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第四套)(一)2011-06-26 18:20:57 来源:信阳考试网作者:编辑组信阳考试网【大中小】浏览:802次评论:0条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1632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
A.培根B.斯宾塞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2.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雄辩术原理》3.我国学校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A.“诗、书、礼、乐、射、数”B.“诗、书、礼、乐、御、数”C.“礼、乐、射、御、书、数”D.“礼、乐、射、御、诗、画”4.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口号的现代教育派的代表是A.卢梭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A.教育的社会性B.教育的平等性C.教育的阶级性D.教育的生产性6.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A.教师、学生、教材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7.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A.社会生产B.人口数量C.科学技术D.自然环境8.“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是中提出的。
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B.《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9.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A.从事智力劳动B.从事体力劳动C.接受教育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0.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11.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12.对影响人的诸多因素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遗传对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B.人的身心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但是人接受环境影响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C.人的发展应完全由教育来承担D.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以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3.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在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初期C.文艺复兴时期D.资本主义社会14.我国教育家__________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A.孔子B.荀子C.杨雄D.韩愈15.“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或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这是为了保障儿童的A.生存权利B.受教育权利C.受尊重权利D.安全权利16.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__________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阐述。
A.《教学与发展》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大教育论点》17.学校工作必须坚持A.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以智育为主B.C.以教学为主D.以活动为主18.我国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__________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A.游戏与学习B.课内与课外C.学习与思考D.学习与行动19.“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
”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A.先导性B.感染性C.权威性D.针对性20.班主任教育的对象和依靠的教育力量A.就是班干部B.就是班级集体C.就是班级好学生D.就是良好的班风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21.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学校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具体的类型有A.四门学B.官学C.太学D.私学E.书院22.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应当包括__________几个主要部分。
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态度领域D.意志领域E.动作技能领域2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在A.教育普及化的开始B.提出教育机会均等的口号C.教育法制化的形成D.强化教育的国家控制E.教育精英化的实现24.义务教育中,以卞各方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
A.儿童B.国家C.家庭.社会D.E.企业25.“环境决定论”完全否定了A.遗传的作用B.教育的价值C.家庭的影响D.文化的功能E.人的能动性26.课程的基本类型有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活动课程D.潜在课程E.核心课程27.根据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方法划分课的种类,可分为A.新授课B.讲授课C.巩固课D.练习课E.演示课28.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A.上课B.课外辅导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D.备课E.批改作业29.德育从内容上看包括__________几方面。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世界观教育D.爱国主义教育E.道德品质教育30.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群众性活动B.竞赛活动C.游戏活动D.小绢活动E.个人活动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31.教学大纲32.小学教育33.“分支型”学制34.古代社会的教育35.美育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36.对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有哪些?37.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38.教育理论对教育改革的推动表现在哪些方面?39.制约教育内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40.试述科技进步对教育的影响。
41.请分析下面教学片断中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于漪老师在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时,当她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一个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是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地思考想来,并且发展了自己的看法。
在大家讨论完后,于老师进行了总结。
最后老师又问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了那位同学,对他鼓起掌来。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培根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
2.B【解析】《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3.C【解析】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4.C【解析】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他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5.A【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6.C【解析】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7.A【解析】社会生产是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8.A【解析】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是《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的。
9.D【解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10.C【解析】十四大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1.C【解析】根据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
12.C匝解析习其他三项都是影响人的因素。
13.B匿解析囝在奴隶社会初期,开始出现教师职业。
14.D匿解析习韩愈的代表作《师说》。
15.D【解析】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或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这是为了保障儿童的安全权利。
16.B 【解析】夸美纽斯的代表作是《大教学论》,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阐述。
17.C【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主要工作。
18.B【解析】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指的是课内与课外要相结合。
19.D【解析】“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
20.D【解析】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班主任的教育对象是班级整体。
同时,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要利用好集体的力量。
二、多项选择题21.BDE【解析】太学和四门学属于官学。
22.ABE【解析】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23.ABC【解析】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主要表现在教育普及化、教育法制化和教育机会的均等。
24.ABCD【解析】义务教育对企业没有规定。
25.AE【解析】环境决定论”完全否定了遗传的作用和人的能动性。
26.ACE【解析】从课程设计理念的角度,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
27.BDE【解析】课的种类可按教学方法划分,也可按教学任务来划分,新授与巩固均是教学任务。
28.ABCDE【解析】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围绕上好课来进行各个程序。
29.ABE【解析】我国的德育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30.ADE【解析】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来分,小学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可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类。
三、名词解释31.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育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32.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的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
33.“分支型”学制:是前苏联创造的一种学制形式。
在十月革命前帝俄时代实施的是传统的欧洲双轨学制。
十月革命后,建立了单轨的社会主义统一学校系统,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又部分恢复了帝俄时代文科中学的某些传统和职业学校单设的做法,由此形成了既有单轨学制特点,又有双轨学制的某些因素的“分支型”学制。
这种学制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互连,有其优点。
34.古代社会的教育:是以使用青铜器(奴隶社会)、铁器(封建社会)手工工具为标志的教育。
人的发展从使用石器工具到使用金属工具是一次大的飞跃。
古代文字产生,人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出现了古代知识分子,也有了最初的科学艺术。
社会从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的原始形态,进入到古代阶级社会,包括奴隶制和封建制。
古代社会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上是专制和人治,人身依附的社会。
35.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刨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四、简答题36.【答案要点】教师的劳动方式和劳动对象决定了教师的语言行为有特定的要求。
例如,语言表达准确、逻辑性强、语言符合标准、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流畅、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富有启发性和感召力等等。
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是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语言艺术的再创造,这个过程的实现有明确的要求,有些要求反映了教师语言行为规范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