚拍得倾家荡产。可 山东汉子王志刚却决定:做!而且一定
要做成!
育Bfld ̄生蚝
可王志刚缺资金。他想到个办法, 不用借钱,不到一年就能把货交齐。其
中有什么玄机?
有一天,王志刚开车100多公里到
山东省荣成市的一个货运码头。他要找
当地一种最不好卖的生蚝——穿在绳
子上养殖的生蚝,因为长不大,在当地
十分不好卖。王志刚却一口气买下14
吨,而后,每天还要拉走两三车。 王志刚以每公斤1元从荣成收购
生蚝,再投入自己的海域育肥。这生蚝
也怪,在荣城长不大,在乳山却能长肥,
于是,王志刚只用大半年时间就交齐了
货,价格是每个18—20元。2005年,他
摇身一变,成了当地数一数二的生蚝养
殖大户。
现在,荣成6o%以上的生蚝卖到乳
山育肥。到2010年,王志刚已经承包下 7000亩水域育肥生蚝,他不仅能完成
每年500多万公斤的订单量,还为当地
无臂人养鸡吴晓凡发家致富
2016年3月30日,重庆涪陵区增
福村延寿村,27岁无臂青年吴晓凡用脚
指夹着食盆,给鸡喂饲料。他和妻子吴金
平办的养鸡场致富后,还带动帮扶村里
10多家贫困户养鸡。
①己口16年7期下 2010年,吴晓凡在网上认识了妻子
吴金平。当时,吴金平是宁夏大学新华学
院土木工程系的一名大二学生。吴金平
毕业后,从银川来到延寿村,嫁给吴晓
凡,夫妻共同办养鸡场。当时,延寿是出 其他加工厂供货。
瞅准大细节
王志刚的生意真让人羡慕。可是到
2010年,他却做了一个反常的决定,原
本每个笼子应投放30多公斤生蚝,他 却坚决减少到20多公斤,这意味着,他
每年的产量将减少1/4。可他的销售额
却增长了30%。这是怎么回事?
2010年,王志刚注意到,客户给他
的订单上,带壳生蚝的需求量越来越
大,价格比不带壳要高出许多。如果按 照原来的养殖密度,生蚝的壳很容易挤
压变形。于是,王志刚果断降低养殖密 度。结果,找王志刚订货的人成倍增加。
2014年,王志刚在众多订单里发现 了一个新动向,三倍体生蚝深受欢迎。
他立刻投放这种生蚝。
从2015年起,王志刚开起网店,利
润变得更加丰厚。
王志刚为人厚道,为保证生蚝的新 鲜度,清晨捕捞的生蚝,当天傍晚肯定发
出去。机器冲洗容易破坏生蚝壳,他就把
网上销售的生蚝改成人工冲洗。他按生
蚝的大小制定不同的价格。因价格公道, 他的生蚝在网上销售火爆,就连快递员
都沾了光——每月多赚1万多元。
现在,王志刚领办起合作社,有50
多户社员。下一步,他打算带领社员改
进捕捞技术,提高捕捞效率。
(农经)
了名的贫困村。
2013年,吴晓凡扩大鸡舍,在原有
的基础上又承包了两个鸡舍,还把鸡销
售到重庆。2015年,吴晓凡一年的销售
额达15万元。 (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