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销售退回及折让的会计处理探讨及建议

销售退回及折让的会计处理探讨及建议

销售退回及折让的会计处理探讨及建议
一、政策规章规定的销售退回和折让的会计、税务处理方法
销售退回,意味着对销售行为的否定,因此不管退货出于何种原因,根据收入确认的原则,此笔销售应予以红字冲回。

会计上应于退货时红冲原分录,销货方红冲主营业务收入、销项税金、现金(或往来)、主营业务成本、库存商品;销售折让,意味着销售总价的减少,因此不管折让的原因,根据收入确认的原则,折让部分应予红字冲减销售。

折让的发生,分销售前和销售后两种情形。

会计处理时,在销售前发生的,处理同现金折扣,以折后金额为入账依据;在确认销售后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冲减当期销售收入。

税务处理上,已入账的销售退回时或确认销售后发生折让的,销货方应凭税务机关出具的《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以下简称《通知单》)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红冲销售和销项税额,购货方凭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红冲进项税额。

申请办理《通知单》的情形,具体包括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和开票有误三种。

二、现实中销售退回和折让的会计、税务处理存在问题
在现实操作中,部分企业因相关业务较多,或认为办理《通知单》手续繁琐而不按规定办法处理,转而选择其他途径。

1、倒开发票处理:即直接由购货方(退货方)开具正数发票作销售处理,由销售方认证抵扣进项税额。

2、与后期销售合并处理:销售方在同一客户后续销售时,在发票中增加一笔负数,冲减上期退货或折让。

此两种操作方式,在确认进项税额、销项税额、销售收入、成本时存在方向、金额上的不准确,不利于划分经济业务的正确期间,但总体上对增值税、所得税应纳税额无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条对发票的定义,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
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若对该定义进行较为宽松的理解,同时基于上述操作对实际申报纳税未产生实质性影响,我们认为虽然在核算和处理规范性上存在瑕疵,但税务行政处理以责令企业限期整改为宜。

另外,在实际操作上还存在其它一些细节问题。

首先,税务部门现用版本的增值税申报表不够完善,若企业当期退货折让金额大于当期销售额而致销售产生负数,则在申报时,此笔销项负数不能自动进入期末留抵,而办理退税尚无政策依据。

反之若由购货方开具销售发票,则避免了此类申报问题。

其次,企业的退货,由于时间、责任方、协议等问题,未必能按原购进价格退货,导致企业、税务部门在办理手续时存在疑问。

再次,企业办理《通知单》的手续较为繁琐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征纳双方的涉税成本。

对于一些生产经营规模较大、业务交易频繁的企业,每月的退货发生量也相对较大,若每次退货均按规定办理,人力财力成本十分可观,税务部门管理的难度、耗费的精力也会大大增加,而相对管理的成效则难以体现。

三、销售退回和折让的税务处理建议
退货与折让,属经济业务的正常范畴;开票有误,日常工作中在所难免。

若每次遇到此类情形就必须向税务部门申请办理《通知单》,无疑工作量巨大。

目前,就无锡市区四分局2009年的情况,共受理493户企业申请办理《通知单》1600余份,其中开票有误1200余份,占比近四分之三,显然大量的工作花在了登记企业的人为错误上,管理成效甚微。

而大量的退货折让业务,企业可能已通过其他手段变通处理,未进入税务部门的监管范围。

目前的《通知单》管理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监控销货方随意红冲销售及购货方取得负数发票不及时冲减进项税额而导致少缴税款的情况。

显然,严格的管理可以起到效果,但目前的方式效率偏低,征纳双方为此付出许多,企业甚至不惜违规操作。

针对目前规定与实际存在的偏差,结合当前的征管现状、计算机系统控管能力,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改变目前对负数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的管理模式,取消《通知单》管理,通过加强防伪税控、CTAIS征管信息系统功能,实现对负数发票的自动监控。

目前,防伪税控系统可以通过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其它抵扣凭证的发售、开具、认证进行全方位监控,并与申报数据进行比对,对专用发票的掌控已十分充分。

因此,完全可以通过开发其对负数发票的监控,达到“《通知单》管理”的目的。

1、改变现行认证抵扣的抵扣模式。

目前,企业取得专用发票需在一定时日内到税务部门认证,认证通过方可申报抵扣。

四分局2100户防伪税控企业2009年认证发票约55万份,设置3个认证窗口,占全部办税窗口的20%,高峰期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认证的工作量极大。

而实际上,购货方认证的发票信息,在销货方抄报税时,已全部报送给税务部门,认证工作已属重复报送数据。

因此,我们设想,加强防伪税控系统功能,并将防伪税控系统与CTAIS征管信息系统相结合来实现抵扣模式的改变,具体操作如下:销货方正常抄报税后,税务部门将采集的发票信息中需要抵扣的,发送到购货方CTAIS申报模块,由购货方在申报进项税额前确认抵扣信息或拒收(原则上要求取得纸质发票后),确认后将结果反馈销货方;对无法发送的,作为自动拒收,直接反馈销货方。

2、对销货方是否缴纳税款进行监控。

通过CTAIS系统对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监控,并将数据与防伪税控系统共享。

建议防伪税控系统仅发送无欠缴税款企业开具的发票信息,以实现进项与销项的匹配性,防范虚开发票后走逃的风险。

在以上两个方面进行调整之后,负数发票的管理可以实现事前申请审批改为事中自动监控,过程简化为销货方开具负数发票,购货方申报时确认该发票,税务部门只需对未予以确认的负数发票进行核查。

工作量大幅减少的同时,针对性大幅增强,效率将明显提高。

整个过程均为电子操作,网上进行,方便快捷,税务部门的服务效能在此过程中尽显无遗;企业方
面减轻了纳税成本,遵从的意愿将明显提高,同时税务部门可以通过防伪税控系统采集的数据对企业进行相关监控,提高征管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