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知识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知识


学术背景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社
会学传统、米德符号互动理论、当代语言哲学以及批判 理论的综合。哈贝马斯的所有作品都是在与近代和当代 著名学者的对话中展开的。
在他的《交往行动理论》这本书中,他主要的对话人是 马克思、韦伯、迪尔凯姆、米德、卢卡奇、霍克海默、 阿多尔诺和帕森斯。他在进入学术领域后,便不断向各 种不同的思想路线提出挑战,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学术 论争。
正确性要求:选择一种本身正确的话语,以便听者 能够接受。
目的策略行动:是行动者通过选择一定的有效手段, 并以适当的方式运用这种手段,而实现某种目的的 行动。目的行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给定的行动 情境中选择合理的手段和方式实现主体欲求的目的; 它的核心概念是在不同行动可能性之间做出的决定。
戏剧行动:是指在公共场合有意识地展示自己的主 观情感、品质、愿望等主观性的行动,从而使自己 与别人不同的特有的主体经历和体会,让观众看到 并接受。它的核心概念是自我展示。
④每个人都有同等的权力实施调节的言语行动 ⑤不给讨论设定时间界限
⑥沟通行动的参与者对言语的有效性要求采取假设 的态度
⑦沟通结构排除一切强制。
理想的言语情境实际上是沟通行动得以进行的外在条件: 只有当沟通行动的参与者具有同等的说话机会,进行陈 述、解释、论证、追问和反驳等,以使所有沟通参与者 的观点都是可以批判检验的,才能形成合理的共识。
规范调节的行动:是以一个行动者与两个世界之间 的关系为前提的,行动者作为社会关系的扮演者同 他所属的社会世界发生关系,或者同他通过规范调 节的人际关系的世界发生关系。
沟通行动:又称为交往行动,它是行动者个人之间 的以语言或符号为媒介的互动。行动者使用语言或 非语言符号作为理解其相互状态和各自行动计划的 工具,以期在行动上达成一致。相互理解是交往行 动的核心,而语言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第二种情况则是学生对上述三个有效性中的 部分或全部否定。
理性讨论 上面提到的四种有效性要求,其中第一种提得不
多,因为对于一个正常人,一般都能够用语言来表 达自己的意思。后三种是重点。
但是,要形成沟通行动,还必须要求行动双方相 互承认这些要求,这是一种相互的期望,即我让我 的言语符合有效性要求,对方也应这样(这是沟通 理性的一种表现)。
哈贝马斯提出沟通行动的概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 提出自己的合理性理论。
沟通合理性是指沟通参与者相互协调的问题。沟通 的合理性程度是以沟通理性的发展程度为基础的。
哈贝马斯对沟通行动概念的分析,普遍语用学对交 往的有效性要求的分析,都为了揭示沟通行动中潜 藏着的不同于目的理性的另一种理性:反省、批判 和论证的能力,即沟通理性。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一、沟通行动的概念
• 1.沟通行动理论的产生背景 • 2.沟通行动的概念 • 3.不同行动概念之间的比较
二、沟通行动和沟通合理性
• 1.言语有效性 • 2.理想的言语环境 • 3.沟通合理性
三、生活世界、系统和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 1.生活世界 • 2.生活世界的理性化 • 3.体制及其理性化 • 4.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值得重视的有:与波普尔、伽达默尔等的方法论之争; 与福科的现代性之争;与亨利希的形而上学之争;与鲁 曼的社会理论之争、与罗尔斯的规范民主之争、与斯洛 特迪杰克的基因技术之争等。
哈贝马斯十分重视自身理论体系的构建,长期以来,他 逐步从方法论、认识论、语言哲学、社会学、美学、政 治学、法学等角度,建立和完善了自己的沟通行动理论 体系。
行的行动,这种协调是以语言为中介,通过相互沟通而达
到的;也可以说,沟通行动是人们相互之间的一种运用语 言进行沟通的行动,是使用语言的行动,即言语行动。
沟通有效性必须满足四个条件:
可领回性要求:选择可领会的表达,以便说者和听 者之间能够相互理解;
真实性要求:提供一个真实陈述的意向;
真诚性要求:真诚表达意向以便听者能相信说者的 话语;
这就构成一种背景知识,与常人方法论一样,它 往往是不明言的,自然而然的。
当然,在生活中往往存在着很多对对方话语的有效 性质疑的情况。一旦有质疑,双方有两种选择:
要么中断沟通,进行策略式行动,即单方面追 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顾对方(这是工具理性);
要么进行理性讨论,双方都要以更佳的论据来 说明自己是符合有效性要求的,以说服对方(这是 沟通理性)。
3.早期批判理论家如卢卡奇等人,他们不断地把注 意力集中在个体的主观意识状态,因此他们缺少马 克思那样的洞察力,即认为在维持个体间社会联系 的众多过程建构了社会,并由此使之得以解放。社 会理论如何才能避免早期批判理论家的这些缺陷?
4.社会理论如何才能将某种理论概念化并发展 之?即协调物质产品以及政治组织的力量和反 应性的、有意识的个体间的主体间性力量之间 的关系,并避免韦伯关于政治力量合理化的悲 观主义,马克思关于阶级觉悟与革命不可避免 的乐观主义以及黑格尔辩证法主观主义的泥潭?
韦伯的悲观主义源于其理性概念过于狭窄,目的— —工具合理性模式这种视角只看到了人类行为在处
理主体与客体关系上的合理性,而忽视了主体与主 体间关系的合理性。
韦伯理性概念之所以狭窄,源于其行动概念的狭隘, 韦伯的行动类型中行动者的合理性,只是从自身的 手段、目的、价值与后果来考虑行动的合理性,忽 视了人类行动的互相协调的方面,忽视了具有言语 和行动能力的主体之间的关系。
在哈贝马斯学术生涯的不同时期,他对不同的 社会 领域投入了相当的热情。有几个问题始终是他所思 考的对象:
1.如何在认识到马克思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所作预 言在经验上不足的同时,发展出使马克思人类解放 方案焕发生机的理论?
2.社会理论如何才能正视韦伯对理性化的历史分析, 又避免悲观主义,从而保持马克思人类解放的目 标处于理论的中心位置?
至少有两个行动者通过语言的交流,求得相互 理解、共同合作、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的互动行动。
沟通行动是相互沟通对世界的理解并协调彼此行动 的机制,它也具有目的性,但是它的目的性与目的 合理性行动不同,其目的不是个人的意图,而是达 成共识。
前三种行动概念虽然分析了人的特定行动类型,但 是,任何一种行动理论都没有包容合理性的所有要 求,都是片面的。这三种行动概念没有把握语言理 解的真正意义,它们都只是单方面把握语言的功能。
哈贝马斯承认韦伯对西方社会理性化过程的睿见, 但他并不像韦伯、法兰克福学派那样以一种悲观的 眼光来看待理性化对人类的限制。
韦伯认为科技理性控制了人类的生活世界,但哈贝 马斯认为这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
哈贝马斯认为韦伯把理性发展过程中的形式与内容、 逻辑与动力这两种范畴混淆了,前者是理性的所有 特质,后者指西方现实发展的一些偶因。
可领会性
一种表达是听者和说者都能理解的,是符合 语法规范的
真实性 陈述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
真诚性
言说者需真诚地表达他的意向,以便听者能 相信说者的话
正当性
言者和听者都认为存在着这样一种公认的规 范,而且都认同。
例如,一位教授对一位学生说:“请你给我拿 一杯水来。”
首先这句话能被学生听懂,符合可领会性。 学生可能有两种反应:拿水和拒绝。第一种情 况表明,这位学生同意教授言语背后的有效要 求,具体来说,附近有水可取,这就符合了真 实性要求;学生认为自己应该为教授拿水,这 符合了正当性要求;学生知道教授是认真的, 符合真诚性要求。
社会背景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和社会生产力质的飞跃,资本主义世界特别是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出现了许多新 现象和新变革。
“公共领域”于18世纪在西方社会开始出现,由于社 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工具理性越来越严重,科学技 术的意识形态统治使“公共领域”逐渐衰落,人们的理 性沟通受到了压制,科技理性和工具理性压过了一切, 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着合法性的危机,要化解这种危机最 根本的出路是用沟通理性重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充满 危机的资本主义社会需要沟通行动理论。
沟通成为可能;
社会
• 是指合法的秩序,通过这种合法的秩序,沟通行动 得以调节不同的意见和社会行动,并促进社会整合
和人类的归属感;
人格
• 可以理解为沟通行动的参与者所具有的语言能力和 行动能力,这种能力能够使他们参与到相互理解、
沟通的过程之中。
生活世界的理性化表现为文化、社会、人格的相互关系及其界限变得越来越
沟通理性对应于韦伯的工具理性,它是人类的一种潜能, 如果得到发展,特别是通过创造理想的沟通情境,就有 可能形成一种温和的、文质彬彬式的沟通图景,人类的 困境在这种图景中可能消除。
这里要补充的是,哈贝马斯认为韦伯与当今的很多
批判者一样都是单向理解模式,特别是实证主义者更是 主客二分模式来理解世界,但哈氏认为世界的存在是以 “双向理解”(dialogical understanding)的沟通为 起点的,即沟通是人的一种本质,人际之间的相互理解 是人的基本要求。
清晰。生活世界的理性化过程的三个方面:
生活世界结构上的区分
文化、社会和人格这三种结构不再受具有神秘色彩的世界观所 控制,而是各自独立起来;
通过理解的沟通行动达到对文化知识的传播、 保存和更新,从而形成对文化知识的理解
协调互动的沟通行动满足社会整合和群体团 结的需要
行动者社会化的沟通行动满足形成个体身份 的需要
文化
• 是一个资料的储存库,是生活在一起的社群所共享 和共有的,当沟通行动的参与者通过语言沟通就世 界上的某些事物进行解释和理解时,知识储存库使
如果说,舒茨关心生活世界的库存知识与交互主体 关系,加芬克尔关心生活世界的索引问题与反身性, 那哈贝马斯则关注生活世界中人际之间的沟通。
生活世界与沟通行动相辅相成,生活世界中大量的 共同拥有的、不明确的背景知识使得沟通行动有进 行的可能。
对哈贝马斯来说,沟通行动和生活世界是两个相辅 相成的概念。他认为,生活世界是一种“由文化传 播和语言组织起来的解释性范式的储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