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实验
试验报告
1、前言
在给定试验材料的条件下,要求学生分组设计出预期呈现正截面少筋破坏形态、适筋破坏形态、超筋破坏形态,以及斜截面剪压破坏形态、斜拉破坏形态、斜压破坏形态的钢筋砼简支梁,参与所设计构件的实际施工,完成所设计构件从加荷到破坏的全过程试验,考察构件的真实破坏形态与预期破坏形态的异同,分析其原因,撰写试验报告(含设计、施工、试验过程、试验结果分析等内容)。
2、试验试件设计
2.1适筋梁
单筋矩形截面梁,截面尺寸b×h=100mm×200mm,梁长L=1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钢材选用HRB335,纵向受拉钢筋为2B10,梁跨中400mm 段内不配箍筋,其余配置A6@100箍筋,参见图2.1-1。
图2.1-1适筋梁配筋图
2.2少筋梁
单筋矩形截面梁,截面尺b×h=100mm×200mm,梁长L=1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材选用HPB300,纵向受拉钢筋为2A6,无箍筋。
参见图2.2-1。
图2.2-1少筋梁配筋图
2.3超筋梁
土强度等级为C20,钢材选用HRB335,纵向受拉钢筋为2B18,梁跨中400mm 段内不配箍筋,其余配置A6@100箍筋,参见图2.3-1。
图2.3-1超筋梁配筋图
2.4剪压破坏形式梁
单筋矩形截面梁,截面尺b×h=100mm×200mm,梁长L=1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钢材选用HRB335,纵向受拉钢筋为2B16,A4@100箍筋布满全梁,参见图2.4-1。
图2.4-1剪压破坏梁配筋图
2.5斜压破坏形式梁
单筋矩形截面梁,截面尺b×h=100mm×200mm,梁长L=7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钢材选用HRB335,纵向受拉钢筋为2B18,在梁跨中间510mm 段内布置A6@30箍筋,参见图2.5-1。
图2.5-1斜压破坏梁配筋图
2.6斜拉破坏形式梁
强度等级为C20,钢材选用HRB335,纵向受拉钢筋为2B16,梁内无箍筋,参见图2.6-1。
图2.4-1斜拉破坏梁配筋图
3、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使学生亲自看到钢筋混凝土正截面少筋梁、适筋梁、超筋梁,斜截面剪压、斜拉、斜压等六种形式的梁从加荷到破坏的全过程,从感性上加深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受力性能的认识。
4、在试验过程中,要注意对以下内容认识
4.1加荷装置
试验台座,门式加荷架,千斤顶,分配梁,钢垫板。
4.2量测仪器
压力传感器,电阻应变仪,应变采集仪,位移计,读数显微镜。
4.3支座形式
书本中的支座形式,工程中的支座形式,试验中的支座形式。
4.4承载力
初裂承载力(初裂荷载):在加荷过程中,梁两侧面出现的第一条裂缝,此时的荷载称为初裂承载力(初裂荷载)。
极限承载力(破坏荷载):试件在加荷过程中,1.主裂缝宽度达到1.5mm;
2.主筋被拉断;
3.受压区混泥土被压碎。
对应以上三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情形出现,即为试件的极限承载力(破坏荷载)。
4.5破坏形态
试件从初裂至破坏过程中的主裂缝走向,是分析确定试件破坏形态的重要标志。
每一级加荷后的裂缝走向都应仔细观察,记录请楚。
4.6确保安全
结构试验是一项十分严肃和重要工作,同时又是面对试件尺寸和加荷吨位都较大的工作,每一位参加试验者都必须认真严肃,专心致志,遵守试验室手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每级加荷过程中,远离试件至安全范围内,当本级荷载加完稳定下来后,才走近试件附近观察裂缝,记录数据。
5、试验结果及分析
5.1.5论述适筋梁试验从开始加荷直至破坏时的过程:
5.1.6结论
(将适筋梁试验结果与书本理论论述的结果相比较,若有差异者,找出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作出结论)
5.2.5论述少筋梁试验从开始加荷直至破坏时的过程:
5.2.6结论
(将少筋梁试验结果与书本理论论述的结果相比较,若有差异者,找出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作出结论)
5.3.5论述超筋梁试验从开始加荷直至破坏时的过程:
5.3.6结论
(将超筋梁试验结果与书本理论论述的结果相比较,若有差异者,找出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作出结论)
5.4.5论述剪压破坏形式梁从开始加荷直至破坏时的过程:
5.4.6结论
(将剪压破坏形式梁试验结果与书本理论论述的结果相比较,若有差异者,找出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作出结论)
5.5.5论述斜压破坏形式梁从开始加荷直至破坏时的过程:
5.5.6结论
(将斜压破坏形式梁试验结果与书本理论论述的结果相比较,若有差异者,找出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作出结论)
5.6.5论述斜拉破坏形式梁从开始加荷直至破坏时的过程:
5.6.6结论
(将斜拉破坏形式梁试验结果与书本理论论述的结果相比较,若有差异者,找出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作出结论)
6、参加本次试验后的收获体会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