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教案(3)
会向前倾。 这是什么原因呢?要弄 体会前倾或后仰?
思考 好奇
清这个问题, 那就请走进今天的物
理课堂——牛顿第一定律。
用贴近学生生 活的例子引入课题, 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播放乘车 时 身体前倾或 后仰 的 flash 动画,让学 生 感受动态的 物理 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对教材的处理: 教材在阐述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时较为抽象,对总结出
牛顿第一定律的推理思想也缺乏深刻说明, 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重现历史、 演示伽利略理想实验和适当利用多媒体课件, 使学生牛顿第一定律有更直观的认 识,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情况分析】
事 实 证 明,任 何 物 体,无论处于什么状 态,都具有惯性,那
为 什 么 运动的 汽 车
总 比 运 动的自 行 车
难 以 停 下来呢 ? 物
体 的 惯 性究竟 与 什
么因素有关?
思考
激发学生进一
好奇
步学习的兴趣,培养 学生运用物理知识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
【板书设计】
§4.1 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 生活经验
第 3页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重现历史,进行猜想
力与运动的关系?
实验探究
知识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生活实例,坐车时的前倾与后仰
亚里士多德: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解析乘车时前倾与后仰的原因 惯性实验 鸡蛋入杯实验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1、先向学生介绍伽 1、听教师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
1、有两个连接光滑的斜面,用一
利略理想实验的实
介绍实验
验装置, 并强调试验 装置与注 个小球放到左边的斜面上, 放手后
小球从左边斜面上滚下后滚到右
中要注意的事项: 忽 意事项。
边的斜面上。在有摩擦力的情况
略摩擦力、 确定释放
点的位置、 标记下落 下,到达右边斜面的高度比左边的
第 2页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伽利略理想实验使在有限的三四次实验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理想实 验的结论,如何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呢?因此,在这节课中,设计实验数据 记录表格,多增加了几栏,用以为学生记录猜想推理结论,从中让学生领会伽利 略理想实验的逻辑思维过程。
2.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在课堂教学中 ,要注重培 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首先,通过回顾历史,展示历史上关 于力与运动的两种对立观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欲望;其次, 在教学中重演伽利略理想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 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并理 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把物理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伽利略理想实验装置(自制轨道与小球)、演示惯性的小车和 木块、演示惯性的杯子、水和熟鸡蛋。 【教学流程图】
1.学生的兴趣: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精神。 2.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在初中九年级学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对运 动与力的关系已有初步的了解。 3.学生的认识特点: 进入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有很 大的发展,能适应物理的科学推理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的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与意义。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并能用惯性解析生活中
释放高度要低。
高度与小球到达的
展,提高全体学生的 科学素质。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 过程,学习科学研究 方法,发展学生的科 学想象与推理能力。
第 6页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2、伽利略理想实验: 实验时忽略 高度。
小球受到的一切阻力与摩擦力的
2、引导学生明确实 2、明确实
影响 。
验的目的、 实验步骤 验目的,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课题】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时间】 40 分钟 【教学对象】 高中一年级 【教材】 粤教版高中物理教材选修 1 第四章第一节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石,它是整个物理中研 究物体力与运动之间关系的桥梁, 它破除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长达两千多年的错 误观点,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与世界观。牛顿第一定律还包含着力、惯性、参考 系等极富成果的科学概念而成为物理理论的支柱, 为力学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 础。
半身受到汽车大的作用而随车前
问题,并用这节课所
进,由于惯性的作用,我们上半身 学的惯性知识解析:
仍然宝石静止状态;反之,当汽车 为 什 么 同学们 在 日
刹车时,我们的身体会向前倾,这 常 的 乘 车过程 中 身
是因为乘客的下半身受到汽车的
体 会 向 前倾或 向 后
作用而随车减速,由于惯性的作
仰呢?
与需要注意的实验 设计实验
现象。
步骤,猜
把小球放到左边斜面的某一个高 度,放手后小球从斜面上滚下,越
3、引导学生设计实 验记录数据表
想实验现 象。
滚越快。到右边斜面时,由于减速 4、与学生一起讨论 3、设计实
的原因,小球越滚越慢,在没有摩 分析实验结果
验记录表
擦力的情况下, 小球到达左边的释 放高度;改变右边斜面的倾角,小 球要达到同样的高度, 要在斜面上 走更远的距离; 当右边斜面倾角为 零时,小球将一直滚下去永远达不 到左边释放的高度, 这个速度将保 持不变。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回顾历史:
伽利略: 伽利略理想实验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的维持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
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惯性定律)
3.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第状1态0 页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物体的固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围绕教学目标,先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
理 ,从物理走 向社
授课,并且展示课件
听讲 会,让学生应用知识
辅助教学: 惯性能解 当我们乘坐汽车的时候, 汽车启动 析 日 常 生活中 的 许 时,我们的身体会向后仰,这是因 多现象, 让我们一起
思考 回答
指 导实际的生 产生 活,以促进学生素质 的全面提高。
为汽车已经开始前进了, 我们的下 回 顾 上 课前所 提 的
利用课件, 带领学生 认知历史
穿越时空隧道, 去认 知历史上曾经对力
思考
与运动关系的两种
讨论
第 5页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不同观点, 让学生根 猜想与假
据生活经验对力与
设
运动的关系进行假
设与猜想 ,引出伽利
略的理想实验。 亚里士多德: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
原因。
伽利略: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外力维 持。
[实验探究 ]
鸡蛋入杯实验:水杯装着水,轻木
让 学 生 解析试 验 中 得到的结果。
用。
第 9页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块放在杯口上, 熟鸡蛋静止在木块 上,迅速敲击木块, 木块随之飞出, 但鸡蛋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要保 持静止的状态, 所以不会随木块飞 出而是掉落到杯子里面 去。
[布置作业 ]
引导启发: 大量
思考 物体 的惯 性 与什么因 素有 关?
5、引导学生总结实 验规律。 6、板书、多媒体展 示,总结伽利略理想 实验,明确实验结 论。
4、分析讨 论实验结 果 5、总结实 验规律 6 听教师 科学分
析。
第 7页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总结规律 ]
1.具体解析牛顿
听讲
1、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 伽利略以及笛卡尔等科学家的研 究成果, 建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的 第一条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 一 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总 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 说明: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 实验基础上, 进一步的科学推理得 到的非实验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任何 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这种性
听讲
用,我们上半身仍然保持原来的速 度前进。
2、引导学生操作鸡 蛋入杯的实验: 先介
思考
运用知识设计实验, 提 高学生的思 维能
绍 实 验 中所需 要 的 设计实验 力、动手操作能力。
器材,然后引导学生 实验操作
利 用 器 材设计 实 验
让 学生感受知 识对 解 决生活生产 中问
验证惯性定理。 最后 解析实验 题 所起到的重 要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 4页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
展示 flash 动画,并
观察
当你乘坐公交车的时候,是否 引 导 学 生 我 们 亲身体 验 到
时,你的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往后
的有趣现象: 为什么
仰,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你的身体 乘 车 的 时候我 们 身
第 11 页
2.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 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让学生理解力与运动的 关系,并能解析惯性现象。
3.教材内容安排: 先从阐述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出发,引出伽利略“理想 实验”的验证,接着引入牛顿第一定律,最后阐述惯性的概念并解析生活中的惯 性现象。
4.教材的特点: 第一,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实验探究;第二,重视物理知识
题:力与运动是否存在关系。然后重现历史,引出历史上对该问题的两种观点看,鼓 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接着进行伽利略理想实验,引出本节课的重点:牛顿 第一定律与惯性的教学。最后知识应用,利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各个环节联系 紧密,顺理成章,突出教学重点。各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也是恰到好处,例如通过诱导 式的提问启发学生,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与 推理,突破了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