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临床医学检验红细胞的检查以及临床意义
临床医学检验红细胞的检查以及临床意义
离 心 法
EDTA抗凝 离心
Plasm
PLT
WBC
RBC-red RBC-O2
临床意义
诊断贫血并判断其严重程度,结合有关指数变化可推
断贫血病因,并对贫血进行分类;
评估血浆容量有无增减或稀释浓缩程度,有助于补液
量的控制。
●增高:血液浓缩、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降低:贫血、稀释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妊娠、
测定方法
温氏法(常量,中速离心)
微量法——首选常规方法
放射性核素法——参考方法
折射计法、黏度法、比重法、电阻抗法(仪器)
参考值
温氏法:男性0.4 ~ 0.54 女性0.37 ~ 0.47 微量法:男性0.42 ~ 0.52 女性0.37 ~ 0.48 仪器法:男性0.40 ~ 0.52 女性0.37 ~ 0.48
中幼红细胞
72h
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释放入血
48h
平均寿命120 d
红细胞计数
(red blood cell count,RBC) 定义:单位体积(每升)血液内的红细胞数量 原理: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充入计数
池,于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范围的红细胞数,并换
算得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L)
polychromatic
人 为 面 包 圈 红 细 胞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细胞内的异常结构
●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RNA, 铅中毒 ● 染色质小体(豪焦小体):核残余物,巨幼细胞贫血、
脾切除后
● 卡波环:脂蛋白变性,巨幼细胞贫血、铅中毒 ● 寄生虫:疟原虫、微丝蚴、杜利什曼原虫 ● 有核红细胞: 溶血性贫血、造血系统恶性疾患或骨髓转移
10 uL末梢血+2 ml稀释液 混匀稀释 充池
计数
计算
外周血红细胞参考值
成年男性(4.0 - 5.5)×1012/L 成年女性(3.5 - 5.0)×1012/L 初生儿 (6.0 - 7.0)×1012/L
思考
手工法VS仪器法?
血红蛋白测定
( hemoglobin,Hb)
血红蛋白的组成
输液过多)
红细胞平均指数
通过RBC计数、Hb测定、HCT测定可计 算出红细胞平均指数
红细胞平均容积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
定义: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以飞升(fL)为单位 计算:MCV = HCT / RBC 例如:RBC为3.50×1012 / L,Hct为0.36,则: MCV = 0.36 3.50×1012 / L = 103 fL
优点
操作简单 呈色快且稳定
缺点
KCN有剧毒
HbCO转化较慢
除SHb外均可检测
根据吸光度直接定值
高WBC和高球蛋白血
症可致溶液浑浊
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测定 的临床意义
生理变化
年龄与性别
新生儿:RBC高,两周后 下降,6-7岁最低 男性:25-30岁高峰 女性:13岁-15岁达高值, 21岁-35岁低水平,以后
血红蛋白的测定
定义
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血红蛋白的量
参考值
成年男性: 120-160g/L
成年女性: 110-150g/L
初生儿: 170-200g/L
Hb测定方法
分光光度计比色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HiCN)(国际标准参考方法) 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SDS-Hb)(次选方法) 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HiN3) 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AHD575)
参考值:手工法 27 ~ 31 pg 仪器法 27 ~ 34 pg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CHC)
定义:单位容积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以g/L为单位
计算:MCHC = Hb / Hct 例如:Hb为120 g/L,Hct为0.36,则: MCHC = 120 g/L 0.36 = 333 g/L
Epo
(如心血管病、肺
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
生理性:
新生儿
高原居民
病理性:严重慢性心、肺疾患、异常血红蛋白病 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减少
主要见于贫血: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全身血循环中红细
胞总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减少,低于该地区、该
参考值:320 ~ 360 g/L
临床意义
MCV、MCH、MCHC可从不同侧面反映红 细胞的病理变化,有利于分析病人红细胞形 态特征,进行贫血分类、诊断和鉴别诊断。
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
贫血分类
正常细胞性 大细胞性 单纯小细胞性 小细胞低色素性 MCV 正常 增高 减低 减低 MCH 正常 增高 减低 减低 MCHC 正常 正常 正常 减低
年龄及性别组的参考范围低限时称贫血。
生成减少 贫血病因
破坏过多
失血过多
1)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药物、物理因素、慢性肾衰、再障、白血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
2)造血原料不足
缺铁(缺铁性贫血)、缺乏VitB12或叶酸(巨幼细胞性贫血)
3)红细胞破坏增加
溶血性贫血(输血不合、蚕豆病、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4)红细胞丢失过多
渐渐增高
精神因素
肾上腺素 RBC
剧烈体力劳动或运动
相对缺氧 Epo RBC
气压降低
缺氧 代偿性RBC
妊娠中后期
血液稀释 RBC
老年人
造血功能减退 RBC
病理变化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腹泻
相对增多: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所致,如呕吐、 绝对增多:
原发性 — 真性红细胞增多
继发性 — 低氧血症
通过比色根据吸光度测得血红蛋白的浓度。
方法:
转化液 5ml + 血 20ul(5min),比色读吸光度(A)(540nm) 计算:有三种方法求得Hb浓度
1. A×367.7
2. 得A值后,在标准曲线上直接查找 3. A×K K=ΣHb / ΣA
标准曲线的绘制
用一组已知浓度的HiCN参考液,在分光光度计上分
目视比色
沙利法、测铁法、测氧法、比重法、折射仪法、光谱分析法
仪器法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HiCN)
为国际标准参考方法 步骤: 取样 加转化液(溶血、转化) 比色
原理:
血液在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溶血后,除SHb外各血 红蛋白均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再
与CN-结合生成稳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
红细胞稀释液
稀释液:保护计数细胞,破坏非计数细胞,同时抗 凝,要求不含杂质 红细胞稀释液:Hayem液,由氯化钠、结晶硫酸钠、 氯化高汞组成 作用: 氯化钠调节渗透压,结晶硫酸钠防止细胞 粘连,氯化高汞防腐
计数方法
手工法 :取样 → 稀释 → 计数 → 计算 仪器法 :电阻抗分析或激光分析
手工法
别测定A值,以A为纵座标,血红蛋白参考值为横座
标,绘制标准曲线。
例如:HiCN参考品
Hb g/L: 50
A:
100 150 200 K=ΣHb / ΣA = 370.37
0.14 0.27 0.41 0.54
如果标本A为0.32,则标本Hb = 0.32×370.37 = 118.52(g/L)
方法学评价
大小及均匀程度 红细胞形状 血红蛋白含量
细胞内结构
红细胞大小改变
直径
例如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
小红细胞 大红细胞 巨红细胞
< 6um > 10um > 15um
大小不均
增生性贫血
A
B
C
A: normal B: megalocyte C: anisocytosis
各种原因的失血(如消化性溃疡、痔疮、钩虫病)
注意问题
Hb测定对贫血程度的判断优于RBC计数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Hb和RBC的浓度不一定能正确 反映全身红细胞的总容量,如:急性失血、水潴留、 失水等
发生大细胞贫血或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时,RBC计数
与Hb浓度不成比例
红细胞形态检查
红细胞形态观察
参考值:手工法 80 ~ 92 fL 仪器法80 ~ 100 fL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
定义:每个红细胞内所含平均血红蛋白的量,以皮克 (pg)为单位
计算:MCH = Hb / RBC 例如:RBC为3.50×1012 / L,Hb为120 g/L,则: MCH = 120 g/L 3.50×1012 / L = 34.20 pg
数,是反映红细胞大小均一程度的客观指标,常用变 异系数(CV)或标准差(S)表示。
临床意义
与MCV结合进行贫血分类:这种分类法更能反
映贫血的病理变化,对贫血的鉴别诊断有一定
的价值。
诊断缺铁性贫血:IDA的病人95%以上RDW增
高,可与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88%RDW
正常)鉴别。
贫血类型
自身调节
负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