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怎样写好文学短评》 课件 (共42张)
《怎样写好文学短评》 课件 (共42张)
诗中的乡愁是跳跃、辗转的,从"小小的邮票"到"窄窄的船票",进而 变成"矮矮的坟墓",直至"浅浅的海湾",但乡愁却是永恒在作者的心中。 为体现"现在的乡愁",全诗着眼于格局的布置,由前三段的蓄势而引起末 段的迸发,这不仅仅以浓烈的色彩渲染了乡愁,也使乡愁得到升华和涵沉。 读者从这首极富忧愁的小诗中极易抠取它的艺术精粹,这是以情感人的结 果。
阅读了作品,把握了作品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作品的主要特 色之后,那么,考生到底从哪个角度、选择哪个题目来写呢?这 就牵涉到一个写作角度的选择问题。笔者认为,考试时写文学短 评,要想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理解 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个内容熟 悉容易写的题目,选择一个好的突破口。
第四,结构要明快。对作品的评价最好在开头直接提出,下 文加以证明,形成总分结构。如果有必要加上总结性文字以收束 上文,那就形成总分总结构,但不可勉强,以免画蛇添足。
第五,要有文学评论味,尽量用形象化的语言评价和分析作 品,把观点渗透到富有魅力、给人以美感的文字之中。同时恰到 好处地使用一些文学评论的术语,增浓文学评论味。
例文三:
想哭不一定有泪
--评《乡愁》中的借代手法
《乡愁》的一大特色是运用借代修辞手法,表现浓郁的乡愁。诗人独具 匠心,用"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湾"来 借代"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等不同时期的乡愁,使之实物 化。乍看起来很有些"挥手自兹去"的洒脱,但多读几遍,你会感觉到诗人 的哭腔,你定然会被母子深情、夫妻恋情和游子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之情所 打动。正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明诗人无时不颠沛在离愁之中;在 哭,无泪,借代使之然也。
第六, 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在文学评论中, 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 方面。
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 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 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叙”与“议”的关系,实际上是论据同 论点、材料同观点的关系,“叙”是为“议”服务的;“析”与“评” 的关系,实际上是论证同论点的关系,“析”是为“评”服务的。我们 知道,在任何议论性的文章中,材料同观点,论据、论证与论点,都是 应该统一的,所以,在文学评论中,叙、议、评这几方面应该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其中尤以边叙边议的方式较多,而评价有的是通过分析水到 渠成地引出来的,如茅盾先生的《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中对《水 浒》人物描写第一个特点的揭示就是这样的,有的是一开始就明确提出 的,如茅盾对《水浒》人物描写第二个特点的揭示就是这样的。
开头:
四、文学短评的写作模式
1.复述梗概。在全文情节梗概复述中, 不露声色地点出要强调之 处。
2.引出论点:一个判断句,主谓宾。选择最有感受的一点。
内容:从人物形象看主题。
形式:从下列几点选择一个人物形象塑造(性格的几个方面),结 构(曲折、巧合、误会、线索等),
语言(个性化、生活化),
技巧(对比、讽刺、吸收其它文体特色等)。
2. 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 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 和性格特征。 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即作者通过这个人物反映出怎样 的社会现实。 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 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 臆、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前后照应等; (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4)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 写、环境描写等;
总、分—分;
(4)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 错式结构等;
(5)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 切等;
(6)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 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 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
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 析评价。
中间: 1.分析法论证为主。论据是作品自身,边节录边评论。分为二个 以上方面。 2.其它论证方法为辅,如引证法、比喻法、反证法等。 3.联系实际,引申发挥。内容主要是主题的社会意义。形式有: 典型的意义,艺术特点的比较和发展。 结尾: 1.重申照应开头,进一步明确、深化论点。 2.发出感慨.
这三篇微型文学评论,有的评《乡愁》的思想内容, 有的评其艺术特色,颇合法度。它们都只抓住一点来写, 角度不大,评价中肯,笔墨集中,分析在理,言简意赅。 至于结构明快,一目了然,自不必说;层次清晰,语言流 畅,也是共同的特点。在行文中恰如其分地用上一些文学 评论的术语,更具文学评论的特色。另外,每篇的标题都 拟得相当艺术,也给微型评论增添风采。
三、文学短评的写作方法与过程 文学短评以评价短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为主,而且 只要求选其一点来写。
首先,读懂作品。这是写好文学短评的关键。写作之前,要 仔细阅读全文,精读作品,找出作品中画龙点睛的句子,认真揣 摩、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明确文章的主旨,理 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力争有较深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
二、文学短评的写作角度什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⑵ 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 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 于景、直抒胸臆 、开门见山 、画龙点睛、卒章显志 、以小见大)
⑶这个主题表现的怎么样,正不正确,深不深刻,给人的启 示大不大。 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 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阅读作品时可回忆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知识, 以助探知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目的,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
写文学短评,一定要要细致地阅读作品,准确把握评论对象。 因为只有细致地阅读作品,才可能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有真切的感受;只有对评论对象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形成自己的 见解,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评论的中心,否则只能是泛泛而谈。
例文一:
悠悠海峡情
——评《乡愁》所蕴含的深义
《乡愁》这首诗涵义丰富、深刻,以特有的笔调倾述了海峡彼岸的人们 思念大陆故土的悠悠情怀。
诗的开头三节,作者就已渲染了浓浓的思乡情调。到了诗的末节,作 者笔锋一转,巧妙、恰当地把乡愁比作与大陆相隔离的海峡,从而寄托了 作者在垂暮之年思念大陆故上和亲人的悠悠的乡愁。
文学短评“麻雀虽小”,但应“五脏俱全”。写作时要以文 艺理论为指导,以作品材料为依据,紧扣作品,有的放矢,评析 原文的主要内容或主要特色。
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 影视评论等。
例如,《我的父亲母亲》是电影。电影是集编剧,导演、演 员、摄影、音乐、美工、剪辑、服装、道具、化妆、灯光、特技 等于一身的一种集体创作的综合艺术,影视评论既可对诸多方面 做综合评论,亦可对某一方面做重点评论。
梦 境
2020.3
一、文学评论与文学短评的概念
文学短评属于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是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 学现象进行评价的文章。它的任务,主要是分析作品的内容和形 式,评论作家创作的得与失,总结艺术规律,帮助读者提高阅读、 鉴赏能力,促进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
高中生写文学评论,是属于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训练,一 般只要求对具体的作品作评论,评论的重点是作品的内容、语言 和表达技巧。既然是一种基本能力训练,就不应要求过高,因为 “过犹不及”,所以考试命题时,一般要求高中生写文学评论, 大都是写文学短评。
(5)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点 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等;
(7)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
修辞手法主要指: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借代、双关、反问、 设问等修辞格(积极修辞)和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讽刺幽默、朴素自 然、含蓄委婉、生动活泼、诗意美、立体感强(消极修辞)等语言特色。
5. 作品的语言。 鉴赏作品的语言,主要可从下列三方面入手: 一是要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清新、绚丽、质朴等; 二是要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 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 三是要分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 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
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4.谈谈作品的构思技巧。 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
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 (2)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
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 ( 3)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
②“部分”,就是对重要部分仔细地阅读,找出画龙点睛的句 子;通过分析研究,加深印象,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主 要的特色,初步形成观点。
③“总体”,就是再次浏览全文,获得对作品完整的认识,最 后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出自己准确的判断。
其次,选准角度。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角度要准,即能 透视作品的主要意义或能表现作品的主要写法。角度宜小不宜大, 以免下笔力不从心而流于空泛。
譬如《水浒》的人物描写,向来就受到很高的评价,有一百 单八人个个面目不同之说。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而不是像 著名文学评论家茅盾先生那样运用正确的观点作深入研究,就不 可能写出那样精辟深刻的评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