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称谓语认知及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汉语言文学1101班 18110103 陈琳珏摘要:称谓语作为一种具有交际功能的语言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业所使用得称谓语有所不同,通过调查发现其特点。
关键词:社会称谓语差异调查报告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社会的发展变化,会迅速体现到语言,特别是词汇中来作为基本词汇的称谓语,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加紧密,更能直接体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思想观念的发展变化。
称谓语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彼此之间表明相称谓语具有和其他词汇不同的特殊交际功能。
此次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调查,分析他们各自的特点。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街头采访的方式,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进行调查。
下面将调查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一、对他人的称谓。
1、与同龄陌生人打招呼,使用社会称谓语情况。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与陌生同龄人打招呼中,无论是什么年龄,职业使用范围最广的是用“你好,请问,打扰”等代替,其中女性占的比例比男性大。
在随后的称谓开始在年龄上出现差异:年龄在18周岁以下和18—25周岁的受访者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同学”、“帅哥/美女”和“亲”。
25—35周岁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帅哥/美女”、“先生/女士/小姐”和“亲”。
35—45周岁和45—55周岁使用频率较高的的是“先生/女士/小姐”、“师傅”和“老板。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其中有四个词比较具有区别性,“同学”、“亲”“老板”和“师傅”。
“同学”称谓多出现在18周岁以下和18—25周岁的受访者中,这是由于人群主要以学生为主,称呼对方为同学贴近其身份有显得比较亲近。
“亲”这一称谓语主要使用与18周岁以下、18—25周岁和25—35周岁这类受访者中,“亲”首先源于淘宝,此后随着它在网络上的流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现在也慢慢融入到了现实社会中。
“师傅”这一称谓语主要使用与35—45周岁和45—55周岁的受访者中。
“老板”和“师傅”一样也主要在35—45周岁和45—55周岁受访者中使用,但是不同的是使用“老板”这一词的受访者,他们主要从事的是和销售有关的工作,受其职业的影响让他们在称呼他人的时候带着他们职业的烙印。
“同志”这一比较具有时代性的称谓现在的使用得很少了使用它的受访者主要集中在55周岁以上。
由于社会变迁,中西文化交流,“同志”使用频率下降。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表示与旧的、封建阶级、资产阶级决裂,人们很少使用“先生/太太/小姐”等社交称谓语,而用“同志”替代,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谐,“同志”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最重要、最具代表性、最广泛使用的社交称谓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词不断产生,“同志”这一词就使用得很少了。
2、与年长自己的陌生人打招呼,使用社会称谓语情况。
对于比自己年长的陌生人打招呼,使用较多的是叔叔/阿姨、大叔/哥/爷/姐/妈,其次是用“你好,请问,打扰”等代替。
“先生/女士/小姐”这一称谓多使用在25—35周岁和35—45周岁的受访者。
“师傅”这一称谓多使用在35—45周岁和45—55周岁的受访者中,在“老先生/前辈/老人家/老奶奶/老爷爷”这个选项中18周岁以下和18—25周岁的受访者选择“老奶奶/老爷爷”的偏多,而25—35周岁、35—45周岁和45—55周岁的受访者中选择“老先生/前辈/老人家”。
而使用“同志”和“亲”为零。
究其原因,首先对于“同志”这个词在上面已经有所表述了,这里就不再赘述,其次对于“亲”这个词,在和对方是同龄人的时候使用会显得比较亲近而在面对比自己年长的陌生人是称呼回显得不尊重。
3.熟人(同学/同事/朋友等)之间,使用社会称谓语情况。
(5分为经常使用,1分为从不使用)。
从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同志”一词的使用频率最低,其流行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现在不再受青年人欢迎。
“老师”一词、是对传业授道解惑之人的专有称谓,调查发现在非教师阶层中,特别是娱乐行业,有转化为通用称谓语的势头。
“亲”一词主要流行与淘宝,而大家在面对自己熟悉的人的时候则不太喜欢用该词。
“美女”这种具有褒称内涵的词,在与和自己熟悉的人交流时使用这种称谓语显得比较亲近。
“欧巴”一词源于韩语,是个音近词,本意是哥哥的意思。
近年来随着韩剧和韩国综艺的热播,不少人开始使用该词,但使用该词的人以女性居多。
“爷”一词男性使用居多,称呼他人为某爷,有表示此人豪爽、霸气的意思。
“老大”一词男女均有使用。
“哥/哥们/姐/姐们”这一称谓使用频率较高,表示对方关系较好。
“小伙伴(们)”这一词使用频率是较高,且在18周岁以下、18—25周岁这类受访者中使用较多。
这一词源于网络“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后“小伙伴”一词就开始广泛运用于社交网络,而后在现实生活中也开始广泛使用,现在说“小伙伴(们)”都表示亲近的感觉。
4. 在餐厅吃饭时,对服务员的社会称谓的调查。
对于服务员的称谓大多数都称“服务员”也有人称“服务生”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一些较为高档的餐厅,他们对于服务员的称谓就会说“先生/小姐”或者是“waiter”,而在一些较为小型的餐馆里,会有其他的称呼,比如:“美女”、“老板”、“老板娘”。
二、他人对自己的称谓。
1.遇到陌生人对自己打招呼,自己所能接受称谓情况。
在陌生人与自己打招呼时,自己所能接受的称谓和与同龄陌生人打招呼,使用社会称谓语情况出现了对应的关系。
大多数受访者愿意接受的是用“你好,请问,打扰”等代替。
年龄在18周岁以下和18—25周岁的受访者中愿意接受是“同学”、“帅哥/美女”和。
25—35周岁接受较多的是“帅哥/美女”、“先生/女士/小姐”和“亲”。
35—45周岁和45—55周岁使接受较多的是“先生/女士/小姐”、“师傅”和“老板。
”可以看出“帅哥/美女”、“先生/女士/小姐”这两个称谓的接受力和接受程度较强。
“帅哥/美女”这一称谓语,既满足了自己心理预期,又可以拉近言语双方的距离,使自己心情愉悦,从而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可见“帅哥/美女”作为对褒称内涵影响到了人们对其的使用和态度。
但称谓语“帅哥/美女”不适宜用在正式、庄重的场合,在比较较严肃、正式的场合,则更愿意听到对方称呼自己为“先生/女士/小姐”。
三、对于具有特殊意义称谓词的了解程度。
1、是否了解“同志”这一称谓有时指“男同性恋”的意思。
“同志”一词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最重要、最具代表性、最广泛使用的社交称谓语。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同志”被赋予新的含义,指称同性恋者。
从调查结果来看18周岁以下、18—25周岁、25—35周岁的受访者都了解“同志”有指“男同性恋”的意思。
在35—45周岁、45—55周岁和55周岁以上年龄段的受访者从未听说过“同志”一词有指“男同性恋”的意思。
在18周岁以下和18—25周岁的个别受访者认为“同志”一词就是指“男同性恋”的意思。
这是由于18周岁以下和18—25周岁的个别受访者,他们没有经历也不太了解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称谓,而“同志”这个称谓现在也很少使用,再加上在网络“同志”就是指“男同性恋”的意思。
对于他们而言,他们所了解的“同志”就是指“男同性恋”。
2. 是否了解“玻璃”“基友”和“拉拉”“蕾丝”用于指男/女同性恋。
和“同志”一词的调查相一致。
18周岁以下、18—25周岁、25—35周岁的人都了解,在35—45周岁、45—55周岁和55周岁以上的受访者从未听说。
玻璃:同性恋者的代称,男同性恋者,男同志也称为“bo y love”,一般简称BL。
BL 正好是玻璃的简称,所以人们习惯上叫同志为玻璃。
蕾丝,Lesbian(蕾丝边)指女同性恋者。
拉拉,女同志的代称,由Lez(Lesbian的简写)音译而来。
这些词的出现想让同性恋这个词可以说得隐晦一些,不至于那么直白。
最早流行与网络,由于18周岁以下、18—25周岁、25—35周岁的受访者受网络影响较大,对于这些词也比较了解。
四、是否了解并使用流行及网络称谓语。
1,是否了解并使用流行称谓语。
从图表中可以发现“土豪”、“女汉子”“学霸/学渣”使用了解的人较多。
这类词语先是流行与网络而后在社会生活中慢慢流行。
18周岁以下、18—25周岁、25—35周岁的人他们大多了解并且会使用这类词语。
而35—45周岁、45—55周岁的受访者,他们对于这些称谓语大多数都只是了解,在生活中使用这些词语较少,有些词语只限于听过,而具体这个词表达什么意思不是很清楚。
2. 对于网络的称谓语的了解状况。
对于网络称谓语了解人数最多的称谓语是“绿茶婊”、“废柴”、“大V”。
和是否了解并使用流行称谓语情况一样。
18周岁以下、18—25周岁、25—35周岁的人他们大多了解并且会使用这类词语。
而35—45周岁、45—55周岁的受访者,他们大多数都没有听过这些词语。
五、您认为下列词语目前在社会认知上的感情色彩是?(5分为褒义,1分为贬义,3分为中性义)“熊孩子”网络上常用于形容孩子调皮的,岁数小不懂人事的,同时在看到一些小孩做了一些不可理喻的带有破坏性的事情时,也可以叹一句:“这熊孩子”。
当然孩子小不懂事可以理解。
这一称呼来源于北方,泛指那些惹人讨厌的孩子。
一般也有昵称的意思,表示对调皮孩子的爱称。
在被网友们界定为那些乱翻东西、搞破坏、不守规矩的孩子。
调查中多位受访者认为该词是中性义。
“女博士”博士,古代宫名。
秦汉时掌通古今,备顾问。
汉武帝尊儒术,于朝设五经博士,并置博士弟子学习经术。
近年来在网络上流传了这么一句话“大专生是小龙女,本科生是黄蓉,研究生是赵敏,博士生是李莫愁,博士后是灭绝师太,硕博连读更可怕——是传说中的“东方不败”!”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该词是中性义。
18周岁以下和18—25周岁的个别群体认为称呼她人为“女博士”具有贬义“女汉子”是指一般行为和性格向男性靠拢的一类女性。
形容女性可能言行粗鲁,个性豪爽,独立,有男子气概等大众认为女性不应拥有的特质,是一个有褒有贬的网络语言。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该词是中性义。
“妇女”在官方辞典中,妇女的定义是成年女子的通称。
不单纯指已婚妇女。
现在对于“妇女”这个词有着一些争议,有些人认为“妇女”一词听上去不好听。
从调查结果看来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妇女”一词是贬义。
“剩女”一词是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
是指已经过了社会一般所认为的适婚年龄,但是仍然未结婚的女性,广义上是指27岁或以上的单身女性,很多拥有高学历、高收入和出众的长相,但也很多自身条件较差。
多数剩女择偶要求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而变成“剩女”的大龄女青年。
在大多数受访者看来此词带有贬义。
“公知”从字面可认为是公共知识分子的缩略词,精确定义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