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新课标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新课标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新课标考试试题及答案一、课程性质具有以下特征:1、区域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2、综合性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

3、思想性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

4、生活性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5、实践性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3、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三、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四、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五、制定教学目标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六、关于“课程内容”部分的编排体例,说明如下:(1)“课程内容”部分由“标准”和“活动建议”等组成;(2)“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3)“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可根据条件选择,也可自行设计; (4)“说明”是对“标准”中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解释。

七、“说明”: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一项,要注意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的培养。

2、“常用的天气符号”和“简单的天气图”,是指电视等媒体天气预报中经常出现的天气符号和天气图。

八、教学建议:1、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

2、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

3、重视地理信息载体的运用。

4、关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九、根据新课标内容的变化,写一份教学设计。

《中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八章第一节,主要介绍二战后世界的热点地区??中东,本节课主要讲“三洲五海之地”和世界石油宝库两方面内容。

通过本节课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对新事物易产生兴趣,好奇心强,但不稳定。

因此,在教学中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过日本、东南亚等区域地理知识,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有一定了解,且具备基本读图和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初一学生的阅历浅、知识面较狭窄等因素,看问题的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看图比较中东与西亚范围的不同之处。

(2)能在“中东”地图上找出“两洋、三洲、五海”。

(3)能看图说出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东石油的输出路线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对地理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关注时事的意识;正确看待和使用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数量、分布、输出路线。

难点: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法、问题讨论法、启发式谈话法、读图分析法。

六、课时安排共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七、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一、 [视频].“伊拉克战争” 以集“光、色、像、声”导入新课 [问题] 请问录像所报道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哪个地于一体的视频导入,有助区, 于调动学生所有感觉器[板书] 第一节中东官,激发学生兴趣,为本除了伊拉克战争,还有哪些战争爆发, 课创设一个良好开端。

[朗读]44页战争不断的中东。

承转中东为什么一直受到世界的关注,中东到底在哪里,[板书]中东的范围和位置[介绍] “中东”名字的由来,中东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由近至远,把东方国家划分成近东(Near East)、中东(Middle East)、远东(Far East);中东包括除阿富汗的西亚国家、北非的埃及。

2.中东与西亚有什么区别, 呈现两张地图,培养学生[展示]中东、西亚地图读图析图能力,通过对比[回答] 中东比西亚多了埃及…… 分析,提高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二、 [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图8.1和8.3中找出相应的“三洲五海地理事物,讨论后,做活动题1、2、3。

之地”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看课本中的地图,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课堂展示 1、找一名同学在屏幕上指出地跨两大洲的国家的大概自我探究能力和相互合作位置,告诉同学们,所跨的大洲名称的能力。

[总结]地跨三大洲2、在图中写出两洋、三洲3、找另一名同学在屏幕上指出三洲、五海电子白板呈现“三洲五[提问]如按顺时针旋转,从地中海开始,“五海”的顺序海”图,加深学生印象。

是什么,“五海”中有哪一个与其他不同,[观察回答]“五海”按顺时针依次是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红海;里海是最大的湖泊,不是真正的海。

[提问]若按逆时针旋转呢,4、[引导读图提问]中东地区沟通了哪两大洋,[回答] …… 充分利用电子白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合作探究 1、[提问] “五海”中的地中海与红海,黑海与地中海分别靠什么联系,这些地理事物具有什么重要性,[回答]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是两大洲的界线,在沟通东西方交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总结] 中东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从读图入手,引导学生分洋,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通枢纽,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析、归纳总结。

承转请大家看一个小资料,美国插手中东问题的关键性原因是什么, 以漫画形式激发学生兴漫画趣,活跃课堂气氛。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中东石油也。

三、 [板书]世界石油宝库世界石油[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图8.4及课本46页、47页,宝库做活动题1、2,可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展示 [展示]2007年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

找学生回答[展示]石油分布图。

学生在屏幕上写出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五大培养表达和思维能力。

产油国。

合作探究 [课件展示] 石油运输航线图。

动态课件、形象直观1、石油的分布地区在哪里,学生回答2、石油的输出国是,学生回答3.在图上指出三条重要的输出路线分析航线A、B的优势。

[角色扮演]1、如果你是石油公司的决策者,要从中东买到石油10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万吨,卖到美国,选择哪一条航线, 活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如果要从中东买到石油10万吨,卖给日本,选择哪一条航线,3、如果要买到石油30万吨,卖给美国,选择哪一条航线,[讨论]石油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如果通过对中东石油资源未来中东石油用完,其经济将如何发展, 趋势的展望,初步培养学[学生看法]发展旅游业、发展信息产业、发展交通运输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业、振兴民族工业…… 念。

四、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畅谈收获五、做对应习题。

巩固练习巩固知识,转化能力九、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1、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新知识都是从地图中获得的,使地图在本节课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运用,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

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了解中东的范围和两洋、三洲、五海、一湾、一运河的地理位置以及中东石油资源时,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对问题认识逐步升级的探究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了学生自我探究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1.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这与我调控课堂的能力有一定关系。

今后,我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科学的分配45分钟,以提高课堂效率。

2、课堂讲述的语言不够精炼、准确。

3、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针对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今后在教学中,我会把成功的地方继续发扬,不足之处改正过来,让今后的课堂更加完美无憾。

十、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

(一)根据地理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标准定评价标准1、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对地理知识的评价,要依据课程内容标准的行为动词来确定评价的层次要求。

例如,对于要求描述、说出的内容,评价标准应定位在评价学生的表述状况;对于要求学会、运用、举例、用实例说明、用图说明的内容,重在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水平和进步状况,即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将相关地理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之中。

对地理技能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技能的方法和要领的了解程度,选择应用地理技能的合理程度,运用地理技能的熟练程度。

例如,若评价“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这一标准要求的地理技能,可以采取布置学生读地形图、完成读图分析题等方式加以评价。

2、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应以评价学生参与地理学习活动过程的表现以及地理方法掌握与运用的情况为基本目标。

在评价学生参与探究性活动过程的表现时,应重点评价学生:(1)能否提出地理问题;(2)能否通过阅读地图、图表等以及通过实地观测与调查等方式或用其他方式收集资料、获得资料;(3)能否将地理信息资料恰当归类和将地理信息资料绘制成地理图表以及简单的地图;(4)能否通过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得出结论并进行检验;(5)参与地理观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等活动的质量。

在评价学生地理方法的掌握与运用的情况时,应注重对学生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地理实验等常用地理方法的领悟、掌握状况和运用水平进行评价。

例如,要检测学生“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达成度,教师可先提出探究活动要求,让学生根据地图选出几个代表性的区域并举出实例,说明不同地域发展水平的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