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相关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14T15:03:07.44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0期作者:付红霞
[导读] 本文将对国内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以上海浦东软件园三期工程为例,详细探究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与改进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上海平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目前,在市场快速发展下,建筑工程管理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项目管理模式则是对管理水平进行体现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国内建筑企业在管理模式运用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不利于其健康发展。
因此,本文将对国内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以上海浦东软件园三期工程为例,详细探究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与改进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PMC模式
前言
进入新时代后,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数量越来越多,这也使得人们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要想保证工程质量,建筑企业就必须合理选择管理模式。
因此,必须充分考虑项目管理现状,了解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通过相应措施的实施,提高管理质量与水平,从而促进国内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
一、国内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逐渐走上正轨,并且在众多方面任务承揽中具有较大优势,如技术、劳动力价格、安全、质量、管理水平以及环境保护等[1]。
但在较长时间中,因为没有及时总结施工经验,部分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企业无法有效满足当前市场发展实际需求,创新能力的缺乏,使得其竞争力逐渐降低。
这样,不但会加大内部工作压力,还只能获得较小经济效益,会严重危害企业生存能力。
目前,相较于传统模式,项目管理获得了一定突破,但在开发、技术以及资金等方面的能力依然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也就意味着在项目管理模式方面必须做好学习借鉴工作。
二、国内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与改进措施
(一)项目管理模式选择
1.影响因素
工程项目不同,其呈现出的特点也存在差异,因此,在对项目管理模式进行选择时,必须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模式,从而促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目前,项目管理模式选择主要会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工程项目特点。
首先,项目范围。
通常情况下,平行承发包模式与DB模式都对项目范围有着明确要求,并且在设计阶段,就应该对项目工程相关要求与目标进行明确。
其次,复杂性。
工程设计的繁杂性或者是标准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给项目管理模式选择带来影响。
例如,对于标准项目设计工程,平行承发包模式与DB模式就较为适用;而对于业主提出特殊要求的工程,则应该选择CM模式。
最后,合同计价。
承包合同不同,其计价方式也存在差异,通常情况下,DB模式与平行承发包模式选择的是总体承包价方式,也就是在实际建设阶段,工程价格不会随着物价变化而变化,这样,可以为施工单位利益提供有力保障,从而实现各种目标。
另一方面,业主实际需求。
通过调查可知,业主需求主要涉及到管理协调、投资预算估计以及价值工程研究等方面,并且管理模式不同,签订的合同也不一样,一般选择DB模式的业主很少会参与到管理中,而选择CM模式的业主则会有大量协调工作。
同时,责任心、承担风险以及设计控制等也是业主呈现出来的主要偏好,以DB模式为例,在这一模式中,大部分工作都是由承包商完成,业主参与范围较小,这使得项目会面临较多风险,而只有承包商具备较高责任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各种方式。
这也就意味着,若业主想要参与到设计与监督中,就应该采取其他模式[2]。
2.模式选择
在当今社会,国内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要想更好发展,就必须加大PMC模式推广力度,加强对这一模式的运用,以此来获得理想管理效果。
对我国建筑企业而言,运用PMC模式的原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当前阶段,DBB是我国运用最广泛的模式,其优点在于管理方法成熟,并且能够自由任用监理人员做好工程监理工作,但其也存在一定缺点,如管理费用高、设计变更费用多以及周期长等。
而PMC 模式则能够有效协调供货、施工以及再设计等环节,避免出现各种质量问题。
其次,国内企业必须增强国际竞争力,而国有企业改革必须以企业结构优化为前提。
在2003年,为了促进国内建筑企业更好发展,打造支柱企业,我国建设部发布了《意见》,其目的就是对工程项目管理与总承包进行大力推广,这样,不但能够促进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还可以尽快接轨国际的项目管理模式。
再次,项目工程投资一直是需要掌控的重点内容,我国主要是把这项工作放到了工程实施、施工图结算、预算审查等阶段,但这种方式无法保证投资控制的有效性与全面性。
调查结果显示,对工程投资而言,出现在不同阶段的变化带来的影响也不同,如设计与决策阶段带来的影响远超过实施阶段,因此,必须加强对这两个阶段的造价管控。
最后,我国长期运用的都是业主自行管理模式,其突出特征是业主和施工方需要单独签订合同,而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这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业主实际需求,这也就使得必须大力推广PMC模式。
(二)项目管理模式改进措施
上海浦东软件园三期B地块研发及研发配套用房工程,分为B、C楼。
该工程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9层、地下一层,建筑总高度为44.95m、檐口高度37m。
B地块B、C楼建筑总面积为90494平方米,其中地下室一层(平时地下车库、B楼战时地下人防),建筑面积21292平方米,地上九层(局部三层、六层),建筑面积68346平方米。
各楼层均为研发单元用房。
施工包括PHC管桩桩基、土方开挖、模板安装、外墙脚手架、铝合金门窗、内墙外保温、外墙饰面为氟碳漆。
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本次项目管理模式选择的是PMC 模式,具体改进措施如下所示[3]。
1.有效结合PMC和Partnering两种模式
将这两种模式组合在一起后,不但能够将各团队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还可以避免各种矛盾的出现,从而以高质量、高水平方式促进项目目标的实现。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这种组合方式较为适用下述项目:一方面,长时间投资项目,如大型商业连锁、房地产开发等。
若可
以把这些项目与组合模式有效结合在一起,则能够促进施工进度的提升,为效率提供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复杂性较高的项目。
在这些项目中,经常会因为受到多变、复杂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各种矛盾,不但会损失利益,还会给工程进度带来不良影响,而组合管理模式的运用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想将组合模式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管理质量与水平,就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方面,防止出现概念偏差。
管理人员必须准确掌握相关概念,明确组合模式发展历程,综合考虑各种管理条件,为组合模式作用发挥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还应该有效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提高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尽可能促进多方共赢局面的形成。
另一方面,严格遵守法律。
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保证工程项目活动处在规定范围内是选择任何管理模式的主要前提,在明确承包商后,必须规定其管理工作,并不干预其工作,将监控矛盾降到最低。
2.充分考虑实际情况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PMC模式必须不断调整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将自身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管理质量的提升。
首先,管理系统必须向着市场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目前,大部分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无法与建筑项目特点相符,并且不能满足生产生活规律,经常会出现各种管理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必须建立与产品、特性相符的组织体系,并满足建筑业活动规律。
其次,合理区分施工管理与施工职能,即在工程规模较大时,应该展开小包管理,这样,不但能够有效利用传统管理模式优点,还可以调整管理模式不足。
最后,在前期准备阶段中,应该做好项目筹划等工作,并以科学、务实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为项目目标顺利完成提供有力保障,并保证工程质量。
3.加强各部门交流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国内选择的传统项目管理模式最大的缺点就是在实际施工阶段,设计部门与施工部门脱节,双方无法展开有效交流。
因此,必须对现有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促进国内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一方面,应该建立健全设计咨询体系。
这一体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即工程监理与现场监理集体,其中,工程监理需要监控整个工程,并对具体大事项起着决定作用,而现场建立集体则是监督管理施工现场,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作业效率的提升。
另一方面,在经过一定改进后,设计部门不但要完成自身设计工作,还需要监管建造工程,并提供咨询服务,这种全智力服务部门与国际提倡的相应原则完全相符,能够为工程调整顺利完成奠定良好基础[4]。
结论
综上所述,合理选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
因此,必须结合国内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实际情况,掌握工程项目特点与业主实际需求两大影响因素,并通过有效结合PMC和Partnering两种模式、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以及加强各部门交流等措施,充分发挥管理模式作用,保证工程质量与进度,从而促进国内建筑企业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区启健.全过程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06):137.
[2]魏国春.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居舍,2018(24):171.
[3]宫立鸣,张翰文.建筑工程项目的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33):118.
[4]陈建明.关于新时代下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探讨[J].居舍,2017(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