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栓介入术后的护理

溶栓介入术后的护理

溶栓介入置管术后的护理
一、定义
血栓:是血流在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

血栓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
溶栓疗法:应用纤溶酶原激活剂一类的溶栓药物,直接或间接的使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从而使被阻塞的血管再通,这种治疗方法称为溶栓疗法。

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reatment):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的方法。

盘穿刺减压术、椎间盘穿刺消融术等
尿激酶:从健康人尿中分离的,或从人肾组织培养中获得的一种酶蛋白。

(可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二、护理要点
术前护理
1、术前做血,尿常规化验,检查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凝血酶
原时间及活动度、血糖及血电解质。

2、向病人做好术前卫生宣教,嘱病人练习床上大小便。

3、术前一日行手术野备皮(右上肢、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根据
医嘱行药物过敏试验。

4、术前4小时禁食,避免术中使用造影药物引起恶心呕吐。

5、在左上肢或左下肢建立静脉通路并根据需要补液。

术后护理
1、病人返室后持续心电监测24小时,密切观察心率、律的变化。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观察有无胸痛或憋气等不适。

2、应用股动脉时检查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及足温情况,若出现足背动
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或皮温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以免造成下肢供血不足引起坏死。

3、嘱病人多饮水,按需予以静脉补液。

术后6小时内总入量应达到
1500毫升,尿量达1000~1500毫升。

排尿困难者必要时予以导尿,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

4、患者卧床24小时,病人卧床期间应做好基础,随时观察穿刺部
位渗血情况。

5、如伤口局部沙袋压迫,动脉穿刺伤口压迫1小时,术侧肢体制动
8小时,禁止弯曲。

定时检查穿刺部位伤口情况。

6、根据需要遵医嘱予抗菌素预防感染。

7、抗凝治疗者给予皮下注射时,注射部位应于腹部脐下偏左或右,
注射后嘱病人稍用力压住针眼5-10分钟,不得揉动。

(接附)
8、术后给予半流食、易消化食物.少食用奶制品以免引起腹胀。

9、术后24小时可拆除压迫止血器,介入置管一般不超过3天,拔
管后应观察有无出血、溶血等情况。

附:
尿激酶
1、禁忌症①14 天内有活动性出血②控制不满意的高血压(血压>21.3/14.7kPa)或不能排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者;③有出血性脑卒中史者;④对扩容和血管加压药无反应的休克;⑤妊娠、细菌性心内膜炎、二尖瓣病变并有房颤且高度怀疑左心腔内有血栓者;⑥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者;⑦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及进展性疾病;⑧意识障碍患者、高龄老人、严重动脉粥样硬化者应用剂量宜谨慎。

2、尿激酶化学成分不稳定在使用时应现配现有;
3、该药最常见的并发症即出血,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
4、该药可引起出血,少数有过敏反应,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应,停药后可缓解。

5、
6、(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