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牡丹的拒绝》阅读练习及答案

《牡丹的拒绝》阅读练习及答案

牡丹的拒绝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

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冷风嗖嗖。

街上挤满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

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

你深呼吸隐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

你深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

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

细看,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

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摸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

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天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呢?当年武则天皇帝命令百花连夜速开,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唯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

如今怎么就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于是面对绿色的牡丹园,你只能接竭尽想象的才能。

想象牡丹开放时犹如解冻的大江。

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

那般恣肆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

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

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你也许在梦中曾亲吻过那些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须在想象中创造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笼紫、首案红、火炼金丹……想象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象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香;想象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

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

因为它总被人们作为富贵膜拜。

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洒一地绚丽的花瓣。

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

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委顿和衰老,由青春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顿遁。

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

任凭游人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

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

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

品味这东西为气为魄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

你叹服牡丹的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19.文中两次写牡丹的拒绝,每次它都在拒绝什么?20.文中有两段关于牡丹花开的想象文字,表现了牡丹的那些特点?21.结合上下文分析,作者认为牡丹的“落花”具有怎样的气质?22.文中说“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此处牡丹的“个性”是指什么?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探访窥视的结果,又有什么特殊的意义?23.对本文的鉴赏和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A.作者说牡丹花苞“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这里使用了拟人手法,意在表现牡丹的花苞很好看,如美女般羞涩动人。

B.文中自然引出武则天怒逐牡丹的故事,不仅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而且使牡丹的性格更加丰富而饱满。

C.文中的“你”可指作者自己,也可指与作者有同样体验的赏花人,这样写既表现了作者的自我审视,又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D.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悟出了牡丹的高贵之美,借对牡丹品格的赞美,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取向,并借以警示读者。

E. 结尾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魄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一句没有使用标点,是为了是语言简洁明快,适应时代快节奏。

【答案】19.两次。

第一次拒绝了皇威,第二次拒绝了寒冷,也就拒绝了刮花这给她带来的荣誉和赞美。

20.花开是自由奔放与热情,有着倾国倾城的美丽,品种多样,使环境生辉。

21.牡丹整朵整朵地坠落,由青春而死亡,宁肯速去,也不讲委顿与衰老示人,表现了牡丹自尊自爱的高贵气质。

22.牡丹的个性是遵循自己的花期与规律,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品位。

正是没有开花,才让作者看到了牡丹勇于拒绝,自尊自爱的高贵气质。

23.AE【解析】19.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分析归纳概括要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领悟文本的主旨。

然后重点抓住题干要求的地方阅读,进行分析概括。

本题要求分析概括文中两次写牡丹的拒绝,每次它都在拒绝什么。

文中“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唯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

如今怎么就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牡丹第一次拒绝了皇威。

“四月的洛阳冷风嗖嗖”“细看,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

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写牡丹第二次拒绝,它拒绝了寒冷,也就拒绝了刮花这给她带来的荣誉和赞美。

20.该题考查学生分析散文中的形象。

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领悟文本的主旨。

抓住文中写该形象的相关内容,抓住其特点进行分析概括,注意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分析评价。

本题要求分析文中有两段关于牡丹花开的想象文字,概括牡丹的特点。

考生先抓住文中想象牡丹花开的文字阅读,然后分析概括。

“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

那般恣肆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

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

”极力表现牡丹花开的自由奔放与热情。

“你须在想象中创造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笼紫、首案红、火炼金丹……想象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表现牡丹倾国倾城的美丽,又表现其品种之多。

“想象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香;想象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

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牡丹之美,使环境生辉。

21.该题考查学生分析散文中的形象。

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领悟文本的主旨。

抓住文中写该形象的相关内容,抓住其特点进行分析概括,注意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分析评价。

本题要求分析文中牡丹的“落花”具有怎样的气质。

“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洒一地绚丽的花瓣”“它跨越委顿和衰老,由青春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顿遁”,牡丹花落不是一片一片,而是整朵地坠落,由青春而死亡,在正美的时侯陨落,是速死。

因为它不愿以枯萎的面目示人,表现了牡丹的高贵与自尊。

22.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分析形象,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领悟文本的主旨。

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方向阅读文本相关内容进行理解。

本题一题两问,第一问要求分析理解牡丹的“个性”,第二问要求理解探访窥视的意义。

文中倒数第二节中“牡丹依然安之若素。

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此处可理解出,牡丹的个性是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与规律。

分析第二问时,抓住第一问的答案延伸思考,牡丹所表现出来的品质。

作者这次“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探访窥视牡丹,让作者看到了牡丹不妥协、不媚俗的个性,牡丹勇于拒绝,它自尊又高贵。

23.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

考查内容涉及理解散文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散文主旨等各个方面。

做此类题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

结合选项具体分析。

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

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

A项,“意在表现牡丹的花苞很好看,如美女般羞涩动人”分析有误。

写牡丹花苞“朱唇紧闭”,“皓齿轻咬”,是为了表现牡丹的拒绝,表现其不苟且,不俯就,高贵无比。

E项,“是为了是语言简洁明快,适应时代快节奏”分析有误。

结尾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魄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一句没有使用标点,是为了增强情感表达的效果,强烈表达作者对牡丹高贵品质的赞美。

故选AE两项。

【点睛】分析散文中的形象,尤其是物象、景象,要留意,它往往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

物象主要出现在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作品中。

鉴赏散文中的形象,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形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等;二是形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和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三是形象的外显方式(表达技法),包括象征、联想和想象,以及常用的修辞手法。

相关主题