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地理第九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复习教案

中考地理第九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复习教案

气候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教学重、难点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和我国温度带。

教学准备视频、地图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气候是构成自然环境的重要要素,那么反映气候的要素又有哪些?(换名话说,我们要说明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往往从哪些方面来描述)
——气温与降水
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纬度、海陆、地形
——纬度因素最重要
由于我国南北跨纬度广,造成我国南北存在温差,但还存在着冬夏差异
通过图2.12春节期间南北两个城市的节日景观来体会。

二、新授:气温
(一)我国冬夏气温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
1、阅读图2.13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
(1)在图中找出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2 )在图中读出漠河与海口的一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计算两地温差。

(3)在图中找到并用笔描出0度等温线(对照地图册P10~11页的地形图与一月平均气温图),对河流有什么影响?
(4)总结: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有何规律?
2、阅读图2.14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
(1)在图中找出漠河与海口的气温,计算漠河与海口的气温差,并与1月温差比较。

(2)全国大多数地方(青藏高原除外)夏季气温普遍达到多少度?
(3)找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处在哪里?为什么?
3、阅读课本32页的“阅读材料”结合地图找出:我国夏季气温最热的地方和冬季气温最冷
的地方,并分析原因
总结: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4、举例读“上海、广州、北京三城市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回答:
(1)写出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

A B C
(2)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二)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根据活动温的多少,我国可以划分为自北向南的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阅读32页图2.17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1)找出5个温度带和高原气候区的名称,记住他们的位置 。

(2) 找出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3)说说在不同的温度带内,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不同?
小组活动:讨论分析课本33页活动。

三、小结: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二)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四、反馈巩固
1、由于我国南北跨越广,我国南北存在温度差异。

2、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为: 温冷,南北温差。

3、一月气温分布图中的0℃等温线大致经过 至线。

4、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全国普遍。

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5、根据气温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我国共划分为自南向北的五个温度带 与。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2.夏季: 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
1.冬季:
气候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教学重、难点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教学准备降水量地图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学提纲
((1)海陆位置影响降水的多少,我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四类干湿地区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
【降水的地区(空间)分布】
读课本图2.18,
1、用红笔画出800MM等降水量线,此线大体与中国1月等温线一致。

2、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多在毫米以上,西北有大片地区年降水量在毫米以下。

3、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为。

4、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降水最少的是。

【降水的地区(时间)分布】
读图2.20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学生分析讨论)
【四类干湿地区】
1、干湿地区划分依据:。

2、读课本图P36图2.22
(1)做填充图册P17第五题
(2)写出下列地区所在干湿地区
的类型。

漠河:区,
南京:区,
北京: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区,
华北平原:区,
天山:区、此处降水为雨。

(3)干湿地区与植被类型。

森林生长在区,
森林草原在区,草原在区,干旱区只有。

(4)干湿地区与农业生产。

湿润区可以发展农业,半湿润区可以发展农业,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只可以发展业。

(5)干湿地区与人民主食。

南方湿润地区人们的主食是,北方半湿润地区人们的主食为。

(6)干湿地区与民居。

斜顶屋分布在区和区,平顶屋分布在区和区。

吐鲁番的葡萄干是在房里晾干的。

窑洞是地区的人们利用本地降水较少、黄土具有直立性的特点建造的民居,具有防寒保暖的优点。

三、当堂检测
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A 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B 由中部向东西两侧递减
C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 由东向西递减
2、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B 我国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C 我国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D 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下列城市年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序,正确的是()
A 北京、昆明、拉萨、乌鲁木齐
B 台北、武汉、乌鲁木齐、兰州
C 昆明、广州、呼和浩特、哈尔滨
D 广州、上海、拉萨、乌鲁木齐
4、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是()
A 台湾火烧寮
B 黑龙江漠河
C 吐鲁番盆地
D 西藏拉萨
5、我国北方半湿润区的农业类型为()
A、水田
B、旱地
C、畜牧业
D、渔业
6、既位于暖温带,又位于干旱区的盆地是()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7.我国水稻集中分布在()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青藏高原
D.西北地区
8、下列有关我们生活所在地南京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位于亚热带、湿润区
B、是水田农业区
C、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
D、传统民居为斜顶屋
气候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特点以及季风带来的利弊。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难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准备季风变化图,视频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本地南京的气候特点,也可让外地学生(黑龙江)说出他们当地的气候特点。

(比一比)要求学生读图2.24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图2.25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图来分析讨论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议一议)让学生阅读分析图2.24中国四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完成39页活动
(看一看)要求学生读“我国的季风区图与非季风区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中国干湿地区图”
(小组讨论)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至以什么山脉为界?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降水有什么不同?学生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后,教师再利用课件演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展示厦门市降水柱状图和乌鲁木齐降水柱状图加以印证。

(想一想)
1.课件展示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从图上可以看出,季风区内哪几个月降水量较多?哪几个月气温较高?这种降雨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
2.课件展示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景观图,设问:两地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位置上,但是气候差别很大,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3.课件展示表2.3,中国与世界上其它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归纳季风对我国气温的影响。

(理一理)阅读课外短文“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与影响”,分析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区域,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查一查)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我国的寒潮、台风、水旱灾害等资料,从灾害发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有效的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说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