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口崩片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与世界热销相比,我国口崩片市场却不尽人意,其原因是,在当前的国情之下,比传统剂型高出几倍的价格阻碍了口崩片的销路,故推广尚需时日。
自法国爱的发(Ethpharm)公司上市了口崩片(Orally Distegrating Tablets,ODT)FlashTab后,至今这一新剂型在国际医药市场上已呈燎原之势。
全球迄今已上市的口崩片新产品估计至少有80~90个品种,即将上市的口崩片新品还有数百种之多。
2006年全球口崩片市场已达20亿美元,去年估计已超过30亿美元,发展势头十分惊人。
十年方成名口崩片这一新剂型最早由西方研究人员在1986年研制成功,但此后该剂型并未在国际医药市场上掀起很大波澜。
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爱的发公司又开发出一只名为FlashTab(当时我国学者将其名为“速崩片”,国外称之为口崩片)、能在口腔里迅速崩解的新剂型,口崩片这一剂型方才引起世人的注意。
此时,离世界上第一只口崩片Zydis的上市时间已过去了整整10年。
口崩片是指一种放在舌面上30秒钟内即能自动崩解成无数微粒且口感香甜的新型药物制剂。
由于它崩解速度快、吸收迅速,且服药后无需喝水,故非常适合一些特殊病人(如精神病、老年痴呆症和癫痫病人等)和老人、孩子服用。
据报道,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口崩片已越来越成为国外病人的首选制剂。
据一家国际咨询公司对欧美病人的一项大规模调查结果显示:西方国家80%的病人倾向于选择使用口崩片,不少病人在服用了口崩片后表示,今后再也不想服用其他片剂了。
由此可见,口崩片在西方病人中有着良好的口碑。
由于近年来口崩片在病人中大受欢迎,西方各制药公司均在积极开发口崩片新剂型,这一剂型改革也让一些“过气”明星产品重获青春。
如一些专利到期的“重磅炸弹”,如抗溃疡药兰索拉唑、抗组胺药氯雷他定、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抗哮喘药沙丁胺醇和布洛芬、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解热镇痛老药经开发成口崩片后,市场销量直线上升。
西方药学研究人员认为,不仅普通固体药物适合加工成口崩片,就连疫苗类注射剂如破伤风疫苗、狂犬病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和百白破疫苗等,同样能加工成口崩片,这在技术上已无障碍。
一旦无需注射的口崩片型疫苗上市,将更便于人们使用和普及。
有消息称,美国著名的药物新剂型开发公司ALZA Co不久前宣布,已开发出可预防“枯草热”——一种过敏性疾病的新型疫苗口崩片,并于日前向美国FDA提交了新药申请。
据报道,仅美国,每年申请上市的口崩片新产品就有数十只,加上欧洲各地的口崩片新产品,估计全球每年约有上百只口崩片在研制中。
国内应用受制于价格尽管口崩片在西方已有20多年的上市史,并属于技术成熟产品,但毋容讳言,口崩片在我国仍属于相对较新的“舶来品”。
2002年,一家在国内并不有名的制药企业——重庆康刻尔药业第一个尝试吃“螃蟹”,率先发起研制口崩片的挑战。
经奋力攻关,2004年,康刻尔公司终于成功研制成国内第一只口崩片——治疗哮喘病的硫酸沙丁胺醇口崩片,并顺利获得国家新药批文。
2005年,该公司的第2只新产品——盐酸氨溴索口崩片也顺利通过新药审查并拿到生产批文。
据悉,康刻尔公司至今总共拿到16只口崩片的药品批文,是国内生产口崩片品种最多的公司。
据悉,到2006年底,国家有关部门共计受理了529只口崩片的报批申请,但正式获生产批文的不过区区的23只,重庆康刻尔公司占了其中的2/3,成为国内研制口崩片的“领头羊”。
目前,我国公司自行研制的口崩片不仅有大量化学药,也有不少是中药复方制剂或中药提取物制剂,这正是我国与外国药企最大的不同之处。
从我国开发成功第一只口崩片至今,国内已有100多家制药企业在研制开发口崩片。
可以认为,口崩片在国内已形成一种开发大潮,但市场接受程度又怎么样呢?令人沮丧的是,与发达国家红红火火的口崩片销售市场不一样,我国广大民众对口崩片这一全新剂型的接受度还不高。
这并非因为口崩片的口感不好或效果不佳,而是其高价阻碍了它的市场销路。
因为已上市的口崩片其价格平均为普通片剂的2~3倍。
根本在于医保口崩片的高价最终吓退了国内不少患者。
因为按我国目前情况而言,医疗保险尚不能覆盖所有的城乡居民(尤其占我国总人口75%以上的农村居民),很多病人必须自掏腰包。
而相对来看,西方绝大多数国家均实行全民医保,看病吃药无需付费,故口崩片即使价格贵一点也无大碍。
从中分析,口崩片在国内市场受到冷遇也就不奇怪了。
这一现象在国内市场已有不少先例。
最典型的就有长效二甲双胍在国内市场遭遇“滑铁卢”的个案。
为了改善糖尿病人用药的依从性,有企业研发出长效二甲长双胍。
新上市的长效二甲双胍每天只需服用1片,比二甲双胍普通片每天需服用3~4次要省事得多,但长效二甲双胍片的价格却高于普通片的近10倍,故长效二甲双胍片上市后受到市场的冷落,绝大多数病人至今仍选择购买价格低廉的二甲双胍普通片。
所以,有国内市场分析师认为,在一个多数民众必须自费买药的国家里,药品价格是决定其销量的一大因素(方便服用和口感因素等反而退居其次)。
那么,是否就能作出预言:口崩片在中国会重蹈长效二甲双胍片的覆辙?据可靠消息,目前康刻尔药业的日子艰难,该公司之前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但其口崩片的年销售额合计也只不过是每年1亿元人民币左右,还不及步长集团的脑心通销售额的1/10。
这样看来,在短期内,口崩片这种新剂型在我国似乎不大可能会像西方国家那样飞速增长。
这根本原因是国家的医疗保障体系情况的不同,加上我国人民中低收入人群毕竟占绝大多数这一基本事实,这种局面在今后几年内不会有所改变。
就连人均国民收入远高于我国的日本,其口崩片销量也不尽如人意就很能说明问题。
另据了解,我国虽已有几十只口崩片获准上市,但实际上投产口崩片的厂家并不多,大多数是拿着口崩片生产批文在观望,他们并不急于生产,而是将其作为一只备用产品贮备起来。
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谁能首家不惜投入巨额资金的广告费作市场推广了。
一旦国内市场上口崩片形成气候,相信很多厂家将立刻跟风投产口崩片新产品。
虽然我国口崩片尚未形成大市场格局,但笔者相信,口崩片这一全新剂型今后几年完全有可能成为国内市场的畅销产品。
这除了口崩片拥有其他口服制剂无可比拟的优点外,国外口崩片研制又有新动向:各公司均在大力开发抗高血压药物的口崩片新剂型,外国药企已开发上市了缬沙坦、马来酸依那普利和可乐定等新老降压药在内的多只口崩片新产品。
高血压是一大常见病种,故方便携带和服用的抗高血压口崩片上市后,肯定能受到发达国家高血压病人的欢迎。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逐年增长和全民医保的逐步推开,我国口崩片新剂型终将打开市场销路,其国内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链接我国已上市的口崩片据了解,我国自主开发的已上市或即将在今明两年内上市的口崩片产品主要有:【化学药】:盐酸格拉司琼、盐酸雷莫司琼、阿奇霉素、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布洛芬、盐酸氨溴索、聚维酮碘、盐酸右旋沙丁胺醇、硝酸甘油、美芬他定、非那雄胺、氯氮平、奋乃静、枸橼酸他莫昔芬、琥乙红霉素、利巴韦林、来曲唑、醋酸甲地孕酮、奥曲肽、替米沙坦、利培酮、马来酸依索拉定、阿立派唑、盐酸吡格列酮、苯磺酸氨氯地平、沙丁胺醇、亚叶酸钙、洛索芬钠、卡维地洛、灭吐灵(甲氧氯普胺)、噻曲司特、消旋卡多曲、盐酸多奈派齐、吡罗昔康、罗红霉素、盐酸西替利嗪等。
【中药制剂】:苏冰、豆腐果苷、断血流总苷、灯盏花素、颠茄、黄杨宁、三金等。
国外上市口腔崩解片剂概括分析从美国、英国以及瑞典上市的口腔崩解片剂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加以注意:1、主药中既有水溶性药物也有难溶性药物,由此可看出,虽然部分中文文献从主药的溶解性角度将该类剂型分类为口腔速崩片和口腔速溶片,但在国外并未加以细分,而是统称为“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或“Rapidly disintegratingtablets”(FDA已单独确定了Orally disintegratingtablets剂型),因此,按此剂型申报新药有一定依据,剂型可直接翻译为“口腔崩解片”。
2、本类制剂的商品名一般均在其普通片剂的商品名后添加一显示本品口腔崩解特性的词缀。
而普通片剂从适应症来看涵盖了过敏、消化、精神神经、心血管、肌松药、肿瘤止吐药等方面,由此可知,本类制剂并非针对某些特定适应症而研发(可能仅对于吞水即呕的癌症化疗病人而言具一定的服用优势),而仅作为普通制剂的部分补充,其重点突出在该类制剂可在无水的条件下(或仅有少量水存在)于口腔中快速崩解,随吞咽动作入消化道,在口腔内应无粘膜吸收,体内行为应与普通片剂一致。
3、由于本类制剂无需以水送服,为达到较好的崩解效果,一般要求主药含量要小,总片重也应较小。
从FDA批准产品的规格上可得到证实。
因此本类制剂在主成分的选择范围相对较窄。
4、该类制剂处方中基本采用了明胶、甘露醇和矫味剂,另加以部分其他辅料。
另查阅相关文献中也可见明胶、甘露醇、矫味剂等为该类制剂首选辅料,因此在研发该类制剂时,处方首要应考虑以上辅料。
5、FDA上市产品中,制剂工艺基本采取了两种方法:冷冻干燥法(Zydis 法)和直接压片法(Orasolv法)。
其中Zydis法与普通的冻干方法,例如粉针冻干工艺不同,主要是将主药和辅料定量分装在一定模具中,冻干去水,制得高孔隙率的固体制剂。
该法为英国R.P.Scherer公司专利,各制药公司采取委托加工的方式由Scherer 公司进行口腔崩解片制备;而Orasolv法亦是采取先以明胶、微晶纤维素包裹主药成小颗粒掩味,加入较多量的甘露醇,另加入少量泡腾剂、崩解剂、矫味剂以及润滑剂,以较小压力直接压片而成。
Cima公司拥有该项专利工艺,各制药公司也是采用委托加工的方式由Cima公司进行加工。
目前以上两种方法是比较成熟的口腔崩解片制备方法,但均有其特殊性,对工艺条件和设备要求比较高。
在国内研发此类制剂的过程中,如仿照上述两种工艺应考虑到专利侵权问题,如另行开发其他工艺则需考虑新工艺的可行性。
6、该类制剂与普通制剂相区别最主要的质控指标为崩解度和溶出度:崩解度检查文献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志愿者口服试验法和药典崩解度检查方法改进法。
志愿者口服试验法以服药后的主观感觉为依据,无粗糙沙砾感即为崩解完全;而崩解度检查方法改进法采用不加振摇的崩解度测定法,片剂全部通过10目筛即为崩解完全。
在研发时可根据以上方法进行改进后建立专属性更强的崩解度检查法。
溶出度检查则一般采取各国通用药典所收载的普通片剂的溶出度检查方法进行。
由于本类制剂要求在体内行为与普通片剂一致,故采用普通片的溶出度检查方法尚属可行。
7、目前国际上因其携带、服用方便而对这一剂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FDA也审批了数个此类剂型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