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语文学会做人必须记住的148句诗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人活着如果不重视礼仪,那么就如同死人!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的不正确,也是无罪的。
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攻:琢磨。
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
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大概意思是提醒人们要知恩图报,不可忘恩负义,别人对你友善,有恩于你,你也要学会报答别人。
另在《诗经.卫风.木瓜》中,有一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意思是(别人)赠我以木瓜,我送琼琚给他(琼琚是一种佩玉)。
这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大概是从此处引申出来的。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基本意思是:“天降的灾害还可以躲避,自作的罪孽,逃也逃不掉。
”也就是自作自受的意思。
自己做了错事,也只会是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谦受益,满招损”是中国传统的一句古训,意思是说,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
出自《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多用于坏人,近义词有作茧自缚、作法自毙等,意思是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该词语出自于《左传·隐公元年》。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智,是自我之智。
明,是心灵之明。
知道别人,你是智慧。
你了解别人,你是智慧;你知道自己,了解自己,这是高明。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
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敏:聪明;好:喜好。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是指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器:工具。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这句话的原意是,国家发生动乱,才能看清谁是忠臣。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惘,只思考而不学习,就则只能停滞不前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谁没有过错,只要错了能改,就很好了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选自《礼记·礼运》之《大道之行也》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出于《礼记·学记》。
意为: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经过教授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困惑。
隐含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尤其是在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践与反馈,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
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
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短:不足;长:有余。
比喻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34、尽信尽信书,不如无书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法,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
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人(或国家)会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会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这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
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战国时期,纵横家流行,他们凭着口才和机智,朝秦暮楚,合纵连横,游说诸侯,取得高官厚禄。
所以有人认为他们是“大丈夫”。
孟子的回答很冷隽,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意思是真正的大丈夫,要有坚定的信念,不为荣华富贵所诱惑,不为贫贱困苦所改变,不为威胁暴力所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起大丈夫。
这三句话,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4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
引申为: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
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4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君子之间的交情像水一样清淡,小人之间的交往只是基于酒肉的交情。
醴(lǐ):甜酒。
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道为学之道,依次有五:首要博学,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次为审问,刨根问底,吃透精神,认清实质;三为慎思,辩证思考,探求真谛,把握规律;四为明辨,识别是非,分清黑白,判定真伪;五为笃行,践履所学,锲而不舍,成就卓越。
4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你站在河塘边,看着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幻想着鱼儿到手后的场景,还不如回去下功夫结出一张渔网以捕鱼,让愿望实现。
表示与其空空羡慕,徒有愿望,不如动手去干来得实在4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当年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秦王,太子丹和宾客以及荆轲的几个朋友,全体穿戴起白衣白帽,一同相送。
直送到易水旁边,今河北易县附近,挥泪诀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的歌声激起了送行者无比悲愤慷慨的心情。
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桃树李树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
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夸耀,向别人邀功,人们就会记住他。
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
4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年轻时曾经跟别人一起受雇佣给富人家种地。
有一天,他放下农活到田埂上休息,对秦王朝肆无忌惮的征调劳役、不断加重对老百姓的压迫和剥削的社会现实忿恨不平,就决心摆脱压迫和剥削,改变目前的社会地位,并对他的同伴们说:“假如将来我们中间有谁发家富贵了,可不能相互忘记啊。
”同伴们讥笑他:“受雇给人家种地,怎么能发家富贵呢?”陈涉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燕雀哪里会懂得鸿鹄的凌云壮志呢!”4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帷幄:军用帐幕;千里之外:指战场。
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能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负。
5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真挚的劝诫和提醒虽然不中听,但是有利于个人的成长,治病的良药虽然苦口但是能够治愈你的病痛。
5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固:本来。
或:有的人。
于:表示比较。
鸿毛:大雁的羽毛。
或重于泰山: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意思是人本来都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雁的羽毛还轻。
5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注释】智:聪明,智慧。
虑:思考,谋划。
愚:蠢笨,无知。
得:得到,获得。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
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还有一段严峻的故事——宋朝的罗大经在《鹤林玉露》卷十中说: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有一个小吏从库房里出来。
张发现他鬓角旁边、头巾下面,有一枚铜钱;一追问,原来那钱是库房里的。
乖崖命令给他打板子的处分。
那小吏勃然大怒,说:“一个小钱,算得了什么?还值得打我吗?你能打我,总不能杀我吧?”县令立即振笔疾书,判决道:“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