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工业学校2008-200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08级春季生使用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 30分。
将答案填在表格中,否则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是()A、俟.我与城隅(sì)祈.(qí)求千仞.(rèn)摇曳.(yè)B、泯.灭(mìn) 臆.想 (yì) 奉卮.酒为寿(zhì廿.(niàn)C、羽扇纶.巾(guān) 镌.刻(juān) 花坞.春晓(wù)D、倏.地(shū)抶.而仆之(chì) 钿.头云篦(diàn)2、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是()A、行成于思毁于随赏心悦目悠然自得迂回婉转B、安然无恙感慨万千废寝忘食恍然大悟C、非同寻常清而不寒非夷所思持之以恒D、瞠目结舌余音绕梁婆娑起舞荒谬绝伦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括号里的词语正确的是()在儿时的梦里,它会()溪流把我们带到秧苗青青的田野上,()燃烧着火红杜鹃的山坡,()飘着芬芳的小白花的橘树林,到大江大海离去,到很远很美丽的地方去……A、顺着绕过穿过B、绕过穿过顺着C、绕过顺着穿过D、穿过顺着绕过4、填入下列句中空白处的句子正确的是()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A、银屏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B、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从相识。
C、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D、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一项是()A、《故乡的榕树》的作者是黄河浪,作品有《海外浪花》、《大地诗情》;《师说》的作者是韩愈,是宋朝散文家。
B、《哈姆莱特》的作者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琵琶行》的作家是白居易,唐朝诗人,晚年自号香山居士。
C、《鸿门宴》作者司马迁,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
D、节选自《老残游记》的《明湖居听书》,作者是刘鹗,主要写的是清朝糜烂的社会风气。
6、下列文化文学常识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是现代作家老舍先生。
C、“望”指的是农历每月初一D、古时,“左迁”指的是贬官7、《我的母亲》一文中“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一句的“折扣”的意义是()A、买卖东西时借款按成减算,如八折,即按八成付款。
B、指疑问,问号,我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C、指做人,马马虎虎D、指做事不认真,不负责任8、被里荀先生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是()A、刘鹗的《老残游记》、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B、刘鹗的《老残游记》、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C、刘鹗的《老残游记》、李伯元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的《官场现形记》、曾朴的《孽海花》,D、刘鹗的《明湖居听书》、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9、下列句中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明湖居听书.(读书)B、叫好之声不绝.于耳(断)C、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尽)D、那人不到三十岁光景..(样子)10、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是多少豪杰。
”开头三句的分析,最准确的是()A、是虚写。
“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样,最后沉淀出历史人物。
B、是实写。
写出东去的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英雄人物还留在人们的传说中。
C、从大处着笔,虚实结合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写尽雄伟壮丽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长江之景,写到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叹转到对历史人物的赞叹。
D、概括长江的总体气象,用比喻概括整个人类历史。
11、跟“孔子师郯子、长弘、师襄、老聃”句中“师”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古志学者必有师。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吾从而师之。
1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是()A、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河浓的化不开的团团绿云……(比喻)B、3月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讳饰)C、他穿了一件蓝布长衫,长长的脸儿,一脸疙瘩,仿佛风干福橘皮似的。
(夸张)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对偶、比喻)13、将下列三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个我的。
②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③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
--------------------------------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14、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巧当的一项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风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A、本词借古讽今,明写悼念古代英雄,实为讽喻南宋统治者。
B、本词灵活自如地使用了许多典故C、本词表现了词人哀叹壮志未酬的消极情绪D 、本词气魄宏大,意境雄浑,是辛弃疾豪放词的代表作。
1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今之众人..,其下众人也亦远矣C、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可是,母亲并不软弱。
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
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务鸡鸭,我们被搜两次。
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
“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
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
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
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
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
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
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他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穿给了我。
我对一切人和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
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原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
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像我的母亲。
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廿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教育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事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1、文段开头说“母亲并不示弱”,请找出具体体现母亲这种性格的句子。
2、文段中“闹拳”指什么历史事件“鬼子”一词所指代的对象是什么3、指出文段中划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并把这句话改为肯定句。
4、联系语境,指出“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这句话对刻画母亲性格起到了什么作用5、作者说母亲“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概括出文段中母亲对“我”的影响“软”的影响:“硬”的影响: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每小题3分,共15分)⑴低眉信手续叙谈,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①,。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②,。
⑵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从此以后,愈唱愈底,愈底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稍动。
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
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
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
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
正在缭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这是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1、将⑴段中漏掉的句子补充完整①②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低眉信手..续续弹信手:随手B、大弦嘈嘈..如急雨嘈嘈:形容声音的轻细C、周咋..数遍周匝:环绕一周D、忽听霍然..一声霍然:突然3、⑴段中从“大弦嘈嘈如急雨”至“铁骑突出刀枪鸣”,对乐曲旋律变化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激越雄壮——沉咽凝滞——间歇停顿——舒缓流畅B、舒缓流畅——间歇停顿——沉咽凝滞——激越雄壮C、激越雄壮——舒缓流畅——间歇停顿——沉咽凝滞D、舒缓流畅——沉咽凝滞——间歇停顿——激越雄壮4、对⑵段意思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描写了王小玉说书从起始到发展、高潮,直至结束的全过程。
B、描写了王小玉说书从发展到高潮、结束的过程C、描写了王小玉说书从高潮到结束的过程D、描写了王小玉说书从高潮到低潮、又到高潮、最后结束的过程5、对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如一条分蛇咋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运用个比喻,表现白妞唱腔的回环曲折、宛转悠扬)B、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稍动。
(形容观众神情的专注,从侧面表现白妞演唱的美妙。
)C、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运用比喻,写白妞演唱像“弹子上天”一样,越唱越高,表现声音的高亢有力)D、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
(形容白妞的演唱和琴师的演奏交相配合的音乐效果)四、作文(40分)《现代汉语词典》对“相处”的解释是“彼此生活在一起;彼此接触来往,互相对待”。
人们在相处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感触和领悟。
有人说,相处怎么这样难;也有人说,相处其实很容易。
有人说,相处会带来幸福;也有人说,相处伴随着无奈。
相处,需要心与心的相知,需要手与手的相携……请你根据以上提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人与人相处的文章。
字数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 30分)1B 2C 3A 4C 5B 6C 7B 8A 9A 10 C 11D 12C 13B 14C 15C 二、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1、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
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