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发展趋势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总的发展趋势:
1. 制造业正在向国际化方向发展,我国越来越会 有更多的企业有能力生产和出口复杂的高档商品。 2. 市场的细化和专业化 从市场驱动角度看,专业化配套生产和整机产 品多样化设计是满足顾客多样化需求的一种途径。 专业化生产也有助于质量、性能迅速提高到国 际水平。 3. 信息技术几乎渗透到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每 一个领域,信息化改造传统制造业是重要的发展 方向。
2.强调竞争意识,把自己的产品和生产工艺与世
界领先企业的产品和生产工艺进行比较。
3.加强对市场转变作过迅速反应的可能性,不断
把强调大规模生产效益与一种新的灵活性结合起 来。
美国80年代的制造业情况
体现在:更短的生产周期 更快的引进新产品 更大的灵活性 来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 4.加强与供应商的密切协作,建立新的供货 方式。 5.持续的培训计划。 加快制造业系统的改革,要在经济(金融、 投资)、产业、政府、劳工、教育机构所有部 门协同奋斗,五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
重复的产品。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8. 加强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开发研究 面临21世纪,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发展日新月异, 制造业各种产品的材料、器件和工艺的选择,关 系到产品性能水平,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 质量等问题。
选用先进的工程塑料在飞机、汽车、电子制造 业得到广泛的应用,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 节约了能源,值得大力提倡。 先进陶瓷材料在装备制造业有应用前景。
健壮性设计
6σ
管理方法
等等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5. 让专业厂家承包产品总体中的零部件设 计和专业化生产 成套设备厂家制造的产品中含有不少外 厂生产的组件和零部件已是国际上通用的方 法。 国外机床设计大都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 例如主轴有专门的工厂设计,制造带电动机 的整体主轴。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提高到2020年的35%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目标: 我们提出的目标是力争在10到15 年内,把我国的制造业做强做大,
使我国的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
总体水平分别上升至世界第3位, 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之一。
结束语
中国的制造业,在加入WTO之后,已经面临着国 际市场的挑战,用过去陈旧的思维模式,不可能适 应新形式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去参与 这种竞争。过去简单地引进成套先进设备能解决产 品生产这种简单的经营方针,已经逐渐不能凑效, 单纯地依靠技术改造也不能解决企业发展问题,只 有把技术进步和生产、销售、质量、售后服务等管 理策略很好地结合起来,互相配合,组织管理改进 和人才教育培养结合起来,创造新的全面经营管理 模式,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挑战,与时俱进。
最佳组合
产品环境意识改善 商务的环境意识创新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发展趋势
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 全球化 信息化 绿色化 服务化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世界制造中心
二战以前: 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
二战以后: 欧洲,北美,日本,东亚四小龙
20世纪90年代: 中国大陆,首先是沿海地区
迅猛发展
发达国家制造业逐渐向发展中国家梯度转 移
2) 产品的零缺陷是可实现的。 3) 6σ 管理不再是单纯传统意义上的质量管理方 法,而是全面的管理理念。
4) 6σ 管理质量改进不再不顾及财务和收益而是 非常重视改进的财务指标和收益。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7. 提倡同行业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
强强联合,各自发挥优势,联合互补,共
同开发和更新产品设计和生产,没有必要再 花更多投资和时间,独自研究开发低水平
美国80年代的制造业情况
美国在1986年对汽车、机床等8个制造业进 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Ⅰ)企业界战略观念陈腐 1. 过分强调大规模生产 2. 经济和技术上地方观念严重。
美国80年代的制造业情况
(Ⅱ)对工人的态度
把工人当作必须加以控制的生产成本来对
待,结果工人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越来越小。
对人的因素的忽视,还表现在大量缺乏基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发
达最先进的,三个国家始终把制造业作为
立国强国之本。
最重要的是必须拥有关键资源和核心能力,
把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作为制高点,进一步
掌握核心能力是提高竞争能力的关键条件
之一。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预测: 在未来20年中,我国制造业增长将略 高于GDP的增长率;我国制造业的增 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将有所上升,从 2000年的34.3%上升到2010年的 35.2%和2020年的36%,装备制造将 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28%,
产品在加工过程中,设计和建立具有环境意 识(Environment Conscious)的措施 (报废处理和再生产)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环境意识设计(Eco-design)
对工业界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在保持客户
满意度和公司的利益同时兼顾环境。
产品生命周期计划中,在初始设计时采用的一种
集成方法,利用此方法可以作出生命周期属性的
6. 加强追求产品质量第一的理念 现代质量理念,面向过程,追求顾客满 意。管理层要有一个好的战略策划将: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技术管理 全面生产力管理 优化改进 管理为代表的现代质量管理体现了
1) 顾客需求推动,产品的99.9%合格率不再是可 接受的。
制造业的重要性
中国目前还只是在工厂和制造业方面有些 优势,但核心技术还掌握在日本、韩国、 新加坡等国家的企业手里。
中国制造业总量上虽然名列第4,但总体规 模只有美国的1/5,按人均劳动生产率计为 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德国的1/20。
中国的制造业中,主体技术依靠外国,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3. 以市场需求和国际标准开展产品设计、 工艺制造、质量验收
我国自己也应大力加强制定与国际接
轨的各种制造业标准。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4. 提倡开展面向制造的设计方法 (Design for Manufacturability) 面向制造的设计内容有:
顾客价值链分析 QFD(质量功能展开) 制造成本分析 FMEA(故障模式影响分析) 环境影响设计
美国80年代的制造业情况
(V)
企业界的短期效益化,目光日渐短浅,
他们把追求短期利润提高到最高程度, 经理层对企业产品、市场和生产过程知 之甚少。只依靠定量化的短期金融信条 来行事。在一个以大规模生产标准型产 品为宗旨的企业系统中,成本被看得比 质量还重要。
美国80年代的制造业情况
报告的结论有以下几点 1.成功的企业,强调同时改进质量,降低消耗和 加速商品化速度。
IT产业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 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还是要依靠制造 业,即使IT产业的硬件也是制造出来的!
制造业的重要性
近几年,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大国,过去几十年间,主 要向美国出口纺织品、玩具等低端产品,现在我们开始向 美国出售更先进的产品,如DVD、计算机。 中国向美国出口: 2001年 电视和音响设备 60亿美元 五金工具 16亿美元 体育用品 20亿美元 2002年上半年 电子产品 12亿美元 厨具 6.4亿美元 中国是世界第四大工业用品生产国(在美、日、德之后) 中国目前生产全球 50%以上照像机 30%空调和电视机 25%洗衣机 近20%电冰箱
制造业的重要性
中国的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生产能力利用 率:机械(51.86%)、电子(54.45%)、化工 (54.9%)、建材(64%)、轻工(46.09%)、 冶金(35.55%)而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大量先 进装备仍主要依靠进口。 中国企业的经济效益低,销售收入利润仅为 3.64%(1999年统计),劳动生产率3.36万元/ 人· 年。 中国基本上是承担了国际分工中的劳动密集部分, 还不是世界制造中心、世界工厂。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9.可持续的制造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正在设法通过谨慎地选择新技 术来实现降低成本和改进产品。 例:利用现有制造知识和技能集成的信息技 术,实现系统化和数字化,并向制造业者提 供先进的数字化制造信息和技术作为新一代 制造工具。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10.环境可持续性
工业废气对大气的污染,有毒废弃物处理 (镍镉电池,铅蓄电池等)
本技能的毕业生。
美国80年代的制造业情况
(Ⅲ)
企业中各部门之间普遍存在着难以合
作的情况。
供货商-制造商-顾客之间很少沟通,
不能构成从原材料到报终产品的传送 渠道,信息不易交流。
美国80年代的制造业情况
(IV)
基础研究处于领先的地位,但把基础研究变成 应用阶段的产品和工艺开发以及生产过程中的 工艺技能的注意力被忽视了。 美国的工程教育体系,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一直忽视产品开发和工艺技术、管理人才的培 养。 许多美国公司根本没有给予制造工艺以足够的 重视。 设计和工艺之间不能协调,产品设计中经常忽 视制造中的要求,使得制造工艺难以实现或制 造能力不足。
制造业发展趋势
主要内容
一、制造业的重要性
二、美国80年代的制造业情况
三、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制造业的重要性
人类文明史,证明随着制造技术的提高, 推动着人类生活水平、文化、艺术的进步, 劳动创造世界,靠人的双手和所制造的工 具创造了自己的生活。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中国仍处于工业化时代的中期。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2. 加强计算机设计人才的培训 针对我国出口产品核心技术大都掌握 在外国人手里,加强投资研究和开发核心 技术产品是唯一途径而培养研究、设计人 才和队伍是长远必须下功夫去做的。 计算机设计在各种产品中广泛得到应 用,计算机模拟代替了一部分产品实物原 型制造,使产品研制周期大为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