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控制流程图路基施工控制流程图万能试验机操作规程1.接好电源线,按电源开关,指示灯亮。
2.根据试样规格选用量程,在摆杆上挂上或取下砣,必要时调整缓手轮。
3.在试件表面上用工具刻出明显的标距。
4.根据试样形状和尺寸,把相应的钳口装入上下钳口座内。
5.在描绘器的转筒上,卷压好记录纸。
6.开动油泵拧开送油阀使台板上升约10mm,关闭送油阀。
7.将试样的一端夹于上钳口中。
8.开动油泵,调整主动指针对准刻度盘的零点。
9.启动升降电机调整拉伸试验空间,将试样垂直夹好。
10.将推杆的描绘笔放下进入描绘准备状态。
11.按试验要求的加荷速度,缓慢地拧开送油阀进行加力试验。
刻度盘的主动指针在压力作用下带动从动指针旋转,观察加荷速度。
12.当刻度盘的指针首次停止转动时所示数值,即为屈服荷载。
13.试样断裂后关闭送油阀,把记录数值的描绘笔抬起。
记录从动指针所示数值,即为试样破坏极限荷载。
14.打开回油阀卸力,把从动指针拨回零点。
15.取下断裂后的试样,测量延伸量及断裂处直径。
16.清扫仪器,准备下次试验。
压力试验机操作规程1.开机前检查储油罐内的油是否充足,球座是否转动灵活。
2.打开电源开关,松开回油阀,使油缸内的油回到储油罐内。
3.量出试件棱边尺寸,将试件成型时的侧面放在压力机的下压板上的中心,几何对中。
4.转动手轮,使压力机的上压板贴近试件,注意调整球座,使上压板能贴紧试件。
5.打开油泵开关,旋紧回油阀,调整弦线位置,使刻度盘的主动指针对准零位,把从动指针拨回主动指针附近。
6.按预定的加荷速度,缓慢地拧开送油阀进行加力试验,刻度盘的主动指针在压力作用下带动被动指针旋转,观察加荷速度,对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取0.3~0.5Mpa/s的加荷速度,强度等级不低于C30时取0.5~0.8Mpa/s的加荷速度。
7.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停止调整送油阀,直至试件破坏。
8.松开回油阀,旋紧送油阀,油缸内的油重回到储油罐内,主动指针回复原位,记录从动指针所示数值,即为破坏极限荷载。
9.用软毛刷清扫留在压力机上的试件碎片,准备下次试验。
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试验规程一、适用范围:坍落度大于10mm,集料粒径不大于40mm的混凝土。
二、操作步骤:1.将坍落度筒内外洗净,放在经水润湿过的平板上。
踏紧脚踏板。
2.将混凝土代表样分三层装入筒内,每层装入高度稍大于筒高的1/3。
3.用捣棒在每一层的横截面上均匀插捣25次,插捣在全部面积上进行,沿螺旋线由边缘至中心,插捣底层时插至底部,插捣其他两层时,应插透本层并插入下层约20~30mm,插捣须垂直压下,不得冲击。
4.在插捣顶层时,装入的混凝土应高出坍落度筒,随插捣过程随时添加拌和物,当顶层插捣完毕后,将捣棒用锯和滚的动作,以清除掉多余的混凝土,用镘刀抹平筒口,刮净筒底周围的拌和物。
5.立即垂直地提起坍落度筒,提筒在5~10s内完成,并使混凝土不受横向及扭力作用,从开始装筒至提起筒的全过程,不应超过2.5min。
6.将坍落度筒放在锥体混凝土试样一旁,筒顶平放木尺,用小刚尺量出木尺底面至试样顶面中心的垂直距离,即为坍落度。
7.坍落度试验的同时,可用目测方法评定混凝土拌和物的下列性质:棍度、含砂情况、粘聚性、保水性。
三、试验结果:同一次拌和的混凝土拌和物,宜测坍落度两次,取平均值。
结果精确至5mm,每次须换一次新的拌和物,如结果相差20mm 以上,须作第三次试验。
如第三次结果与前两次结果均相差20mm以水泥安定性试验规程一、适用范围: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种水泥。
二、试验条件: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
三、操作步骤:1.按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标准稠度净浆。
2.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立即将已制作好的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雷氏夹,装浆时一只手轻轻扶持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约10mm的小刀插捣数次,然后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即将试件移至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h±2h。
3.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精确至0.5mm,接着将试件放入沸煮箱水中的试件架上,指针朝上,然后在30min±5min内加热至沸并恒沸180min±5min。
4.沸煮结束后,放掉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冷却至室温后取出试件进行判别。
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的距离,精确至0.5mm。
四、试验结果: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判定安定性合格。
当两个试件值相差超过4.0mm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
再如此,则认为该水泥安定性不合格。
水泥细度试验规程一、适用范围: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种水泥。
二、试验准备:水泥样品应充分拌匀,通过0.9mm方孔筛,记录筛余物情况。
三、操作步骤:1.筛析试验前,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000~6000Pa范围内。
2.称取试样25g,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3.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在筛盖上,可轻轻敲击,使试样落下。
4.筛毕,取下负压筛,用天平称量筛余物。
精确至0.01g。
四、试验结果:计算筛余百分数,为使试验结果可比,应采用试验筛修正系数方法修正计算结果。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规程一、适用范围: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种水泥。
二、试验条件: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
三、操作步骤:1.用湿布擦过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s~10s内小心将称好的500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
2.将搅拌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停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s停机。
3.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至维卡仪上。
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
4.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
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
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
整个操作应在1.5min内完成。
四、试验结果: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算。
水泥凝结时间试验规程一、适用范围: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种水泥。
二、试验条件: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
三、操作步骤:1.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后刮平,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记录水泥全部加入的时间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2.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把维卡仪上上的试杆换成初凝用试针。
取出试模放在维卡仪的试针下,降低试针与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
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s时指针的读数。
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mm±1mm时,为初凝状态。
3.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上取下,翻转180°,直径大端朝上,小端朝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养护箱中。
4.把维卡仪上的试针换成终凝试针,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体0.5mm时,即环型附件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
四、试验结果:到达初凝或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规程一、适用范围: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种水泥。
二、试验条件: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
三、操作步骤:1.称取水泥450±2g,标准砂1350±5g,水225±1g。
2.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把砂倒入砂罐中。
3.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高速再拌30s。
停拌90s,在第一个15s内用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
高速再搅拌60s。
4.胶砂制备后立即成型,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勺子从搅拌锅里将胶砂分两层装入试模。
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约放300g 胶砂,振实60次,再装入第二层胶砂,再振实60次。
5.移走模套,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一金属直尺以近似90°的角度架在试模模顶的一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件表面抹平。
6.重复以上操作,制取另一组试件。
8.将作好标记的试件放在20℃±1℃的水中养护,刮平面应朝上。
9.到龄期的试件在试验前15min从水中取出,揩去试体表面沉积物,并用湿布覆盖至试验为止。
10.调整好电动抗折机,将试体成型时的侧面放在抗折机的支撑圆柱上,试体长轴垂直于支撑圆柱上,通过加荷圆柱以50N/s±10N/s的速率均匀地将荷载垂直地加在棱柱体相对侧面上,直至折断。
记录极限强度值。
11.将折断后的半棱柱体放入水泥抗压夹具中,在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半截棱柱体中心于压力机压板受压中心差应在±0.5mm内,在整个加荷过程以2400N/s±200N/S的速率均匀地加荷直至破坏。
记录破坏荷载。
四、试验结果:1.抗折强度以三个棱柱体抗折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10%时,应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为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2.抗压强度以一组三个棱柱体上得到的六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
如六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出六个平均值的±10%,就应剔除这个结果,而以剩下五个的平均数为结果。
如果五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它们平均数±10%的,则此组结果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