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班幼儿案例分析:中班语言活动:小熊的尾巴

中班幼儿案例分析:中班语言活动:小熊的尾巴

中班幼儿案例分析:中班语言活动:小熊的尾巴
背景:
小动物的尾巴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并且能激起幼儿的兴趣,比如猴子的尾巴什么样的有什么本领,孩子们都能联想到它的长尾巴能挂在树上;当说到松鼠的尾巴时孩子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我选择了尾巴这样一条主线,讲述了小熊从一开始地羡慕别人的尾巴到后面的喜欢上自己的尾巴。

分析和反思:
在活动的开始之初,我以看图猜尾巴导入,较好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为下文小熊尾巴的出现做了铺垫,继而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并没有按照语言课的惯常思维讲一个完整地故事开始,而是以看图片,问问题,猜想,一步一步地跟着内容走,孩子的思维也随着图片以及情节的发展而在不断发展,开拓,在课堂中,更多地是幼儿的想法的表达,我只是做了一个搬运工,适当地进行引导,秉承着孩子在前,老师在后,营造着一个良好的氛围。

孩子在思考中,渐渐地体会着小熊的心情,知道其他人尾巴的作用,并且到了最后也能明白自己的东西是最好的。

不过纵观整节课结合教育目标来看,孩子们在学习句型时,我没有过多地强调,反而把语言技能放在了尾巴操上面,一来尾巴操对于幼儿兴趣浓厚,二来尾巴操比较押韵,孩子喜欢模仿学习。

从而在课的末尾来看,反而对固定句型掌握地不是很理想。

在上完课之后,反过头来看引入环节,我是以猴子,松鼠尾巴来引出,而在故事中的动物是蛇、猪、狐狸的尾巴,所以出于对之后内容的铺垫,我在导入环节的过程中,可以直接以蛇、猪、狐狸的尾巴来导入,这样给孩子更多地记忆。

策略:
经过此次活动,我也明白了在语言课中,核心地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能积极地思考,会主动地运用逻辑思维来思考问题,方法,开拓思维,而不是一味地灌输思想,限制孩子思维的发展。

时刻秉承着孩子在前,老师在后的思想开展一切教学活动。

2015.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