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江中游水系河流特征年

长江中游水系河流特征年

长江中游水系河流特征_年_
长江中游水系河流特征
(2003年)
提要
本文为韩承荣统墓,喻学山主编的长江志水系篇的一部分,全文经过多次集体讨论修改补充后完成.内容包括
长江中游宜昌至湖口间的河湖水系的河流形态.水文特征和开发条件,对于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都阳湖和洞庭湖考证论
述其历史形成的演变.流域内各著名的大小支流皆列出河长.面积.坡降以及已发生过大洪水水位,可作为河流基本特征
描述的依据.
长江中游水系系指长江宜昌至湖口间的河湖水系,包括长江中游干流、洞庭湖、汉江、都阳湖水
系和其他分布两岸的湖群以及直接汇入长江的一些支流。

区间流域面积约68万km z。

下荆江裁弯后
干流河段长955km。

流域内除各支流上游为山丘区外,平原区面积占较大比重,因此是防洪重点地
区。

每年春季南方暖湿气流逐渐向北输送,区域南部4月甚至更早就开始进入汛期:6-7月梅雨雨
区广阔,雨量集中;7-8月上游洪水频发,中游干流汇集上游及中游各支流来水,常在这一时期出
现年最高水位,成为长江中游干流的主汛期;10月以后,汛期基本结束。

长江中游的年径流和洪水径流主要来自长江上游,其余主要来自洞庭湖、汉江、都阳湖三大支
流水系。

洞庭湖“四水”多年平均来水量约1700亿m3,为各支流首位。

都阳湖五河来水量约1470亿
m3,居第二位。

在一般情况下,长江洪水在流域内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中下游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各支
流汇集到干流的洪水先后错开,使中下游干流洪水历时较长而稳定。

如都阳湖水系及湘江洪水多发
生在4-6月;资水、沉水、澄水的洪水多发生在5-7月,而长江上游及汉江洪水大致是7-9月。

由于各地的降雨及来洪时间错开,一般年份不致造成灾害性洪水。

但如遇大气环流反常年份,洞庭、
都阳两湖雨季持续延后,宜昌以上及汉江洪水提前,遭遇组合即可发生如1931年、1954年以及1998
年全流域型大洪水。

长江中游地区是全流域湖泊最集中的地区,都阳湖和洞庭湖分别是全国最大和次大的淡水湖,
江汉湖群大小湖泊星罗棋布。

这些湖泊对洪水有一定调蓄作用,又有灌溉农田之利,因此中游地区
是国家主要粮、棉和水产品基地:成为鱼米之乡。

中游地区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有些矿产名冠国内外,如湖南锡矿山的锑矿、水口山的铅锌矿、
江西大余的钨矿等。

第一节中游干流河段
长江中游干流自宜昌至湖口全长955km,绝大部分在湖北省境内通过。

河流走向,宜昌至城陵
矶间为东南向,其间接纳清江和洞庭湖“四水”,水量大增。

城陵矶至武汉间,流向折为东北,其间

纳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后,水量约占全流域水量的80%以上。

武汉至湖口间流向又转为东南向,
到湖口承接都阳湖五河之水,总水量已占全流域的90%以上。

河段所经之地为冲积平原,两岸地势
低洼,大多有堤防控制,河宽多为800-1200m;河道坡降平缓,为0.044896o-0.0296o。

干流两岸平
原广囊,湖泊星罗棋布,河网纵横,常受外洪内涝的威胁。

一、河流形态
长江中游干流河段按其河道形态可分为四段,即宜昌至枝城,枝城至城陵矶,城陵矶至汉口和
汉口至湖口。

长江中游干流水系略图见图1-1-70
(一)宜昌至枝城段
长江干流自南津关出三峡,进入丘陵平原过渡带,江面展宽,江中有江心洲葛洲坝、西坝把长
江水流分为三股。

在葛洲坝于1988年建成长江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

兴建过程中,葛洲坝被
挖除。

西坝已成为宜昌市的工业区。

宜昌市区下首的胭脂坝,再次把长江分成两汉,主流在左汉。

胭脂坝长约3.5km,由卵石夹沙组成。

江水继续东南流至宜都市,有清江由南岸入汇,江中有潜洲
南阳债,从此河道成90。

左转弯,至白洋又右转90。

直至枝城。

本段长江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流。

从宜昌至枝城,全长60余km.
本河段两岸主要是侵蚀低山丘陵、河流阶地和河漫滩,组成不同的岸坡形态和结构。

侵蚀低山
丘陵是由白坚第三系碎屑岩层组成,山脊丘顶海拔约150-670m,一般是近岸低而远岸高,左岸低
而右岸高。

两岸阶地可分为六级,即高出长江中水位约l om(相对高度)的第一级阶地至高出中水
位130-150m(相对高度)的第六级阶地。

河段边滩不甚发育,间断分布,多为溪口边滩和凸岸边
滩两种类型,主要由砾卵石和中细砂组成。

在宜昌附近的江面宽,中水位时为800-1600m。

古老背附近最窄,平滩江面仅约800m。

河床
纵剖面因处于山区性河道与平原性河道之间的过渡段,仍有较大起伏,平均河底海拔约为30m。


汉平均河底海拔为16.3 ^23.4m。

河段的横断面,在南津关附近为典型的峡谷河道断面。

至宜昌市附
近左岸为近代阶地,右岸为基岩陡坡,河床断面为发育不全的“V',形。

在宜都附近断面系宽浅河段的
横断面。

在孙家河一带断面系“W”形,至梅子溪、枝城附近断面为偏“V',形,具有平原弯道断面的特
征。

(二)枝城至城陵矾段
长江枝城至城陵矶河段通称荆江。

长江出枝城后由东南流向转成东北流向。

在陈二口,江中形成百
里洲,南岸有松滋口分流长江水入洞庭湖,至杨家脑又向东南流,在太平口又有虎渡河分流入洞庭
湖。

至沙市附近有沮漳河入汇。

自此长江转向南流经公安县,及至藕
池口再有藕池河分流入洞庭湖。

自枝城至藕池口,称上荆江,长约172km,河槽平均宽度1300-1500m,为微弯分汉型河道,弯曲
系数1.70。

自藕池口至城陵矶称下荆江,属蜿蜒型河道,长约175km,平均宽度约1000m,河道平
面摆动较大,近200多年来整个河段摆幅达30km P弯曲系数为2.83。

至监利县又转向东南流直至城
陵矶,有洞庭湖水系入汇,流量大增。



圈留睽关埃十装任曰︸半
卜。

1。

1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