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语文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情况反馈下半年小学语文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情况反馈为全面落实新课程倡导的质量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及时了解各学校教学工作开展的情况, 及时地发现并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对 2009 年下半年小学语文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情况作以分析, 以发挥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 更好的帮助基层学校提高教学质量, 现将抽样的试卷的基本情况及今后教学应注意的问题综合归纳如下:一、基本情况本次命题是以语文课程标准和小学语文教材的要求为依据,侧重于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所反映的是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强调个体的人文熏陶,考查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感受与运用能力。
力求体现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命题强化基础知识的铺垫作用, 1-6 年级根据年级的逐步递增,基础知识占的比分逐步减少,各年级均占一定的比例。
3-6年级的积累与运用也大都以基础知识为主。
命题基本结构为:基础知识、快乐积累、智慧阅读、开心习作四部分。
从我们这次抽样调查统计情况看,这次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中,抽样的七所乡镇学校学生的 1377 份答卷,学生成绩有高有低,学生成绩相差较大。
1 / 9个别学校个别年级成绩偏低,有待于改进提高。
二、成绩统计通过对小学七所学校抽样的一至六各个年级的试卷的数据统计,分别得到各项指标如下表:项目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抽样份数 213 226 201 196 217 224 平均分 83. 78 86. 39 80. 78 72. 7 79. 54 87. 30 及格率 92. 44% 94. 40% 91. 36%83. 28%88. 23%96. 76% 优秀率 50. 88% 66. 23% 53. 72%36. 49%42. 34% 57. 70%三、从考察的结果看,有可取的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根据各年级的答题情况做以分析。
1. 一、二年级的试卷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尤其是拼音、字、词等方面,大多学生能准确地完成,并能把所学基础知识正确的呈现在卷面上。
如一年级第二题中的(1)小题、二年级一题中的(4)小题,都是考察学生字理识字的掌握情况的,得分率93. 5%,这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渗透体现长春版教材特点的知识进行教学,再有组词、看拼音写词语、写出反义词这几道题的得分率都在 88%以上,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对基础知识能做到常抓不懈,凸显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特点。
失分率较高的是积累运用这部分题,如一年级三题我会排失分率59. 68%, 原因是一年级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灵活,不会运用,再有教师平时对此类型题训练得少也会导致学生失分。
二年级的三题积累名言名句古诗,失分率36. 75%, 个别学生---------------------------------------------------------------最新资料推荐------------------------------------------------------ 积累少不会背诵, 也有一些学生写错字。
2. 三、四年级试卷三年级第一题、第二题, 四年级第一题,着重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年级第三题(句子客栈、我会背) 得分率为 66. 57%, 四年级二题(快乐积累) 得分率 69. 73%, 主要考察学生语句的积累与运用。
从整个卷面来看, 成语、名言、古诗的积累与运用失分的原因为:一是积累的量少,虽有一定的积累量,但错别字太多。
可见学生平时的积累习惯没养成;在积累方法上只注重背,忽略写,这在教学中不能不引起我们注意。
再如三年级的三题(1)整理句子的顺序,失分率 79. 56%, 可见学生对句子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训练力度不够,在此建议教师一定重视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注重实践运用的过程。
阅读题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三年级仅限课内阅读),课内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三年级阅读题失分率 92. 66%,四年级课内阅读失分率 70%, 课外阅读失分率 97. 85%, 抽查中反映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
最集中的表现是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能力薄弱,一是对词语理解体会不准确,意义完全不对;二是体会句子的意3 / 9思还停留在表层意义上;做不出准确的答案。
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教学中不要忽略过程中读、悟、用、说、写、等方法的指导;尤其三、四年级,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让学生认真阅读,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仔细揣摩,体会,感悟再做答。
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积累方面的吸收与内化,逐步形成能力。
课外阅读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但课外阅读反映出学生阅读量小,知识面狭窄,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出现的问题比较多。
试卷中的作文为了考察学生对所学教材中习作的训练效果,并且避免杜绝学生习作中背成文的不良现象,所以在不偏离教材习作内容的基础上采用自主命题作文的方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灵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从两个习作中任选其一,以使学生真实的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等,如三年级作文失分率 19%,习作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1)写家乡的秋天,(2)写一写自己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四年级作文失分率 26%:习作内容:---------------------------------------------------------------最新资料推荐------------------------------------------------------ (1)写自己是怎样为老师庆祝节日的或写一写自己和老师之间发生的事,(2)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结合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实际,编写幽默小故事。
从学生的作文成绩中可以看出,教师对教材中规定的习作项目训练扎实,大部分学生能够用比较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3. 五、六年级试卷本试卷各学校五、六年级相比较六年级学生的成绩稍高一些,第一大题基础知识部分学生很少丢分,六年级得分率为 94%,综合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二题积累运用,意在考查学生积累知识的能力。
从考察中看出高年级课内知识积累较丰富。
失分部分主要是对成语的运用、诗句、名言的理解感悟上,如五年级按要求写成语, 97%的学生都能正确填写,但用喜欢的成语写一句话,失分率达 61. 32%, 对名言、诗句的体会失分率为83%。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还要引导学生积淀语言、运用语言,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运用的能力。
语文知识的积累是一个在学习基础上加以理解的过程,积累知识、积淀语言是学习语文的前提,只有积累知识,才能为学好语文夯实基础。
阅读题主要是课外阅读失分多,五年级失分率 96%,六年级5 / 9失分率 87. 92%,反映出学生阅读量小, 积累得少, 平时只重视课内知识的训练,忽略课外知识的了解。
学习语文,不光要重视课内,还要重视课外。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不能仅仅拘囿于课堂教学,而应拓展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确保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六年级习作命题力求开放,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突出语文实践性。
从卷面看高年级作文得分率较高, 个别学生不会审题, 平时积累不够丰富,文章语言平涩,平铺直叙的多;表达欠顺畅,语病较多,导致失分。
四、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1、各学校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正确理解用教材教的教育理念,拓宽语文教学资源,开阔学生学语文的视野,让学生的语文生活与生活语文有机统一。
2、重视字词教学,夯实语文基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要学好语文,首先要识字,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字和词。
从本次抽查中,我们很明显地看到,许多学生字、词不过关。
试卷中考查的字、词都是教材学生必须掌握的,这些词语在平时的练习册中也常出现的,学生应该有较多认识和巩固的机会,可为什么学生的得分率还不高呢?让人深思。
---------------------------------------------------------------最新资料推荐------------------------------------------------------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对基础知识要常抓不懈,既要知新又要温故。
使学生从字、词、句,音、形、义方面牢固地掌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注重综合知识的整合,教会学生知识迁移运用的方法,同时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词语接龙、猜谜)来训练和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好习惯,益终生。
培养学生书写认真规范;认真读题审题;主动阅读课外书籍;刻苦钻研;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认真细致;做事严谨;语文实践、积累、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和理解感悟能力。
4、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阅读从低年级开始,由口头逐渐向书面进展,通过多写多练,达到知识内化的目标。
5、加大学生的阅读指导。
既要重视课内阅读,更要关注课外阅读。
在进行课堂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使学生既要学会积累,更要学会运用。
提高阅读能力,引导个性阅读。
7 / 96、激发习作兴趣,抒发真情实感。
学语文,最头痛的就是写作文,学生习作时常常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不断获得写作的动力。
作文教学要多点自由、开放,少一些束缚、限制,使学生在内容、情感上贯彻一个真字,在语言、形式上贯彻一个活字。
7、丰富语言积累,注重语文实践。
积累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熟背、背诵、博览大量的诗文,不进行相当数量的练笔,要想学会读写是不可能的。
课内的积累,主要是在诵读中积累,如描写人物、景物的词语;细节描写具体生动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富有哲理、意味深长的句子。
课外的积累,则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有利资源或学生自己的藏书,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读好书,多读书,爱读书,并指导他们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