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的一个小城里,有一个又聋、又哑、又丑的男人。
他没有妻儿,没有朋友,因为残疾,只能靠捡废弃的酒瓶为生,他没有什么爱好,只是爱喝点酒,由于生活拮据,他有时只能喝饭店、酒馆客人剩下的残酒,但不知什么原因,他只喝一种叫“树缘梅”的酒。
穷苦的聋哑男子有一天捡到了一个弃婴,是个女孩。
他满脸笑容,高兴地把她抱回家去,他为她起了一个名字,叫梅。
一个单身而又穷困潦倒的聋哑男子养育一个未满周岁的婴儿,那份辛苦,可想而知。
他每天忙忙碌碌,但看着她一点一点地长大,辛劳化成脸上的喜悦。
女婴终于长大。
乖巧,孝顺,开朗,亭亭玉立。
男子终于苍老。
皱纹,白发,瘦弱,老态龙钟。
男子就那样用每日赚得的那一点点钱,养大了一个人。
少女身体不太好,有一日,老人买了一只小狗准备杀了给少女吃,让她补身子。
可少女舍不得,便把小狗留下养了起来,因为喜欢它圆圆的模样,取名叫缘缘。
少女爱唱歌,有一副好嗓子。
她后来结识了一个青年,名字叫树,他英俊而有才华。
只是,怀才不遇,仅仅是个未成名的词曲作者。
他们彼此志趣相当,情投意合,常常在一起,说些音乐,一起唱唱歌。
青年常到少女家,帮他们家一些忙,和她一起喂喂缘缘、逗逗缘缘。
青年几乎成了他们家的一份子。
斗转星移,时光飞逝,老人鬓已如霜。
当日那留得一命的小狗也已成了威武的大狼狗。
少女越唱越出色了。
后来,她终于成名。
由穷苦朴素,变得亮丽耀眼。
可却忙得没有时间回家,没有时间陪伴老人,没有时间和青年在一起。
少女出了名,却失去了自由,经纪人不许她回家,不许她和青年来往,更不许她和聋哑的老人见面。
因为,一个大明星,怎堪有个贫穷的家,怎堪有个没前途的男友,怎堪有个残疾的老父。
那样,说是会影响她在歌迷心目中的形象。
青年劝说少女不该抛弃那含辛茹苦养大她的老人而去,少女却和他闹翻。
有一日,少女召开记者招待会,青年拉了老人去看她。
久已不见,老人颤巍巍、激动地含笑看着女儿,渴望再次看到她叫他一声爸。
少女的经纪人在旁边一直阻止少女与这破落的老人相认。
镁光灯闪耀,少女在几分痛苦的挣扎犹豫之后,狠下心否认老人是她的父亲。
老人虽听不到,但他知道女儿不愿认他,失望的眼神和浑浊的老泪,叫人的心里狠狠地揪紧。
老人落寞的身影,在路边沉沉移动。
身边跟着的,是那只养了多年的缘缘,同样低着头,仿佛知道主人的心痛。
突然,一辆摩托车疾驰过来,老人因为是聋子,所以听不见那狂啸的马达声。
缘缘一个飞奔,扑向老人的背后,把主人推到路边,而自己被摩托车撞飞,从肚子上轧过,躺在路边,满地是血。
老人把狗带回了家。
兽医摇摇头,意思是没救了。
一切变得更加荒凉。
老人什么都没有了。
后来,老人病了,树一直
在身边。
少女的成功,阻断了他们的联系。
父女俩一直没再见面。
以至于对老父的疾病,少女一无所知。
少女并非冷血,她也在无奈中挣扎和矛盾。
少女要开演唱会了。
她开演唱会的那天,正好是老人入手术室的那天。
青年为了唤醒少女,为她写了一首歌,歌中写了自己,写了那只忠诚的狗,写了她,写了他们如酒一样醇美的爱情。
青年在演唱会前把歌和一瓶树缘梅酒送到了她手里并告诉她老人时日不多的消息。
也许,若她仍然执迷不悟,青年也会心灰意冷了。
少女看了歌词,痛哭流涕,父亲辛苦抚养她长大的一幕幕全都如潮般涌向眼前。
她不停地学唱那首歌,在演唱会结束的时候作为压轴。
全场歌迷静静地听,直到唱完,少女已泪流满面,演出获得圆满成功。
演唱会结束后,少女没有卸妆没有换下演出服,便匆匆忙忙赶往医院。
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奄奄一息,看到女儿,看到了树,辛苦地动了动唇角,把两个人的手牵到了一起,露出了笑脸。
少女此时在老人的病床边,再也不管什么记者、媒体、经纪人、歌迷了,她不停地叫着“爸——”,内疚、遗憾、绝望地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