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射防护(医院放射科)

放射防护(医院放射科)


图10-1
帽沿下有遮挡网的带帽式防护面罩 图10-2
基底是有机玻璃的微波防护面罩
3. 医疗卫生措施

就业前健康检查
目的是使某些不适合从事微波作业的人员避免遭受微 波辐射的危害。 具有以下情况的人员不宜从事微波作业:
有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和严重神经衰弱患者; 有明显的精神病、癔病或癫痫病史者; 有严重心理障碍者; 有心脏或血管明显器质性病变者; 有血液系统或造血功能障碍者;
公众照射
1.剂量限值 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 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 a)年有效剂量,1mSv; b)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 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 量可提高到5mSv; c)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mSv;
1.时间防护:人体受到照射的累积剂量与受照时间成 正比,受照时间越长,吸收的剂量越多,对身体健 康的损害也越大。因此在不影响工作的原则下应尽 量减少工作人员的受照时间。 2.距离防护:照射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距离增 加一倍,照射量减少到原来的1/4,增大与辐射源的 距离可大幅度降低受照剂量。 3.屏蔽防护:根据物质可以吸收和减弱辐射的原理, 在放射源和人之间设置屏蔽物以减少射线照射,使 工作人员和公众受照剂量在国家规定限值以内。
电 离 辐 射 生 物 效 应 分
对象
躯体效应 (本人身上) 遗传效应 (后代身上)
近期效应
全身效应 局部效应
急性效应 慢性效应
时间
远期效应
随机效应
规律
非随机效应
医疗放射
放射性危害
随机效应 确定效应 效应的严重程度 与剂量大小有关 白内障 皮肤的良性损伤 造血障碍 生育能力减退 效应的发生几率 与剂量大小有关 辐射致癌 各种遗传危害
电离辐射相关因素:
1. 辐射类型 不同射线类型和能量产生的生物效应不同,
如α 粒子相对生物效应比X射线、γ 射线大。 2. 剂量率 高的剂量率比低的剂量率损伤效应明显。 3. 分次照射 分次越多,各照射的间隔越长,其生物效 应越小。 4. 照射部位 照射量和剂量率相同情况下,全身损伤以 腹部最严重,其次为盆腔、头部、胸部和四肢。 5. 照射面积 同样的剂量,受照面积越大,损伤越严重。 6. 照射方式 均匀照射大于不均匀照射。
L/O/G/O
医务人员放射防护
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健康教育科 2016
辐射的分类
电离辐射的危害
(一)分子结构的破坏 包括肽键电离、肽键断裂、巯基氧化、 二硫键还原、旁侧羟基被氧化等 (二)对合成的影响 有的被激活,有的被抑制,有的呈双相 交化,即先抑制而后增强。 (三)分解估计 值
照射的健康效应 器 官 吸收剂量/(Gy)
暂时性不育 恶 心 血细胞形成能力降低 可逆转的皮肤效应(例如早期发 红) 永久性不育 呕 吐 暂时性脱发 永久性不育 皮肤红斑
睾 丸
骨 髓
0.15 0.35 0.5 2
2.5-6 3 3-5 3.5 5-6
皮 肤
卵 巢 皮 肤 睾 丸 皮 肤
微波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
• 热效应 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 从而产生热量,使人体体温升高,产生生理功能 紊乱与病理变化等热效应。
• 非热效应 人体的器官和组织微弱的电磁场失调
• 累积效应 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也可 能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应引起警惕。
微波辐射的预防措施
• 一、保持距离。电视机的距离应为视屏 尺寸乘以6,与微波炉的距离应为2.5~3 米。
• 二、减少接触。经常使用电脑的人,每 工作一小时应休息一刻钟。
• 三、改善环境。注意空气流通,温度、 湿度应适中,家用电器最好不要摆放在 卧室里。 • 四、个体防护。微波发射站等专业者
• 五、少用手机。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
微波辐射的预防措施
• 六、对产生电磁污染的设施,可采用 屏蔽、反射或吸收电磁波的屏蔽物, 如铜、铝、钢板、高分子膜等。
没防护的意识
CT机房内同时安装DR机
受检者同时进入机房内
外科医生为 病人取异物 不做防护
主要的微波辐射源
• (1)电脑、电视、音响、微波炉、电 冰箱等家用电器; • (2)手机、传真机、通讯站等通讯设 备; • (3)高压电线以及电动机、电机设备 等; • (4)飞机、电气铁路等; • (5)广播、电视发射台、手机发射基 站、雷达系统等; • (6)电力产业的机房、卫星地面工作
环境因素
1. 温度 低温可使辐射 损伤减轻。 2. 氧 辐射效应随周围 介质中氧浓度的增加 而增加。 3. 化学物质 有辐射防 护剂和增敏剂。
职业照射
1.剂量限值 1.1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下 述限值: a)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 追溯平均),20mSv; b)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 c)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mSv; d)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mSv。 1.2 对于年龄为16岁~18岁接受涉及辐射照射就业培训的徒工 和年龄为16岁~18岁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使用放射源的学生, 应控制其职业照射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
• 七、加强锻炼与合理饮食。加强锻炼, 增强体质,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平 时多喝绿茶,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 B 的食物,如胡萝卜、海带、油菜、卷 心菜及动物肝脏等,也有利于调节人 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增加机体抵抗电
安全防护与医疗卫生措施
• 1.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 设备 • 设备必须符合标准要求,良好的接地装置。 – 降低工作带电磁辐射 • 操作人员应尽可能地远离辐射源;如遇输出功率很大 而又难以屏蔽的设备,必要时可使用自动控制或遥控装置 等。有一些特定地区 ,要设置警戒标志,以提醒无关人 员禁止入内,以减少不必要的危害。 – 建立定期检测制度
机体相关因素
1. 生物种系的敏感性 动物比植物敏感;温血动物比冷血动物敏感;高等动物比低等 动物敏感。 2. 个体的敏感性 胚胎最为敏感,幼年、少年、青年至成年敏感性依次降低,老 年人由于各种功能衰退,其放射敏感性又高于成年。 雄性较雌性敏感,机体的身体免疫力、内部环境因素等都对敏感性 有影响。 3. 不同组织器官与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 (1)高敏感组织 淋巴组织、胸腺组织、骨髓组织、胃肠上皮、胚 胎组织、性腺。 (2)中敏感组织 感觉器官(角膜、晶状体)、皮肤上皮等。
定期健康检查
目的 :
“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年限: 一般情况下1~2年检查一次。在高电磁场区或有 严重泄漏情况时,也可半年甚至3个月进行一次健康 检查 检查内容: 先进行内科、神经科、眼科检查。如心电图、脑 血流图、肝血流图、血常规、血小板等。内分泌像
防护知识的宣传
“预防为主” 电磁辐射这种污染物也和其他公害一样, 是可以预防的。只要采取科学的对策、技术与 方法,是完全可以减少、避免或消除其危害的。 普及基本知识 要使大家充分了解“源”、功率、频率, 电磁辐射的特点及污染、影响、对人体健康的
28
×
防护用品佩戴 不正确
防护用品佩戴 正确

CT检查时,受检者 专用铅防护围裙。
低剂量接触的健康影响
• 四川2009年全省共监测7871人,年人均有效剂 量为0.93mSv/a, 年有效剂量小于5 mSv/a的人 员占99.82%,有0.15%的人员超过20 mSv/a,有 0.03%的人员超过50 mSv/a国家标准规定放射工 作人员年剂量限值。 • 2012年深圳市共监测6 298人,检出个人剂量当量 在调查水平者26人,超出年限值者2人;人均年有效 剂量为0.08(0.03,0.18)mSv/a,年剂量5 mSv/a的 人员占99.56%。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内照射防护
近台操作的放射工作人员必须配置防护设施、 防护用品
受检者的防护
阴影屏蔽
接触屏蔽
2018/12/23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7
受检者的防护
除了对性腺进行屏蔽防护外,对其他器官也应尽量防 护,如:眼晶体、甲状腺等。 铅眼镜
2018/12/23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2.个人防护
• • • 微波的波长较短,穿防护服、戴防护帽等有 一定的防护效果,但高频作业者一般不适用个人 防护用品。 • 微波防护服 一般是用化学镀金属导电布做成的防护服。 也有用不锈钢丝编织布做成的防护服。 • 防护服头盔 是用特制的导电丝编织的电密封拉链作为 各部分的连接元件制成的。进入高强度微波辐
• • • •
• 防护眼镜

通常是采用镀铝膜玻璃制成普通眼镜,还有一种是微 波防护套镜,适合于戴眼镜的工作人员。
• 微波防护面罩

它是用屏散布或是有屏散作用的其他材料制成。 • 一种是带帽式防护面罩,在帽沿下有方型遮挡网, 它是大网眼织物上镀金属导电布做成的,不影响视 物,防护效果较好,比较实用。见图10-1 • 一种的基底是有机玻璃,在上面镀上能够导电的铝 膜或半导电的SnO2膜。这种面罩对微波的透射衰
长期低剂量照射对工作人员的健康
• • • • • 临床症状 失眠增加 神经衰弱 血象 白细胞 血小板降低 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增加 眼晶体混浊 与放射人员个人年剂量、累积剂量密切相 关
忽视的问题
• 放射场所设计不合理 与其他科室一体 距 离不够 • 非放射科医务人员 防护意识不强 • 小医院、门诊部 放射科不规范 • 受检者的保护未重视 • 体检 胸透 多次重复 多人进入检查室 • 医疗检查 重复 非必要
电磁辐射的管理重点
影响电磁辐射不断增加的原因的五大系统:
广播电视系统:发射设备增多、功率加大。
通信系统:设备迅速增多和普及,使用频繁。
工业、科研、医疗卫生系统:设备增加。
电力系统:高压输出线、送变电站等发展飞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