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套练习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5.1]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套练习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5.1]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一、无端崖之辞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而斫之 听:任意
B.郢人立不失容失容:面容变色
C.引之盈贯引:牵引
D.其于大达亦远矣达:显贵
答案:C
解析:C项,引:拉开弓。

2.下列句中“之”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南海之帝为儵
B.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
C.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
D.已而大鱼食之
答案:D
解析:“之”在A、B、C三项中均为结构助词,的;在D项中为代词,代鱼饵。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饰小说以干县令
B.已而大鱼食之
C.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
D.于是鸱得腐鼠
答案:B
解析:A项,古义:指偏颇琐屑的言论。

今义: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B项,古今意义相同,不久,继而。

C项,古义:志趣,传闻。

今义:社会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等的总和。

D项,古义:在这时候。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惠子相梁
B.离而腊之
C.日凿一窍
D.非能水也
答案:C
解析:A、B、D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C项是名词作状语。

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苍梧已北
B.趣灌渎
C.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D.王说之,益车百乘
答案:C
解析:A项,已,同“以”;B项,趣,通“趋”,趋向,奔向;D项,说,通“悦”。

6.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子何为者邪
A.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
B.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
C.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D.当是时,犹象人也
答案:B
解析:例句是宾语前置,“何为”即“为何”。

A项,判断句;B项,宾语前置,“是以”即“以是”,意思是因此;C项,状语后置;D项,判断句。

二、课内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8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
,子知之乎?夫鹓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
得腐鼠,鹓
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秋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惠子相梁 相:名词用作动词,做相
B.或谓惠子曰或:或许
C.庄子往见之往:前往
D.鹓
过之过:经过
答案:B
解析:B项,或:不定指代词,有的人。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2)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答案:(1)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都城中搜索了三天三夜。

(2)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唬我吗?
三、延伸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

吴王射巧猿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

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

有一狙焉,委蛇攫抓,见巧乎王。

王射之,敏给搏捷矢。

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

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①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锄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庄子·徐无鬼》)注:①殛:杀死。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委蛇攫抓 委蛇:弯曲。

B.王射之,敏给搏捷矢敏给:敏捷,迅速。

C.之狙也伐其巧伐:夸耀。

D.恃其便以敖予恃:凭着,依靠。

答案:A
解析:A项,委蛇:转来转去。

10.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登乎狙之山
B.众狙见之
C.之狙也
D.三年而国人称之
答案:BD
解析:A项,结构助词;B项,人称代词;C项,指示代词;D项,人称代词。

11.用“/”为下面一段话断句。

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
答案: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锄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答案:颜不疑回去后就拜董梧为师,改掉了他的傲态,抛弃了淫乐,告别了荣华显耀,三年后全国的人都称赞他。

参考译文:吴王渡过长江,登上猕猴聚居的山岭。

群猴看见吴王打猎
的队伍,惊惶地四散奔逃,躲进了荆棘丛林的深处。

有一只猴子留下了,它从容不迫地腾身而起抓住树枝跳来跳去,在吴王面前显示它的灵巧。

吴王用箭射它,它敏捷地接过飞速射来的利箭。

吴王下命令叫来左右随从打猎的人一起上前射箭,猴子躲避不及抱树而死。

吴王回身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夸耀它的灵巧,仗恃它的敏捷而蔑视于我,以至于受到这样的惩罚而死去!要以此为戒啊!唉,不要用傲气对待他人啊!”颜不疑回去后就拜董梧为师,改掉了他的傲态,抛弃了淫乐,告别了荣华显耀,三年后全国的人都称赞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