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元音的声学性质
/ai, ia, ie, ua/
/ai、ia、ua/
/ai/
/ia/ /ua/
/ie、ei、ye/
//aiie//
/ia/ /ei/
/ye/
/ua/
/ou、uo、au/
//aoiu/ /
/ia/ /uo/
/au/
三合元音(无稳定段)
/iau/
/iou/
/uai/
/uei/
阿姨\ai
阿姨a-i
共振在声学中亦称“共鸣”,它指的是物体因 共振而发声的现象,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 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
共振峰
共鸣器官的活动改变了声道的大小和形状,使 声道的共鸣性质发生变化,使声音频谱中的一 些频率得到共振加强,另一些则被削弱减幅, 这些被加强的共振频率称为共振峰。
共振峰是衡量元音音质的最佳指标。 不同的元音对应着不同的共振峰频率、不同的
F1 F2
F1=290Hz F2=560Hz
ɑi
uɑ
实时观察舌位:前位聚焦
/u/的F2增加,前位聚焦
实时观察舌位:后位聚焦
/i/的F2减小,后位聚焦
实时观察舌位:喉位聚焦
/ɑ/的F1增加,喉位聚焦
元音的语谱图显示
三维显示
时间-横轴 频率-纵轴 强度-灰度
汉语中的复韵母
从核心韵母的一角至另一角,形成复韵母
谐波与基频
male
female
元音的频谱显示
两维显示
频率-横轴 强度-纵轴
LPC(线性预测谱)
汉语元音分类表IPA
前
央
后
高 半高 半低
低
汉语普通话中的元音/ɑ/6Hz
汉语普通话中的元音/i/
F1
F1=280Hz
F2=2959Hz
F2
汉语普通话中的元音/u/
i-e、ie
作业
比较元音和辅音的差别? 比较元音和韵母的差别? 简述元音的主要调节机制。 标记八个定位元音。 简述韵母分类表及其基本定义。 简述共振峰和带宽的临床含义? 描迹/a/、/i/、/u/的频谱图。
带宽
共振峰顶点下降3dB,左右各两个点,这两个 点映射到横轴上的距离,称为带宽。
带宽
元音带宽窄的,声音清晰,相反就声音 含混。
带宽加大以后, 共振峰强度减 弱,也就降低 声音质量。
元音的频谱显示
世界上声音千差万别,其中大多数不是 纯音,而是由许许多多不同的纯音组成 的复音。
频率最低、振幅最大的为基音,基音的 频率称为基频。
元音、复元音的声学性质
元音的音色
元音的音色由声腔的共振特性决定。 每个元音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发声乐器。
即使声带振动的基频相同,不同的乐器 发出的音,听起来也是不同的,这就是 音色的区别,取决于声腔的共振特性。
共振
共振是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 术语。共振的定义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 ,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的 现象。
F1、F2的临床意义
第一共振峰F1反映咽腔的大小和咽腔的共鸣状态,受 下颌运动情况的影响。当下颌向下运动时,口腔体积 增大,咽腔体积减小,则F1增加;当下颌向上运动的 时候,口腔体积减小,咽腔体积增大,则F1减少;
第二共振峰F2反映口腔的大小和口腔的共鸣状态,主 要揭示舌的前后运动情况。当舌向前运动时,咽腔体 积增大,口腔体积减小,F2增加;当舌向后运动时, 咽腔体积减小,口腔体积增大, F2减少。
声道形状。
复合波用傅里叶分析法能分解出若干正弦波,每 一个简单的正弦波称为一个分量,各分量被画成 垂直线排列在横坐标上,成为纵坐标,表示谐波 的振幅,横坐标表示频率的二维频谱。频率最低 的一条谐波谱线是基频,以上的第二谐第三谐 ……都是基频的2倍、3倍、……。不同语音(乐 音)的频谱中,各谐波的幅度搭配各有不同,其 中有好几条谱线集成若干个峰值,称为共振峰。 这是表示元音音色的重要信息。
共振峰
直角坐标系的x轴为频率,y轴为振幅,图中曲线上如山峰 一样突起的部分就是共振峰曲线,其顶点在x轴上对应的 频率值就是共振峰频率。
共振峰的F1、F2
共振峰,按照从低频到高频顺序依次为第一共 振峰、第二共振峰、第三共振峰,简称为F1、 F2、F3等。
元音音色的不同主要就是由于共振峰频率的不 同,在频谱中表现为共振峰位置的不同,其中 F1、F2最为重要,这两个共振峰的频率基本 可以决定一个原因的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