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班通的内涵、意义、优点

班班通的内涵、意义、优点


“班班通”不是用信息技术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育 模式,它与“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必将在相当长的一 段时期内共同存在,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班班通” 也并不是说不管情况如何每堂课必须使用信息技术,而 是应该用的课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用得上。如何实现 “班班通”,并与教学实践完美结合,做到收放自如, 让信息技术最终有一天变成必不可缺的“黑板+粉笔”, 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智慧与机智。 “班班通”主要包括三个课堂 “专递课堂”,“名 校课堂”,“名师课堂”。
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 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 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 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 进学生的发展。
“班班通”的含义包含了如下几个不同层次: 首先,“通”硬件,每个班级须配备适量的信息化设备和网络设施。 不同的硬件、网络和软件配置构成了不同类型的“班班通”。第一类也 是最基础的“班班通”类型是使最基本数字资源以及展示设备进入每一 个教室,即简易多媒体教室类型。将简易多媒体教室纳入“班班通”, 主要是出于与“农远工程”模式一兼容的考虑。第二类是以多媒体计算 机作为核心设备,并配以各种信息展示与交互设备的多媒体教室类型, 这是“班班通”目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第三类是普通的网络教室和移 动网络教室,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室配置,现阶段主要表现为“人手 一机”,在未来甚至可能会发展到“一人多机”的形式。其中在硬件方 面,对语音和视频设备方面,需要有很高的品质。声音方面,班班通的 标配语音电话 “秒秒钟”话机,能保证对声音质量的良好处理。
现在不用了,投影仪一放,一分钟解决问题,很直观,效率高,速度快, 立竿见影。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刚接触到学习,对知识的理解极为肤浅,如 果光靠老师的嘴去表达是不行的,很多地方需要老师实际的演示动作。这 时候投影仪的作用就很可观。针对不同的题型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投影仪 直观的看到老师的演示动作,这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习的 效率。 2.知识来源广泛化 传统的教学知识仅仅来源于书本,学生的视野狭隘,见识短浅。自从计 算机在中国风靡一时的时候,学生的知识范围变得宽泛了。不会的知识都 可以取之于网络,但是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占生命里的三分之二。课堂上仅 有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怎么办?班班通就解决了这个难题。班班通节省 了教师的授课时间,这部分时间就可以用来扩充孩子们的知识渊源。
班班通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价值 我国基础教育网络建设历程中有两项意义深远的工程, 分别是“校校通”工程、“农远工程”。“校校通”工程和 “农远工程”两大工程的实施,在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 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为“班班通” 的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结合现在全国各区域的实际情况, 在发达地区及中西南部大中型城市,基本实现班班“通”硬 件和“通”网络,而“农远工程”覆盖的农村中小学,班班 “通”硬件和“通”网络将在不久的未来得以实现。这意味 着今后学校教育信息化将实现由基础设施建设和初级应用向 深入有效应用转型。
其次,“通”资源,在硬件通的基础上配备与之相 适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硬件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信 息化的资源。资源是学习内容的数字化表征,是信息化 教学及其应用的基础。不同的硬件设备,与之相适的资 源种类不同,资源来源也不尽相同。
最后“通”方法,即利用信息化资源和设备开展教学活 动。让每一个班级、每一位教师、每一门学科的每一堂课, 尽量做到日常化应用信息化设备与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学 科教学的常态化和有效地整合,即在合适的时间运用恰当的 技术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切实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 学生的学习方式。“通”方法不仅仅指课堂信息化有效教学, 凡是与教育教学直接相关的信息化有效应用都可以作为其表 现形式,比如,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集体研究、协作 电子备课、数字化学习型学校建设、家校互联等。由此可见 “通”方法才是“班班通”最后落脚点,其本质是打造教师 和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字化生存方式,其目的是促进教 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
“班班通”是一个融合了基础设施、软件资源以及教育教 学整合等内容的系统工程。目前,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对 “班班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为此,对“班班通” 的内涵作出如下界定。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促 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刘延东副总理曾 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 程为“三通两平台”建设。围绕国家“三通两平台”的建 设目标,以班班通资源平台为核心,依托云服务平台将丰 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多样的教学应用引入教学课堂。以班 班通产品带动“宽带网络校校通”,实现“优质教育资源 班班通”,通过向学生和家长的服务延伸,推动“网络学 习空间人人通”。
多媒体已经尽量多的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教学由原 来的说教为主逐步向有声的,形象的,动画的立体教学转 轨。班班通的出现让老师更是耳目一新。课堂神奇的出现 了生命力。使孩子的学习趋于生活化,真实化。老师的教 学简单化,高科技化。下面就班班通的使用简述几点: 1.课堂教学直观化 传统教学中,一根粉笔,一块黑板, 一群学生组成了一个班集体。外加教师三寸不烂之舌,要 的就是北大清华的成绩。铸就一个学生的成功,牺牲的就 是一位教师一辈子的心血。知识就是这样抽象的循序渐进 的一辈一辈的增长着。而前教师需把这本作业在班里逐个 的信息内容通到每 个班级,并系统、有效地应用于备课、课堂教学、学 习以及其他教育业务之中。它着力解决信息化环境与 资源的创造性应用问题,着力解决优质资源在课堂上 有效应用问题,因此“班班通”是整个学校教育信息 化的核心价值所在。
班班通标志着教育信息化宏观政策方向的转变 从“校校通”到“班班通”,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宏政策由 “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转向“推进与保障教学应用”,即“从装备转向应 用”,为解决“数字鸿沟”的核心问题(资源共享与应用)、实现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和解决任务途径。 “班班通”是一个事关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从“校校通”到“班 班通”,把现代教育充分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使之成为常规教学资源和教 学手段寻求有效应用机制与模型,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不仅是城镇中 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上的延伸,解决了发展的突破口,从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高度有效解决让所有孩子上好学的问题。
需要什么可以通过教学机随时索取。这就打破了教师唯教科书至上的教 育理论。让全球的先进的,可观的知识,随着班班通进入学生的视野。广 纳贤才,为我所用。身在校园,胜在社会。 3.教师教学简单化,学习效率提高化 班班通的出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得简单、生动、 活泼。老师再也不用古板的干巴巴的语言来介绍抽象的事物。就一个动画, 一招手势就能迎刃而解。学生也不会因为教师难懂的咬文嚼字而眉头紧锁。 一节课下来看到的是学生不停的点头,探索知识的奥秘。本来两节课才能 完成的任务,用上班班通一节课就完成了,结果事半功倍,成绩喜人。 班 班通在今天的社会中真正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纽带。推动 了中国的教育又上了一个台阶。让流于形式的口号变成了不可否认的现实。 资源共享,真正的落到实处。
班班通将开创基础教育的全新局面 “班班通”是一线教师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实 现混合教学的基本条件和必由之路。“班班通”实现教育 教学将彻底打破教室、教师、校园的界限,实现局域、城 域无界限。校校互通、班班互联、资源共享,这将进一步 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激发教师的实践激情和 学习需求,探索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深层次整合的模式与方 法,提升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性,最终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 学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