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络病学
络病学是研究络病学说及其临床运用的临床学科
2、久病入络
久病入络,是古代医家提出的一种病机理论,外感六淫或者七情内伤入侵人体,久而不治,邪气从表而及里,由皮毛而及脏腑,自气血而达经络,于经络之间产生血瘀,而至久而不愈,临床表现为患处刺痛,固定不移,舌暗,脉涩不畅等等,医家以虫蚁搜络治之,就是用土鳖虫,蜈蚣等等这类药性猛烈的虫类药莱治疗,活血(破血)祛瘀,以达到通利经脉,迫邪外出的目的。
3.气络和血络的区别与联系
气血与经络既为人体正常的生理基础,也是疾病产生的重要病机转化所在。
凡各种疾病皆由经络不畅、阴阳失衡所致。
经络不畅则为经络之中气血运行不畅。
血乃有形之物,气必须以血为基础,气属阳本主动,但必须依赖血以济,方可表现出它的机能活动。
因此血就成为气血中的主帅。
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是指二者相互为用,除了强调前者的功能,又切不可忽视后者的作用。
因为气之所以能行血,是由于血能载气,气的活力虽很强,但易于逸脱,所以气必须依附于血而存于体内。
当气附存于血中时,血可载气并不断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水谷精微,使其不断得到营养补充,故血盛则气旺,气旺又能生血、行血、摄血。
血虚则气衰,血脱气亦脱,即血病气亦病。
4.三维立体网络
“三维立体网络”是从时间、空间和功能角度,对网络全身的络脉系统进行高度概括:络脉是从经脉支横别出,逐层细分,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广泛分布于脏腑组之间的网络系统,虽庞大复杂,却具有明显的细化分层和空间分布全身,按一定的时速与常度,把经脉运行的气血津液输布、弥散、渗灌到脏腑周身,发挥着“行气血而营阴阳”的生理功能,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保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网络结构。
二、简答题
1、简述络病的病机特点。
由于络脉具有与经脉不同的生理结构和气血循行特点,当致病因素通过各种途径伤及络脉导致络病时,表现出与其结构和气血循行相适应的病机特点: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
2、何谓“络息成积”?
“息”即时停止,阻滞的意思,络气郁滞或虚滞为脉络病变始动病机并贯穿病变全过程,伴随着气机紊乱与气化异常而产生痰、瘀、毒等继发性致病因素,导致痰瘀阻络、脉络绌急或热毒滞络等均可致血行壅而不通,进而引起脉络阻塞或闭塞。
3、何谓“络脉绌急”?
“绌急”就是屈曲挛急的意思
4、简述络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疼痛是络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络病主要病理机制是气血运行障碍,络脉失于通畅,络病引起的疼痛,其机理有虚实寒热四端,一般而言,络虚之痛,痛势绵绵,动后痛剧,休息痛减,喜按喜揉,乃络中气血不足,失于润运温煦,络脉不畅所致;
痹症痹症也是络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于络脉将由经脉线性运行的气血面性弥散濡灌到脏腑组织,四肢百骸,发挥温煦濡养作用病积延年,久病不愈,由经人络,由气及血,络中气血流通不利,津血渗灌失常,津凝为痰,血滞为疲,痰癖混处络中,“血络之中,必有癖凝,故致病气缠绵不去”,故久病人络常有痰癖红阻的病机存在,痰疲既是致病邪气侵袭人体,脏腑经络功能失常所致的病理产物,也是继发性致病因素,痰癖阻滞络道,气血不能通行成为痹症的发病基础;
病毒从口鼻而侵犯人肺,毒热雍肺,疲滞肺络,咳嗽少痰,稍延可发生广泛肺实变而致肺纤维化狭义之痹为痹证或痹病,。
5、论述题
试述用络病学理论分析通心络胶囊的临床适应症的证候病机
通心终胶囊是运用中医络病理论研究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病理机制,选用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赤芍、冰片等十二味益气及虫类通络药物为主研制而成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制剂,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证,症见胸部憋闷,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心悸自汗,气短乏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通心络胶囊以益气活血、搜风通络为组方原则,从组方来看,通心络胶囊通络力强,标本兼顾,遵守“络以通为用”的原则,既能通在里之深层之络,亦可通在表之浅表之络;既有入血分之药,亦有入气分之药;既遵守中医方药理论,亦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有效针对心血管疾病中以气虚为本,络脉瘀阻的病机变化。
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证。
症见胸部憋闷,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心悸自汗,气短乏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亦用于气虚血瘀络阻型中风病,症见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