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知识结构导图考点难点精讲课后习题详解名校考研真题详解(成本)【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知识结构导图考点难点精讲课后习题详解名校考研真题详解(成本)【圣才出品】

第5章 成 本
5.1 知识结构导图
5.2 考点难点精讲
考点1:经济学中的成本和利润
(1)关于成本的几个概念如表5-1所示。

表5-1 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和沉没成本
(2)关于利润的几个概念如表5-2所示。

表5-2 会计利润、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
【名师点读】
各种成本之间的关系和利润的分类为基础知识点,需理解其含义并会辨别和举例说明。

相关考研真题如下:
1.【概念题】隐性成本(广西大学2018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研;北京邮电大学2013研)
2.【概念题】机会成本(中国地质大学2018研;东华大学2018研;中南财经政法大
学2018、2014研;东北大学2016、2004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研)3.【概念题】经济利润(广西大学2018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研;兰州大学2014研)
4.【简答题】说出两个有关机会成本的例子。

(南开大学2013研)
考点2:等成本线
(1)含义
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2)一般表示
假定要素市场上既定的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既定的资本的价格即利息率为r,厂商既定的成本支出为C,则成本方程为:C=wL+rK。

由于成本方程式是线性的,所以,等成本线必定是一条直线。

如图5-1所示,图中横截距C/w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购买劳动时的数量,纵截距C/r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购买资本时的数量,连接这两点的线段就是等成本线。

它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所能购买到的劳动和资本的各种组合。

图5-1 等成本线
【名师点读】
等成本线是成本最小化问题的重要分析工具,与等成本线有关的题目为基础题型,所以本知识点应重点掌握,尤其是成本方程的表示,考生需多下功夫仔细揣摩。

考点3: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如图5-2所示,AB、A′B′、A′′B′′代表三条不同的等成本线,唯一的等产量曲线Q代表既定的产量。

因为等成本线A′′B′′虽然代表的成本较低,但它与既定的等产量曲线Q既无交点又无切点,它无法实现等产量曲线Q所代表的产量;等成本线AB虽然与既定的等产量曲线Q相交于a、b两点,但它代表的成本过高。

所以,只有在切点E,才是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要素组合。

在生产均衡点E有:MRTS LK=w/r
它表示: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从而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图5-2 成本最小化
由于边际技术替代率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所以,上式可以写为:MRTS LK =MP L/MP K=w/r
进一步可以有:MP L/w=MP K/r
它表示:为了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厂商应该通过对两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花费在每一种要素上的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相等。

【名师点读】
“成本最小化问题”为常考问题,应会分析成本最小化问题并重点掌握对于成本最小化的求解。

涉及此知识点的考查形式如下。

【计算题】假设一个企业具有Cobb-Douglas生产函数,即y=x1a x2b;其中,x1和x2分别是两个投入要素,它们的价格外生给定,分别是w1和w2。

请回答以下问题:(1)请描述该企业的成本最小化问题;
(2)假设企业需要生产的产量为y,请找出两个要素的最优投入量;
(3)假设该企业是规模报酬不变,并且第二种要素x2的投入量短期内固定在k的水平上,那么该企业的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固定成本分别为多少。

(中山大学2012研)
考点4:对偶问题:产量最大化
与成本最小化问题相联系的另一个问题是产量最大化。

它们之间的联系是:追求成本最小化的厂商必然会追求产量最大化,也可以反过来说,追求产量最大化的厂商必然会追求成本最小化,即成本最小化和产量最大化之间存在对偶关系。

对于产量最大化问题的分析如图5-3所示。

图5-3 产量最大化
在图5-3中,有一条等成本线AB和三条等产量曲线Q1、Q2和Q3。

等成本线AB的位置和斜率决定于既定的成本量C和既定的两要素的价格比例w/r。

由图可见,唯一的等成本线AB与其中一条等产量曲线Q2相切于E点,该点就是生产的均衡点。

它表示: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厂商应该按照E点的生产要素组合进行生产,即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分别为L1和K1,这样,厂商就会获得最大的产量。

只有在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和两要素的价格比例相等时,生产者才能实现生产的均衡。

在图中则是唯一的等成本线AB和等产量曲线Q2的相切点E才是厂商的生产均衡点。

于是,在生产均衡点E有:MRTS LK=w/r,因为边际技术替代率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所以,上式可以写为:MRTS LK=MP L/MP K=w/r,进一步,可以有:MP L/w=MP K/r。

它表示:厂商可以通过对两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

以上就是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实现最大产量的均衡原则。

该原则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均衡原则是相同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