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1 文化与社会【基础达标测试】(总分100分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叉子,原来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经过多个世纪的改进,最后用来进餐,西方人终于改变了用手抓食物吃的落后习惯,从而形成了西方人独有的饮食文化,由此可见()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人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受者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④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文化印记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A考点:文化的特点2.中国人喜欢喝茶,并衍生出特有的“茶文化”。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
这说明()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②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青年学生都要主动接受“茶文化”的熏陶④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中国人喜欢喝茶,并衍生出特有的“茶文化”。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
这说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①④正确且适合题意;文化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应是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说法错误;③说法太绝对;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3.箱储卷轴心常逸,腹有诗书气自华。
让终身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追求知识成为一种潮流,让开卷阅读成为一种时尚,共建共享书香弥漫的美好生活。
开展全民阅读,主要是基于()A.人往往在无形和被动中接受文化熏陶B.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C.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答案】B考点:文化的传播4.“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
这说明()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错误,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故排除。
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一带一路将促进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故入选。
C选项观点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而不是文化决定经济政治,故排除。
D选项观点错误,文化并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故排除。
考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5.2015年2月28日,由央视前著名主持人、记者柴静自费拍摄的聚焦雾霾及空气污染的深度纪录片《穹顶之下》在网络上热播,此片不仅引发了网友的评论热潮,掀起了一场指尖上的传播风暴,更使各种品牌空气净化器产品再度热销。
这表明()A.大众传媒已成为当今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C.消费心理对人的消费行为有决定性的作用D.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答案】B考点: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6.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我国各级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也显著增强。
近年来的历次人代会上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不仅数量明显增多,而且质量也在提高,他们出席人大会议再也不只是拍拍手、握握手、举举手了。
这说明()A.文化是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B.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C.发展民主政治有赖于文化素养的提升D.文化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进步,个人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我国各级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而显著增强,说明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文化素养的提升,C说法正确;ABD 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7.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这些地区可以优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和优势文化产业。
这是因为()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C.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D.文化能促进社会发展【答案】B考点: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8.每一个年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每一个语言都承载着一个时代群体的集体记忆。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流行语,浓缩了我国政策的变迁和百姓生活的喜怒哀乐,它们或转瞬即逝,或经久流传,或潜入到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肌理,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体征”。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A.文化是时代生活在物质上的反映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C.文化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迁D.文化在自身的传承中得以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语言属于文化的范畴,每一个年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每一个语言都承载着一个时代群体的集体记忆,这说明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时代生活在物质上的反映,A适合题意;B、C、D本身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
考点: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9.月亮在天文学家眼中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会借景抒情,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见月吟诗是一种文化活动②游子眼中的月亮是一种文化现象③文化素养高低通过文化活动呈现出来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10.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清明龙井时茶中佳品。
“清明龙井”结合节气和季节,茶农和品茶者在实践中发现的一类茶。
该茶泡在杯中,入口醇香,芽叶色绿,好比出水芙蓉,栩栩如生。
这表明(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有文化,并没有涉及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故排除。
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茶文化在实践中发现并得到人们的享受,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故排除。
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文化与人的关系,并没有涉及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故排除。
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并没有涉及实践受文化影响,故排除。
考点:文化的特点11.继“光棍节”之后,天猫又经过包装塑造之后打造出“男人节”,目的是利用各种节日促进销售额的增加。
这说明( )A.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经济促进文化的发展D.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光棍节和男人节并不是民族节日,故排除。
B 符合题意入选,通过塑造男人节促进销售额的增加,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 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文化对经济的影响,而不是强调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故排除。
考点: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12.美国著名学者马克斯·韦伯在其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中国没有产生资本主义,是因为中国缺乏新教伦理所包含的资本主义精神。
该观点强调了( )A.文化都具有意识形态性质B.文化对个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C.文化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D.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
13.研究表明,中国电子阅读器市场到2015年的总出货量有望达到246万台的水平,同时销售额将突破3.2亿美元。
巨大的产业蛋糕给电子书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这体现了 ( ) A.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B.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D.为经济发展服务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巨大的产业蛋糕给电子书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强调了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的重大作用,C观点正确并符合题意;A强调的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文化事业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材料不能够说明我国的文化产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也不符合我国现实排除 B;;我国文化建设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故D观点错误。
答案选择C。
考点:文化的作用。
14.中央财政一次性投入的4480万元近日已全额下拨,用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辽宁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修缮,准备在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投用,警示国人勿忘国耻。
这表明()A.文化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B.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C.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答案】C考点:文化的特点15.短信文化的发展为移动通信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使移动增值业务产业链各环节不断延伸,这说明()A.经济决定文化B.文化反映经济C.文化决定经济D.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C错误;短信文化的发展为移动通信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使移动增值业务产业链各环节不断延伸体现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答案为D考点:本题考查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16.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社会失业加剧,世界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周期,一些国家出现了政治动荡。
中国也出现了以产能过剩、经济放缓、结构调整为标志的新常态,给政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在此背景下,文化产业凭借独特的产业价值链、快速的成长方式及广泛的渗透力、影响力和辐射力,不仅成为全球经济和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也构成我国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动力。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文化、经济、政治关系的理解。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在金融危机、政治动荡的背景下,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国力提升的新亮点和重要动力,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②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为经济服务。
金融危机引起政治动荡,经济新常态给政府提出新的课题和挑战,体现了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考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7.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
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
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
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
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