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文档:专题2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规范练)Word版含解析

2020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文档:专题2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规范练)Word版含解析

测能提速规范练(二)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 (2017山西五校联考)下图是中国古代农耕壁画。

此图可以反映当时()A .曲辕犁在北方推广B .精耕细作农业的特点C.农业产量大大提高 D •集体耕作方式的优化解析:题干图中信息并未提到地理位置,也看不出铁犁的形态,因而无法判断其是北方并使用曲辕犁,故A项错误;题干中可以看出铁犁牛耕的场景,符合精耕细作农业的特点,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农业的产量,故C项错误;题干中展示出了铁犁牛耕,说明其反映的是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与井田制下的集体耕作不同,故D项错误。

答案:B2. (2017苏州调研)“其车之制,除压栏木及列槛椿外,车身用板作槽,长可二丈,阔则不等,或四寸至七寸;高约一尺。

槽中架行道板一条,随槽阔狭,比槽板两头俱短一尺,用置大、小轮轴。

同行道板上下通周,以龙骨板系其在上。

大轴两边各带拐木四茎,置于岸上木架之间,人凭架上踏动拐木,则龙骨板随转,循环行板刮水上岸,……”材料所述工具()A •两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B .标志着古代水利设施的完善C.开启了农具自动化先河D •是农业灌溉机械的重大改进解析: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灌溉工具一一翻车,该工具是由东汉末年的毕岚发明并由曹魏的马钧予以改进的,“两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这明显不符合历史事实,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的水利设施总是在不断完善和进步的,翻车的发明也不可能使这一过程达到完善和终结,故B项错误;“开启了农具自动化先河”,翻车使用的仍然是人力而非自动化,故C项错误;翻车是对西周以来的灌溉工具如桔槔和辘轳等重大调整和改善,故D 项正确。

答案:D3. (2017威海质检)下表为“ 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

该统计表反映了()A •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B .人地矛盾相对比较突出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D. 清朝租佃关系的产生解析: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农村雇工案件多,说明农民多没有土地,反映人地矛盾相对比较突出,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手工工场,受雇人有人身自由,而农村租佃关系下农民没有人身自由,并且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租佃关系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B4•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

” 该措施()A .阻碍了经济发展B .促进手工产品规范统一C.动摇了农本观念 D .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解析:“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实际上是手工业标准化生产的法律要求,有利于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这种规定促进了手工产品规范统一,故B项正确;农本思想贯穿我国封建社会的始终,关于手工产品规范的法律与农本观念无关,故C项错误;《工律》规定旨在统一规范,并无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之意,故D项错误。

答案:B5. 浙江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名人辈出。

下列诗句,与浙江无直接关联的是()A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C.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D .龙泉兄弟知名久,甄土新裁总后尘解析:越窑位于浙江省,唐朝是越窑工艺最精湛时期,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白碗”是指邢窑的白瓷,邢窑位于河北邢台市,是中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是陆游的诗句,陆游是浙江绍兴人,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龙泉兄弟知名久”龙泉是指浙江省丽水市,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B6. (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明代浙江杭州百货所聚,湖州的丝,嘉兴的绢,绍兴的茶酒,处州的瓷器,温州的漆器,金华的火腿等,“皆以地得名”。

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A .专业性的生产区域较为普遍B .区域间长途贸易发展艰难C.区域贸易重视地方保护主义D .手工业区域分布相对平衡解析:据材料中“湖州的丝、嘉兴的绢、绍兴的茶酒”等等,能看出地域特色,故A 项正确;明代区域间长途贸易的发展较快,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地方保护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地名均是浙江省,不能说明手工业区域分布相对平衡,故D项错误。

答案:A7. 元鼎四年(前113年),武帝接受大农丞(九卿属官)桑弘羊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将五铢钱的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建立皇家铸币厂。

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A .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B .掠夺富商大贾的钱财C.强化市场的统一管理 D .用内臣削弱外朝相权解析:材料中强调“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是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并不是掠夺富商大贾的钱财,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强化对货币的管理不能等同于市场的统一管理,而且加强货币的管理是手段,为其政治目的服务,故C项错误;材料中接受大农丞(九卿属官)桑弘羊建议,九卿属于外朝,故D项错误。

答案:A8.(2017保定、唐山摸底)下图为《南宋市担婴戏图》,反映的重要信息是()A .草市深受百姓欢迎B .坊市界限已被打破C.朝廷对市禁的开放 D .区域长途贩运发达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草市是指在离城市较远、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集市,跟题目中的“市”无关,故A项错误;北宋实现了坊市界限的打破,但题目中并未出现坊、市,故B项错误;根据图片,儿童嬉戏与商贩并存,表示朝廷对市禁的开放,故C项正确;区域长途贩运发达是在明朝,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9. (2017皖南八校联考)据载,山东济宁清初开始种植烟草,道光年间济宁“环城四五里皆种烟草……大约膏腴皆为烟所占,而五谷反为瘠土。

”山东寿光等地亦“转相慕效”,“不数年而乡村遍植,负贩者往来如织。

”这反映出当时山东()A •深受列强贩卖烟土的毒害B •手工卷烟技术领先于全国C.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解体D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解析:材料反映山东地区广种烟草,与列强贩卖烟土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山东地区烟草种植状况,与手工卷烟技术无关,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与材料“清初”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负贩者往来如织”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故D项正确。

答案:D10.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上书汉宣帝“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增其价而籴,谷贵时减价而粜,名曰常平仓”。

有关这一制度的评价()A .运用价值规律来调节粮价,政府重商意识浓厚B .限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利益C. 避免“谷贱伤农”,亦能防止“谷贵伤民”D. 目的在于控制市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解析:政府重商意识浓厚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材料未说土地兼并,故B项错误;材料原文是“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其价而粜,以赡贫民, 名曰常平仓。

”意思是政府下令边郡地方设立粮仓,粮食便宜时政府高价回收,以免谷贱伤农,粮食贵的时候减价卖出,以免谷贵伤民,故C项正确;对平抑粮食市场和巩固封建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还对边疆的粮食储备产生有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故D项错误。

答案:C11. (2017黄石调研)冯天瑜等在《中华文化史》中指出,“列朝帝王都耕籍田、祀社稷、祷求雨、下劝农令,以‘帝亲耕,后亲蚕’之类的仪式和奖励农事的政令鼓舞天下农夫勤于耕作。

”作者在此说明的是统治者( )A. 巩固统治的经济措施B. 安抚民心的政治作秀C. 专制主义的愚民政策D.以农为本的治国之道解析:材料体现封建统治者通过各种仪式和政令,鼓励“天下农夫勤于耕作”,不是巩固统治的经济措施,故A项错误;封建统治者的各种仪式和政令,带有迷信色彩,不是政治作秀,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封建统治者通过各种仪式和政令,涉及经济领域,不是政治措施,故C项错,说误;封建统治者通过各种仪式和政令,鼓励“天下农夫勤于耕作明重视农业,故D项正确。

答案:D12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

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

……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

”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主要说明()A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C. “闭关锁国”政策松动D •清王朝被动融入了世界市场解析:根据材料“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所描述的背景是新航路开辟所无法达到的,故A项错误;材料“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的体现,故B项正确;十三行是“闭关锁国”政策下唯一对外开放的场所,故C项错误;十三行的繁荣是“闭关锁国” 政策的结果,故D项错误。

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 (25分)社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潘岳《中国发展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与难逢的机遇》材料二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

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

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佣制度。

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材料三康乾盛世就有如千年古国的回光返照,康乾之后,朝代的中国江河日下,一日千里,逝者如斯。

--- 梁泉《我们只有一个中国》⑴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

(8分)⑵据材料二,分析“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0分)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观点。

(7分)解析:第(1)问“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涵盖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变化。

结合所学,逐一阐述即可。

第(2)问提取材料二有效信息“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雇佣制度”“商业革命”解答。

第(3)问从材料三“康乾盛世就有如千年古国的回光返照”“江河日下,一日千里”,提取观点,加以论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答案:(1)说明:铁器广泛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小农经济逐步确立;分封制崩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百家争鸣,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