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设备设施管理办法》
1总则
1.1目的:为规范办公设备设施的管理,保障生产和办公活动的正常进行,降低成本,杜绝浪费,
特制定本制度。
1.2适用范围:
1.2.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1.2.2
2
2.1
2.2
2.3
2.4空气调节设备
DVD、VCD、电视机等;
3.1
3.2采购部负责按要求进行办公设备设施的采购。
3.3生产部负责协助实施办公设备设施的安装和维修。
3.4使用部门负责办公设备设施的分级管理,负责办公设备设施的正确使用和日常维护保养,延
长办公设备设施使用寿命,保证办公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3.5财务部负责对办公设备设施的采购、发放和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和审计。
4办公设备设施的购置
4.1行政部应广泛收集办公设备设施的发展资讯以及市场信息,并收集使用单位对有关办公设备
设施的使用意见,为新办公设备设施的购置提供建议。
4.2各部门需要新增办公设备设施应填写《办公设备设施购置申请单》,送行政部审查、主管副
总审核、常务副总或总经理批准。
4.3对于新办公设备设施的购置,行政部应提出办公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可靠性和维修性等要求,
并对大型、关键办公设备设施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把好选型和安装验收质量关,为搞
好办公设备设施的后期管理奠定基础。
4.4
4.5
4.6
4.7
5.1.1
5.1.2
和卡片,填写《办公设备设施档案资料卡》,做到随机附件和资料齐全。
5.1.3各使用部门要建立本部门办公设备设施台账。
5.2办公设备设施的档案管理
5.2.1行政部行政助理,负责为列入固定资产的大型办公设备设施建立技术档案和状态档案。
5.2.2办公设备设施的技术档案是指办公设备设施的安装、零部件、自制办公设备设施、特种办公
设备设施、使用说明书、图纸等技术资料。
5.2.3状态档案是指办公设备设施的分布、购进和安装日期、使用年限、维修记录、调拨记录等资
料。
5.2.4办公设备设施档案资料发生变更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档案资料。
6办公设备设施的使用与保养
6.1使用人员在独立使用办公设备设施前,必须对其进行办公设备设施的结构、性能、技术规范、
维护基础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
6.2各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公用办公设备设施的管理。
6.3
6.4
6.5
6.6
6.6.1
70%-100%。
如责任人不清的,
50%,保管人承担50%。
6.6.280%-100%赔偿或责令自行增购
7.1,通知
7.2在接到办公设备设施报修以后,行政部应根据办公设备设施的故障程度和原因,组织维修人
员进行修理。
7.3维修人员在维修完毕后,应通知使用单位的员工进行验收,并在报修单上签字,对维修用时
和维修材料进行确认。
7.4对于紧急情况,使用部门可电话或口头通知行政部,行政部及时安排维修。
但使用部门应及
时补办报修及验收手续。
7.5对于公司现有技术力量无法完成的办公设备设施报修,应由行政部填写《办公设备设施委外
修理申请单》,报常务副总经理审批后。
《办公设备设施委外修理申请单》应详细注明维修办
公设备设施的名称、故障原因、外协厂家和预计费用。
7.6在维修完成以后,使用部门和行政部应当对办公设备设施进行检查验收。
7.7对于经常发生故障的部位,行政部应组织使用部门认真分析,制订改善维修措施,尽量从根
本上消除故障以及发生原因。
8办公设备设施的移交、闲置及报废处理
8.1办公设备设施的移交
8.1.1
8.1.2
8.1.3
8.2
8.2.1
8.2.2,交行政8.2.3
8.3.1
8.3.3办公设备设施封存前要进行一次全面的维护,并采取防尘、防锈和防潮措施。
8.3.4所有封存办公设备设施都要达到完好办公设备设施的要求,并列入办公设备设施检查范围。
8.3.5对风扇等季节性强的办公设备设施,可由各部门做好清洁维持后交仓库暂存,由仓库统一集
中保管。
双方办好入仓和领用手续。
8.3.6对于长期不用、连续停用一年以上的闲置办公设备设施,由使用部门填写《闲置办公设备设
施处理申请单》,报行政部积极组织外调、出租或转让,以提高办公设备设施的利用率。
8.4办公设备设施的报废
8.4.1办公设备设施报损、报废条件:
a)因意外事故或灾害,造成主要部件、主要结构严重损坏而无法使用的办公设备设施。
b)制造质量低劣,达不到使用要求的办公设备设施。
c)使用不当造成损坏、无修复价值的办公设备设施。
d)机器陈旧,技术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且无法改造的办公设备设施。
e)耗能高,严重污染环境的办公设备设施。
f)超过使用年限、已无使用价值的办公设备设施。
8.4.2报损、报废办公设备设施的处理方法:
a)
b)拆
c)
8.4.3
8.4.4
9.3
9.5
经理审核、常务副总经理或总经理审批。
10附则
10.1本制度由行政部制定,并负责解释和组织实施。
10.2本制度报总经理批准后施行,修改时亦同。
10.3本制度实施后,凡既有的类似规定自行终止,与本制度相抵触的,以本制度为准。
10.4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批准:审核:编制/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