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50 分。
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A •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B .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C.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D .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2.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2008年6月12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北京钓鱼台5 号楼紧紧握手,两会领导人直接启动了双方中断九年多的商谈。
②2008 年5 月12 日,四川汶川发生8.0 级大地震③晨练、下棋、唱歌、扭秧歌等社区活动④某校为迎接高考的到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共铸诚信”征文活动⑤书法协会、美术协会、读书俱乐部等社团活动⑥2008 年6 月17 日至18 日,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举行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③④⑤ D .②③⑥3.文化的形式丰富多彩,下列属于文化的是()①思想②道德③教育④艺术⑤法规⑥制度⑦信念⑧“超级女生”A .①②③⑤B .②③④⑥C. ②③④⑥⑦⑧ D .①②③④⑦⑧4.自2001 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 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
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A .①②③B .①②④C.①③④ D .②③④5.近年来,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年产值近600 亿英镑,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每年的出口额达80 亿英镑,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材料说明()A .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中心环节B •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C.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D •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6. 2008 年6 月20 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共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振兴的精神源泉。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才能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进我们的伟大事业,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上述论断符合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和谐的、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③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④我们的共同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A .①②③B .①②④C.①③④ D .②③④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采用了典型的中国艺术表现形式,它集中国特有的汉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
回答7〜9题。
7. 下列关于书法篆刻艺术的表述中,正确的是,中国的书法篆刻艺术()①是由古代帝王创造出来的②受中国文字和书写工具的影响③是受神的旨意创造出来的④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A .①②B .①③C.②④ D .③④8.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北京奥运会会徽“直接明确地传达着在中国人民和文化中世代①相对于经济、 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③指科学知识或受教育的程度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11. 2008年 6 月 14日是我国的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其主题是 “人人保护,人人关心, 全民共享 ”。
这一主题表明 ( )A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B •文化和谐了,社会也就和谐了C .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D •文化决定社会的发展2008年 4 月 26日是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祥云”在中华世纪坛正式公布一周年。
回答 12— 13 题。
12.北京奥运会的火炬设计,强烈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交融。
由此可见 ( )A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B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C .文化就是人们创造的具体物质产品D •文化是体育活动的派生物和附属品13. 为了给火炬提供可靠的燃烧系统,航天科工集团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为奥运圣火贡献了一颗可靠的“芯”。
这说明 ( ) A •文化的力量专指文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传承的无与伦比之美和宏大的精神力量” ①市场经济越发达,精神力量越不重要 步 ③精神力量可以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 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A .①② B .②③ 9. 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基础。
民族素质的形成A •离不开社会实践B . 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C .也可以是天生的D .家庭教育最重要10. 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指出, 要建设和谐文化,化”是 。
关于精神力量,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②调动积极的精神力量,会有力地推动社会进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使中国人民保持C .②④D .①④) 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这里的“文()②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B •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C. 一个民族物质上富有了,精神上也就富有了D •文化的力量通过社会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14. 人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 •社会科学素养B .自然科学素养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D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15. 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每一个人。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从人的发展看()A •一定的文化给予经济和政治重大的影响和作用B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C. 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D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16.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实现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④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A .①②③B .①②④C.②④ D .①③④17.今天我们必须重视发展先进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这是因为优秀文化()①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④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 .①②③B .①②④C.②③④ D .③④18.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对文化活动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这表明()①社会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实现了社会发展③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④人越全面发展,就越能创造出更多的物质文化财富A .①②B .③④C.①③ D .②④19. 文化产业是2l 世纪的朝阳产业,就全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到GDP的约I/5。
这说明()①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②文化力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③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④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A .①②B .①③C.②④ D .②③20. 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访问大陆期间率家人以中华民族传统祭奠方式拜祭了祖母。
在曾祖父的墓地结束祭拜仪式时,从墓地上捧起一杯黄土包进白手绢中,他说“这是故乡的黄土,我要带回台湾”。
上述事实告诉我们()①共同的民族感情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牢固纽带,是任何力量割不断的②两岸之间的差异在逐渐缩小,统一是历史的必然③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都是不得人心的④“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①③④ D .②③④21. 中国人见面抱拳作揖,泰国人见面行“合十礼”,西方人见面拥抱。
这体现了()A .文化对认识活动的影响B .文化对思维方式的影响C .文化对交往方式的影响D .文化对价值观念的影响2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这句诗说明了文化()A •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 .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C.阻碍人们适应外地的文化D .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23. 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怀着回报社会的信念,放弃读公费研究生的机会,坚持在贵州支教,而且不要一分钱工资。
这表明()A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会对入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持久的影响B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决定着人的终身发展C.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D •人们在实践中一定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4. 抗战初期,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这说明()A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25. 在“八荣八耻” 教育中,北京某中学在圆明园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 、“使命与责任” 、“奥运与中国责任”、“航天精神与中国梦”等专题讨论,还为高三学生在这里举行成人仪式。
圆明园承载了国家和民族太多的屈辱,我们必须从废墟与耻辱中站起来!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去感悟,才能更深入人心。
材料表明()①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②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文化素质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④青年学生需要主动感悟文化的熏陶A .①②③B .②③④C.①②④ D .①③④第H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 小题,共计50分。
26.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自治区党委根据本地特点,提出了“小省区要办大文化”的思路,宁夏根据其“岩画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神秘而璀璨,边塞文化、大漠文化、黄河文化悠远而豪放”的优势和特点,发展带有民间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实施“百县千乡文化工程” 和“千里文明长廊工程”,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带动了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