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我们健康生长主题一:品格的试金石1,老实与信任之间教学目的:1,了解诚信知易行难。
2,懂得诚信应该从自身做起。
3,懂得诚信应当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行为。
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搜集身边的表示诚信的事例,假如能够例举学生的行为更好。
教学步骤:一,导入1,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遇到假钞的事情你们听到的情况中,人们是怎样处置的2,请学生说说,教师提醒:不必提当事人是谁,只讲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阅读与讨论1,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页的课文,再展开议论2,教师总结:那个买鸡的人很可能是故意使用假钞,甚至可能与制造,销售假钞有关,假如这样,那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迟早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大多数人遇到假钞,都像这位卖鸡的大婶一样,是碰上的,并不是故意的。
但是,在如何对待手中的假钞这一问题上,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像这位大婶那样做。
三,小组讨论1,请学生分成小组,阅读讨论教科书第3页《一颗棋子》的故事。
2,教师提问:大家怎样看吕元膺的做法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3,小组讨论,并且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自身小组的看法。
4,教师巡视,并且注意学生讨论的内容。
四,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看法。
五,教师总结诚信是人立身之本,中华民族历来注重这一品质。
孔子就说过:”人无信不立。
”讲究诚信,应当是无条件的。
无论大事小事,不应当计较个人得失,因为这是一条重要的品质,反映着每个人的人格。
讲究诚信道理好讲,但有时候做到很难。
大多数人知道应当讲诚信,但遇到具体的事情,触和到自身的利益的时候往往会动摇。
因此,那位买鸡的大婶是令人敬佩的,她虽然损失了金钱,但维护了自身的人格。
吕元膺的对手虽然只是挪动了一颗小小的棋子,但是却失去了”诚信”这个最重要的做人之本。
同学们要珍惜自身的人格,事事处处,时时刻刻讲诚信。
2,诚信的回报教学目的:1,感受诚信在社会中的作用。
2,认识并且考虑诚信的”代价”与”回报”。
教学工具:教师在非正式场所了解学生对诚信的态度。
教学活动:一,导入1,教师朗读教科书第4页的课文。
2,请学生谈谈自身的理解。
二,案例分析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故事,分别进行讨论: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为诚信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又得到了什么样的回报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且给予知道协助。
3,教师要特别协助学生整理分析的结果,依照”代价”和”回报”分别列出观点。
三,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介绍分析结果。
教师在黑板上记下各组发言的要点。
四,教师总结1,坚持诚信,经常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是也会得到回报。
怎样看待这些代价和回报呢刚才同学们进行了很好的讨论,我们总结一下。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再请学生就最后”进一步的考虑”展开短暂的讨论。
3,安排作业。
3,如生活中没有了诚信……教学目的:1,感受诚信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多方面的联系。
2,以诚信为规范分析和评议身边的各种行为现象。
3,考虑失去诚信可能带来的后果。
教学工具:了解学生上次作业完成的情况。
教学活动:一,导入请几个学生发言,谈谈对上一节课作业中”进一步的考虑”的想法。
二,阅读与讨论1,教师朗读教科书第7页上方的课文。
说明:前面两个课题中所学的内容,终究在生活中不是经常发生,而是比较特殊的事情。
实际上,正如课文中所说,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诚信问题。
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从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的。
2,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页的几幅插图和说明文字,展开自由讨论。
3,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你遇到过这样的或类似的事情吗有什么感受和想法三,阅读与考虑请学生自身阅读并且考虑教科书第8—9页中的内容,然后自由讨论,要求每个学生的发言要结合第8—9页中的一项内容。
考虑和讨论主要围绕以下题目展开:1,他们为什么这样做2,这样的做法,给自身带来了什么3,这样的做法,给他人带来了什么4,这样的做法,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什么四,教师总结教师用教科书上”诚信是做人的核心,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这句话进行总结,鼓励每个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人。
4、与诚信”签约”(一)学生准备课前通过自查,调查,访问,了解身边的人(包括同学,朋友,家长,老师甚至陌生人等)曾经有什么不诚信的行为;准备几个有关诚信的故事或几条格言。
(二)教师准备收集古代,现代有关诚信的故事;准备几条有诚信格言的条幅。
本课教学目的1。
通过讨论,考虑并认识诚信在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2。
以诚信为规范反思和评价自身和他人的行为,找出差异与缺乏。
3。
牢固树立做诚信人的信念。
教学结构1。
导入: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小朋友》或《曾子杀猪》等。
2。
汇报:课前采访的身边的人的不诚信的行为表示。
[1]社会上存在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2]发生在家里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3]学校,班级里不诚信的人和事。
3。
讨论:不诚信的危害。
4。
解决问题:给同学写建议;送格言;与”诚信”握手,争当”诚信星”。
5。
总结,安排课后练习六,实施过程(一)导入:教师深情并茂地讲《手捧空花盆的小朋友》的故事。
(二)汇报,讨论采访与调查的结果:课前采访的身边的人的不诚信的行为表示。
[1]组长汇报课前安排的采访,调查等情况。
妈妈为她有这样的好儿子感到骄傲。
我也想起了这样一段话”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整个星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树叶可以倾倒整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掀起整个海洋。
”[2]社会上存在的不诚信的人和事诚信是什么在你的生活中,你曾经遇到过什么事给你印象最深刻过渡:这是发生在社会上的不诚信的事例。
那么,在我们自身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呢[3]。
讨论:学习上不诚信的危害。
(1)学生上台讲古今中外严谨治学的故事。
(2)小组交流,讨论考试作弊的危害性。
(3)学生代表陈说自身的看法。
(三),阅读课本,了解图意看书上的插图,谈谈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看法乐乐遇到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处置的你有什么看法假如说你跟他人真许诺了一件事,经过一段的考虑你反悔了,发现这件事不对了,这时候你还去做到吗假如你对他许诺的事是错的,不能做的,你得讲哥们义气,你还得去还要去,去跟他一起做那件坏事噢,那我明白了,所以说”说到了做到,许诺了兑现”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诚信的,美丽的故事。
诚信,说它大,大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命运,说它小,就是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
我们不用喊那么高的口号,其实我们身边的小事真能做到”说到了做到,许诺了兑现”,”是真理去坚持,是谬误去斗争”,就是好样的!(四)。
提高认识见行动(1)写格言,送格言同学们学前准备了一些有关诚信的格言,也有的人创作了格言,要送给好朋友。
下面大家先交流一下。
你想把这句话送给谁(2)尝试给同学写建议老师分发精美的小卡片,针对同学平时的言行,写一写你的建议,提出你的希望。
然后,把卡片郑重地送到对方的手中。
(3)与”诚信”握手,争当”诚信星”,制作”诚信卡”为自身列出”清单”,请同学督促自身今后要做到的条款。
假如都能做到了,就给自身帖上”诚信星”。
(五)。
总结,安排课后练习1。
教师总结:诚信的品质要从小培养,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用诚信来要求自身,也用诚信来要求自身的朋友,同学和其他身边的人,并做到锲而不舍。
2。
作业:继续完成自身的”诚信卡”,征求老师,同学,家长的意见,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督促。
第二单元为了建设新中国主题一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课题1:从艰难中起步教学目的:1,知道新中国的成立”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改变人民生活状况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2,感受当时国家的状况和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3,进一步发展探究,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1,检查学生的采访活动完成的情况。
2,中国政区图。
教学活动和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
”毛泽东主席说:'夺取全国胜利,这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跟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主席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社会状况描述为'一穷二白'。
什么是'一穷二白'呢'一穷'指什么'二白'指什么朗读教科书第37页老师的讲述。
2,交流与讨论。
请学生阅读37页关于”洋货”的插图。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采访的收获以和自身的感想,进行交流与讨论。
(教师适当给予说明解释)3,讨论与考虑。
”当年人们的生活要依靠这么多洋货,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想到:”这些在今天看来极为平常,甚至早已被淘汰不用了的生活用品,在那时大多是从国外进口来的,国内很少有工厂能生产这些产品。
说明了旧中国生产水平低下,人民生活落后。
”4,教师总结:这些带”洋”字的物品大多是从国外输入进来的,国内生产这些物品的工厂寥寥无几。
在旧中国留下的落后面貌面前,当时的中国人民,也就是同学们的爷爷奶奶那一辈,经历了一一些什么呢我们将在下次课上学习。
第二课时1,导入。
”上课时我们通过那么多带'洋'字的东西需要从国外进口,知道了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整个国家面对战争留下的创伤,面对一穷二白的状况,生产力低下,人们生活穷困。
那么社会究竟破坏到了什么境地老百姓的生活穷困到了什么程度”2,阅读与讨论。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8~39页课文,并且讨论交流感受。
鼓励学生运用自身采访的收获。
”爷爷,奶奶那样的老辈人,童年时期正生善于那个年代,同学们对爷爷,奶奶那样的老辈人进行采访,他们是怎样描述童年的生活经历的向同学进行介绍和交流。
”3。
自由讨论。
”解放初期的中国就是处于这样一种破败的状况,可是毛泽东主席为什么说,中国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
穷则思变……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请学生就这段话自由发言,说出自身的理解。
通过讨论明确:这说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以极大的信心发扬主人翁的精神,硬是从艰难起步中,在建设祖国的各方面,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发明了奇迹,使新中国走向了繁荣富强。
4,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简单概括,播放歌曲《歌唱祖国》。
5,作业:(1)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2)根据下一课的内容,采访自身的爷爷,奶奶或者他们的同龄人。
课题2:爷爷,奶奶讲的故事教学目的:1,知道全国人民面对着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艰难中起步,开展了土地改革,爱国卫生运动和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
1,2,了解和感受新中国的变化和进步。
3,进一步发展探究,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1,语文课文年《我的战友邱少云》。
2,鼓励学生继续采访前辈。
3,中国政区图。
教学活动和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