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新时期企业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简易版

对新时期企业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编订:XXXXXXXX20XX年XX月XX日对新时期企业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简易版对新时期企业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简易版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

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安全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需求,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安全管理自身的内涵要求正在不断丰富和延伸,外部环境和条件也在深刻变化。

打造安全环境、实现安全发展,推动社会和谐不仅是党中央的殷切期望,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需求。

在当前全国上下积极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安全工作如何顺应历史发展、坚持与时俱进、显得十分重要,具有现实意义,值得研究和探讨。

作为一名交通行业的工会工作者,笔者结合工会工作实际,围绕重新认识和把握新时期企业安全管理的新内涵和新要求,进一步提升新时期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等方面作几点粗浅探讨:一、新时期、新认识、三位一体确保安全工作摆正位置正确认识新时期安全管理和安全发展的关系,把握安全管理的深刻内涵。

不断深化安全理念,提高做好安全工作的自觉性。

是确保安全工作能否真正有位有为的关键。

为此企业安全管理要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不断改革和创新,自觉的把安全摆上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的大局中考虑。

进一步强化领导的责任意识,强化工会组织的维权意识,强化职工群体的参与和自我保护意识。

进一步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让“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主要在三方面做好工作:1、提高对安全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把握安全管理新内涵。

新时期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最近在山东胶济发生的“4、28”铁路特大交通事故,又一次敲响了安全警钟,72条人命的血的教训,又一次让我们认识到:“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现实意义。

随着时代进步,民生政治的发展和要求,对新时期企业安全管理内涵应当创新把握和认识,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安全要素的延伸和多元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涵盖安全生产、健康安全、安全环保、劳动保护以及安全文化建设等多种要素的大安全概念。

简单概括可称为“人、物、环境、理念”的综合和统一。

其核心要素应当是:“以人为本、关爱生命”。

(二)是安全内涵的变化必然促进和要求管理模式的变化。

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体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全天候”的特点,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发展的要求,应当联系企业实际,对现有的安全管理的各个要素进行整合,建立一个适应发展、符合综合治理要求的企业安全管理系统。

(三)工会组织要率先从和谐发展、安全发展的大局出发,提高对新时期企业安全管理的认识,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权观的指导下,更加自觉的扩展维权的视角,增强维权的力度和广度。

2、形成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局面。

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和全员性,必然要求理念和行为的统一。

制度和责任的统一。

三位一体抓安全的统一。

在推荐其他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牢牢把握三点:一是必须明确企业领导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企业领导者的安全责任是由法律规定的,因此企业领导在履行“第一责任人”权力时,应当具有更大的主动权。

在履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第一责任人”要自觉的把握一个主线、两个原则、三个到位。

即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主线、积极贯彻“安全永远是企业永恒生命”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确保安全管理结构的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各级安全措施的落实。

二是工会组织作为职工群体的“第一维护者”,必须在企业管理中自觉的发挥好参与、组织教育、桥梁和维权等四个作用。

其中工会维权的范围和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与传统的经济利益权益,更多的要求关注职工群体的健康安全、环境安全和劳动保护安全等诸多方面。

确保“关爱生命、关注安全”落到实处、落到职工群体当中。

三是增强职工群众的安全主题意识,进一步强化“安全你我他”“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安全意识,要通过共建共享实现职工群体的安全生产、健康安全、安全环保等权利和义务的落实。

在新时期企业安全管理各项活动中。

充分发挥群防群控群治为主要特征的职工安全保障机制的作用。

从而形成三位一体上下互动的安全管理格局。

3、牢固确立“安全第一”的位置,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全方位体现“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安全观念。

坚决杜绝“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出了事故重要,没有事故不要”的不良倾向。

牢固确立安全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坚持用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指导安全管理工作,重点把握三点:(一)企业决策层的重视程度,要符合依法依规开展安全管理的客观要求,要用新时期安全发展观来建设一支运行好、效能高的安全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依法依规实施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管理有位有为。

(二)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安全管理中的参与和监督作用,确保工会在参与源头决策、过程监控、绩效考核评估以及维权保障等各方面权利的落实。

工会也必须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全员安全技能的培训等软环境建设中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

(三)充分调动职工群体参与管理积极性和主动性、牢固性,安全生产常抓不懈的观念,最大限度组织和引导全体职工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养成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杜绝安全事故的良好习惯,努力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要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抓落实再落实三项机制确保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的基础,是安全理论在新时期的新的提升和发展。

就企业而言新时期对企业安全管理的客观要求:是更加关注生命和健康,更加体现人和环境安全的和谐和统一。

应当看到:在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中,有制度不执行,有机制不运行,有措施不落实的状况屡见不鲜。

因此强调抓落实再落实是安全管理的关键所在。

抓落实首先要抓好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建设,着力建好三个机制,确保安全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主要把握:1、积极发挥安全管理机制的指挥作用。

安全管理机制不是孤立的无形运作,而应当是和生产经营同步运行的有形操作,主要有三个功能:(一)是保障企业安全管理系统各项指令贯彻落实的决策功能,在安全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对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的制定,各项措施的落实负有指导协调的责任。

(二)是保障企业安全管理系统有效运行的控制功能,在执行内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方面负有监督和调控责任。

(三)是保障企业安全管理的绩效考核的评审功能,通过对企业内部各项在月度、季度、年度、各时期落实安全责任制等方面情况,做出分析和考核,提出评审奖惩意见,对新一年提出工作意见,负有总结规划责任。

2、积极发挥工会组织维权保障机制的监督作用。

工会组织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大局中,不仅需要积极参与协调,而且更应当在监督方面发挥作用,是企业安全管理不可或缺的制约力量。

其作用不容置疑。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会可以参与源头决策,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形式、审议和制定企业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企业安全决策的民主化、公开化。

其参与决策的过程就是有效地监督。

(二)是便于工会在维权中找到切入点和结合点。

更加有利于发挥以人为本的维权保障作用。

工会在行使监督权的过程中,可以从另一侧面发现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问题。

有助于维权保障落到实处。

(三)工会可以发挥自身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全员参与安全管理中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工会组织的监督更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安全管理的开展。

3、积极发挥群防群控的安全保障机制的主体作用。

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和渗透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因此,提高全员参与的自觉性,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发挥全员的主体作用是建立群防群控群治安全保障机制的重要保证。

群众性的安全保障机制首先要实现三个转变:主要表现为:(一)实现安全意识的转变、安全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必须充分发挥全员参与才能得以实现,要不断提升新时期安全发展的要求,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强调人对安全各要素的共建共享的主体意识。

(二)实现责任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主要通过一般都行政命令和手段来实现安全管理过程,责任是领导的,与群众无关。

现代安全管理首先要明确的是“各司其职”和“人人有责”的安全责任观念。

强调人对安全责任的自省自醒和自我意识。

(三)实现方式的转变,要真正把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作为安全管理的首要理念和手段,从传统的“事故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的“隐患管理”模式,要充分运用新科技新知识新手段,推进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变被动为主动,变预防为预控,强调人对安全要素的行为约束和超前预控意识。

三、定标准、定目标、三级管理确保安全工作长治久安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实现安全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任重而道远。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企业安全管理自身也在不断要求改进和创新,实现安全工作的长治久安,必须抓好安全工作的长效管理,关键在于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主要把握三个方面:1、创新和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在整合安全要素上下功夫。

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具有高素质人才、新科技手段、效能突出的安全管理系统,充分体现现代化安全管理的系统化特征。

主要把握:(一)具有政令畅通、分级管理、三级考核的优化安全管理结构、管理结构是否优化合理决定管理效能水平。

要通过对企业内部实施三级管理、等级控制等各项措施,实现安全管理的层次管理、常态管理和全员管理。

(二)坚持依法依规规范安全管理行为、积极推进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的安全管理。

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制定相适应的安全规章制度。

根据企业经济发展,定期分析评估安全管理的运行状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把握安全管理规律的主动权。

(三)加大安全管理的各项投入力度,在软硬件建设上,舍得花力气下功夫,着力形成领导重视、人才齐备、资金保证、设备优良的安全环境。

2、坚持安全管理的标准化。

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强化“细、实、严、优”的安全管理思路,坚持标准化的操作过程。

努力塑造“人、物、环境”的和谐统一。

关键把握:(一)切实加强和规范全员的安全技能培训,要通过系统的、有规划的、符合生产经营客观要求的安全技能知识培训,增强全员的安全防控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